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断时迁 曦妩

15. 破茧成蝶

小说:

断时迁

作者:

曦妩

分类:

现代言情

第十五章破茧成蝶

罖尘站在卫生间的镜子前,盯着那个已经空了一小半的药盒。氟西汀,他的老伙计,陪伴他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医生说可以开始减药了,每周少服一片,直到完全停药。

他的手指在药盒上方悬停许久,最终只取出了半片。小心翼翼地将它掰开时,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生病,母亲也是这样仔细地为他分割药片。那时他总是嫌苦,要母亲塞给他一颗冰糖才肯吞下。

如今,生活的苦与甜都得自己品尝。

他把那半片药放进嘴里,没有喝水,任由它在舌尖慢慢融化,那味道苦涩中带着一丝奇异的甜。镜子中的自己似乎比半年前胖了些,眼神也不再那么空洞。他试着笑了笑,起初有些僵硬,但很快便自然起来。

窗外,夏日的阳光已经炽烈起来。

任千慧把银奖证书平整地铺在宿舍的书桌上,用手一遍遍抚过上面的烫金文字。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银奖——这是她从未想过能获得的荣誉。

手机嗡嗡作响,是第四家设计公司打来的电话。她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号码,没有接听。前三次,她都礼貌地拒绝了对方的入职邀请。

“为什么?”导师不解地问她,“这些都是在业内很有分量的公司。”

她沉默片刻,组织着语言。该如何解释那些深夜里清晰无比的召唤?那些来自记忆深处,来自贫困地区孩子们眼中的渴望?

“我想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她最终这样回答。

导师叹了口气,但眼神中带着赞许:“我猜,你是想继续深造?”

她点头:“我想研究适合中国农村的建筑设计。不是简单地把城市建筑搬到农村,而是真正扎根于土地的设计。”

“这条路会很辛苦。”

“我知道。”她微笑,“但我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

【罖尘·世界·接纳自我】

七月的第一个周末,罖尘登上了领奖台。省级创新大赛一等奖,是为了他开发的山区教学软件。台下坐着数百人,聚光灯打在他脸上,他感到一阵熟悉的眩晕。

深呼吸,他告诉自己,就像练习过无数次那样。

“我曾经认为,贫穷是原罪,失败不可原谅。”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在会场里回荡,“我来自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曾经因为家境贫困而自卑,因为高考失利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台下一片寂静。他看见前排有几个学生睁大了眼睛,那眼神他再熟悉不过——是和他曾经一样的迷茫和不安。

“我患过抑郁症,想过放弃。”这些话脱口而出,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但现在我知道,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是成长的开始。我们的过去不能定义我们,它只是我们的一部分。”

掌声起初稀稀落落,随后如潮水般涌来。颁奖仪式结束后,几个学生找到他,其中一个女孩怯生生地说:“学长,谢谢你。我也...在吃类似的药。”

他看着她年轻而紧张的脸,忽然明白了这个奖项的真正意义——不是肯定他的技术,而是见证他的重生。

暑假回家,他用奖金买了几桶油漆和一些建材。父母一开始坚决不同意他动手翻修房子。

“这哪是你该干的活?”父亲皱着眉头,“你是大学生了。”

“爸,我也是你们的儿子。”他拿起刷子,开始搅拌油漆。

三天的粉刷工作辛苦却治愈。白色的油漆一遍遍滚过斑驳的墙壁,仿佛也将他内心的阴影一点点覆盖。母亲起初只是在旁边递水递毛巾,后来也拿起刷子,小心翼翼地涂着墙角。

“你变了,儿子。”母亲轻声说,“变得...更踏实了。”

他停下手中的滚刷,看着阳光下飞舞的尘埃:“我只是学会了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

完工那天,他拍下焕然一新的房间,发在朋友圈里:“为父母做的一点小事。”照片中,父母站在新粉刷的墙壁前,笑容明亮。那是他很久没见过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那一刻,他明白了奋斗的意义——不是为了逃离出身,而是为了回馈根源。

