首页 > 玄幻修真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墨云凡

第361章 文渊阁议政(感谢‘旧梦无颜’的**)

小说: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作者:

墨云凡

分类:

玄幻修真


科举改制之事,前期虽有争议,但陛下也做出了一定让步,加以恩科,众人心中已有准备。如今不过是最终明确,交由礼部牵头制定详细章程并执行而已。

因此,在此议题上,并未立刻引发激烈争论。

良久,首辅方从哲缓缓开口:“科举改制之事,陛下此前已有明示,既已定下,礼部依旨执行便是。只是重振官学一事......”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我大明官学确已濒临崩溃。富庶之地尚可维持,贫瘠之处连教谕都已空缺,学舍破败不堪。加之土地兼并,百姓糊口尚难,何谈送子入学?是时候好生整顿了。”

在座的都是明白人,深知大明目前的官学体系确已濒临崩溃。

除了南直隶、浙江等富庶之地尚能维持基本体面,多数省份,尤其是北方及西南偏远州县,官学状况惨不忍睹——学田被侵占,教谕名额空缺多年,学舍倾颓破败,形同虚设。

加之近年来土地投献之风愈演愈烈,普通百姓维持生计已属不易,哪有余力送子弟入学读书?

因此,对于陛下决心拨乱反正、重振官学,在理念上,多数人是认可的。大家都明白,大明的官学体系,确实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了。

更何况,如今北边辽东战事已平,每年耗资巨大的“辽饷”得以停征,朝廷财政压力大减。户部与都察院联手,雷厉风行地追缴历年欠税,清理被豪强侵占的官田、屯田,成效显著。

眼下的大明财政,虽还未到可以肆意挥霍的程度,但太仓已然充实,绝非昔日万历后期那般捉襟见肘、寅吃卯粮的光景了。

提及财政,户部尚书毕自严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他这个户部尚书,直到近一年来,才真正当出些滋味来。

太仓库的存银,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从岌岌可危增至三百余万两,各地常平仓、军储仓也是谷米充盈。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这是他敢于面对任何大型工程计划的底气所在。

然而,当众人的目光再次扫过题本上那具体的数字——“三千所开蒙小学”、“五百所县学”、“一百二十所府学”,并且还要为蒙学孩童提供每日两餐饭食时,仍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花费,无疑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规模……确实空前。”毕自严抚须沉吟,字斟句酌,“不过,若能精打细算,分步实施,也并非不可为之。”

“许多州县旧有学舍地基尚在,只需在其基础上加以修缮,便可省去大量营建之费。此外,或可明发谕旨,鼓励地方殷实商贾捐资建学,朝廷予以旌表或适当优免,如此亦可缓解部分压力。”

“至于最紧要却无力自建之处,再由官府拨款新建。五年之期,若筹划得当,完成陛下要求,应非妄言。”

工部尚书徐光启随之微微颔首,接口道:“工部可统筹全局,制定标准图样,督导各地依规营造,并可择其紧要、典型者先行试点,以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物料、匠役等事,工部责无旁贷。”

顾秉谦见气氛融洽,顺势接过话头,向在座诸位拱手一圈:“如此,日后这修缮重建学校之事,便有劳徐大人、毕大人多多帮扶了。”

“至于各地官员兴学之勤惰,纳入其政绩考核一事,则更要仰仗王大人鼎力相助了。”

吏部尚书王在晋回答得颇为爽快:“考核乃吏部分内之事,只要陛下明发旨意,确定考核标准,吏部自当严格遵照执行,绝无掣肘之理。”

接下来,关于各地官学师资教谕的来源问题,顾秉谦立刻拱手,语气肯定地回应:

“此事陛下已有周全安排。五年之内,各级官学所需之教谕、训导等员额,必定配置齐全,绝不致有庙无僧。”

这才是朱由校整盘谋划的核心所在,若仍由那些固守陈规、空谈性理的腐儒执掌教席,那他这番兴学之举,无异于为旧学续命,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批新学师资,将主要由务实干练的系统官员中遴选,再辅以通晓算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