【任千慧·世界·坚定方向】

任千慧婉拒了第六家设计公司的邀请。这一次,对方开出了相当诱人的薪水。

“我很荣幸,”她对着电话说,“但我的规划是继续深造。”

挂断电话后,她打开日记本,在最新一页上写道:“今天又拒绝了一个机会。有时也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那些在危房里上课的孩子。”

她开始准备考研,目标明确:华清建筑学院,专攻乡村建筑设计与规划。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在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年代,关注农村建筑似乎是一种逆流而行。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一位面试过她的公司高管曾这样问,“农村建筑利润低,难度大,而且正在逐渐消亡。”

她当时回答:“正因为困难,才更需要有人去做。”

现在,她把这句话写下来,贴在书桌前。备考的日子比想象中更艰难,她要自学几门本科阶段没有深入接触过的课程,还要准备作品集和推荐信。

每天清晨五点,她就起床背书;晚上十一点,才从图书馆回到宿舍。同寝室的朋友都已经找到了工作或者保研,只有她的前路尚不明朗。

“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回到原点。”她在日记里写,“而我已经习惯了从零开始。”

八月的一个闷热下午,她收到了一封意外的邮件。是之前合作过的“筑梦”公益组织负责人写来的,附件里是西北那所小学的建设进度照片。照片上,工人们正在按照她的设计图纸施工,那些夯土墙已经初具雏形。

“孩子们很期待新教室。”邮件里写道,“他们画了很多画,想象着在新教室里上课的样子。”

她一张张翻看那些照片,突然觉得眼眶发热。所有孤独的坚持,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

【同步镜头:夏日时光】

罖尘的假期过得充实而平静。他教父母使用智能手机,耐心地一遍遍演示如何视频通话、如何查看天气。母亲的指腹粗糙,在光滑的屏幕上总是操作不灵,她便不好意思地笑:“妈太笨了。”

“不笨,”他说,“多练几次就好了。”

他带他们去县城吃了第一顿火锅。父母对着菜单上的价格直咂舌,他笑着点了一大桌。“儿子赚钱了,”他说,“该享福了。”

火锅的热气蒸腾而上,模糊了彼此的面容。父亲小心地夹起一片毛肚,在麻辣锅里涮了涮,送入口中后眼睛一亮:“这个好吃。”

那一刻的满足感,比拿到奖项时更加真实。

他和父亲一起下地干活。多年不从事农活,他很快就累得气喘吁吁。父亲笑他:“读书读得娇气了。”

他坐在田埂上喝水,看着父亲熟练地挥舞锄头,忽然理解了那种与土地相连的坚韧。这种坚韧流淌在他的血液里,是他永远无法也不该割舍的部分。

他走访了镇上的中学,义务给学生们辅导编程。孩子们对这个从大学回来的哥哥充满好奇。

“哥,大学好玩吗?”邻居家的孩子问他。

他想了想,回答:“好玩,但需要很努力才能玩得好。”

他教他们编写最简单的程序,当屏幕上跳出“Hello World”时,孩子们发出的惊叹让他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接触编程时的激动。也许,在这些孩子中,就会有人因为这几堂课而走上不同的道路。

任千慧选择留在学校准备考研。暑假的校园空旷而安静,她的生活回归到最简单的方式: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

但与高三时不同,这次她是为自己而学。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每道难题的破解,都让她感到自己在向目标靠近。

有时她会感到疲惫,会怀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选择。这时,她会拿出那所西北小学的照片,看着工地上忙碌的身影。

“我想看看,”她对照片中的孩子们说,“一个农村女孩,到底能走多远。”

八月的傍晚,热浪稍退,她独自坐在操场的看台上,看着天空由蓝转橙,再由橙转紫。远处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散落的星辰。

她忽然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无论考研结果如何,她都已经找到了值得付出一生的事业。

【同步镜头:新的领悟】

罖尘的日记越写越厚。在帮助镇上的孩子们学习编程的过程中,他对自己也有了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