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断时迁 曦妩

16. 最后的冲刺

小说:

断时迁

作者:

曦妩

分类:

现代言情

第十六章最后的冲刺

晨光未至,万物沉寂。H大学校园还沉陷在浓稠的墨蓝色夜幕里,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唯有呼吸般的风声掠过光秃秃的枝桠。建筑系馆孤零零地矗立在校园东隅,如同一座现代化的堡垒,守护着无数个关于线条、空间与未来的梦想。

凌晨四点半,任千慧如同一个精准的报时器,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系馆楼下。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带来一阵凛冽的清醒。她呵出一口白气,看着它迅速消散在黑暗中。钥匙插入锁孔,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在这片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开启了一个只属于她的秘密国度。

【任千慧·世界·破晓时分】

自习室里空无一人,弥漫着书籍纸张和昨夜残留的、若有若无的咖啡因气息。她熟门熟路地走到那个固定的角落位置,那里几乎成了她的领地。桌面上,半人高的复习资料垒成了一座坚实的城墙,《中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与结构力学》……每一本的书脊都因频繁的翻动而略显松弛,书页边缘被摩挲得起了毛边,上面贴满了密密麻麻、颜色各异的标签,像一片片鳞甲,记录着她日复一日的攻伐。

她轻轻坐下,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片宝贵的宁静。她从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先拿出的不是书,而是一个边缘磨损的硬壳笔记本。翻开扉页,上面用娟秀却带着力道的字迹写着:“百日冲刺,破釜沉舟。H大,等我。”下面,是她为自己制定的,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表:

4:30-6:30 英语真题(精读+分析)

6:30-7:00 早饭 + 政治核心考点背诵

7:00-9:00 专业课一(建筑历史与理论)

9:00-11:00 专业课二(建筑设计基础)

11:00-13:00 午饭 + 午休(桌上趴20分钟)

13:00-15:00 政治(选择题+大题思路)

15:00-18:00 专业课综合(快题练习/理论深究)

18:00-19:00 晚饭 + 散步(放空大脑)

19:00-22:00 全天内容复盘+弱点强化

22:30-23:30 错题整理与明日计划

这张时间表,是她用红笔工工整整誊写,又用透明胶带仔细塑封起来的,像一道不可违逆的军令状。为了执行它,她推掉了所有能带来收入的兼职,靠着前两年做家教、画图攒下的一点微薄积蓄,精打细算地维持着最基本的生活。钱包是瘪的,但心里那团火,必须熊熊燃烧。

“再坚持一百天。”她低声默念,指尖拂过日记本上那句最初的信誓旦旦。合上日记本,她打开了英语真题集,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了这片空间里唯一的旋律。窗外的黑暗,开始一点点褪去,从墨蓝变为深灰,仿佛被她的专注一点点稀释。

【罖尘·世界·双线作战】

与任千慧近乎苦行僧般的单一轨道不同,罖尘的世界是一个多线程并行的复杂操作系统。他的书桌,更像一个微型的作战指挥中心。

左边,堆放着毕业设计的图纸和模型材料,3D打印的构件散落其间;中间,是考研复习的核心资料——《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导论》;右边,则并排摆放着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运行着复杂的编译环境,另一台实时监控着他那个免费编程教学平台的后台数据——用户数刚刚突破了十万大关,这既是荣耀,也是沉重的负担。

他的日程表,用三种颜色的荧光笔清晰地划分在电子日历和实体便签上:

·红色(紧急且重要):毕业设计节点(答辩、修改)、考研报名确认、平台核心功能开发。

·蓝色(重要不紧急):考研各科目复习进度、模拟测试、知识点梳理。

·绿色(日常维护):平台日常运维、用户反馈处理、社区内容审核。

“尘哥,你这真是……何苦呢?”室友打着哈欠从床上坐起,看着已经对着一行行代码凝神许久的罖尘,“考研成功率就那么点,以你的技术能力,现在出去随便找个大厂,年薪几十万不香吗?非得把自己逼成这样。”

罖尘没有立刻回头,他的视线仍停留在屏幕上滚动的日志信息里。他抬起手,用力按了按因长时间聚焦而酸胀的眉心,这才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坚定的微笑:“不一样的。直接工作是解决问题,但读研,尤其是教育方向的AI研究,是去探索‘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我想弄明白,怎么用技术真正降低学习的门槛,而不只是做一个高级码农。”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清醒。

他的日常,是三种颜色的不断切换与争夺。睡眠被严格压缩到五个小时,咖啡和功能饮料成了维持机体运转的“主食”。但他的桌角,始终放着一本病历和一瓶维生素B族——上次体检时医生的警告言犹在耳:“年轻人,心脏的警报不是开玩笑的。”所以,他强迫自己遵守着几条“保命”法则:感到心悸时立刻停下来,深呼吸五分钟;周末无论如何,必须强迫自己离开屏幕,去操场跑几圈,或者仅仅是躺着听点纯音乐。

“活着,才能继续战斗。”这是他对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带着一丝无奈,更多的是决绝。

【同步镜头:春日的坚守·深入肌理】

任千慧的四月:与疲惫和拮据的拉锯战

北方的四月,春意是迟疑的,暖一天,冷两天,像极了备考者起伏不定的心境。

任千慧发现了一个既省钱又能提神醒脑的“秘方”:在超市买最便宜的那种袋泡茶,一个茶包,第一次用开水冲泡,浓苦的滋味能瞬间刺醒昏沉的神经;第二次,加少量热水,味道淡了些,但余韵犹存;第三次,则几乎是兑着大量热水,喝个心理安慰和水温。一个茶包,就这样被她榨干了全部价值。

她的笔记本,已经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座用文字和图形构建的迷宫。不同颜色的笔迹代表不同的重要层级,图表、思维导图、关键词提炼,将庞杂的知识点编织成网。右手握笔的中指指节处,那个旧茧之上,又磨出了一层新的、红彤彤的硬皮,像一枚无声的勋章。

总有那么一些时刻,疲惫会像潮水般淹没意志。某个深夜,她面对一道反复出错的结构力学题,感觉大脑像一团被猫玩过的毛线,混乱不堪。挫败感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住心脏,越收越紧。她猛地放下笔,几乎是逃离了自习室,一路小跑,登上教学楼空旷的楼顶。

夜风凛冽,吹拂着她因长时间低头而僵硬的脖颈。俯瞰下去,城市的灯火织成一片璀璨的星河,遥远而繁华,与她此刻的孤寂和挣扎形成了尖锐的对比。她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对着那片浩瀚的星空与灯海,大声喊道:“任——千——慧——你——可——以——的——!”

喊声被风吹散,消失在夜色里。没有回应,但胸中的块垒仿佛随之倾泻而出。她大口喘着气,眼眶有些湿润,却又感到一种奇异的轻松。回到座位时,那道难题,似乎也不再那么面目可憎了。

罖尘的五月:在成就与焦虑的夹缝中

五月的罖尘,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他的毕业设计,那个基于AI辅助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系统,在答辩中获得了“优秀”。掌声和祝贺声中,他确实感到了片刻的满足。但这份喜悦,如同滴入沙漠的水珠,瞬间就被更大的焦虑蒸发殆尽了——为了毕业设计,他的考研复习进度已经落后于原计划近两周。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免费编程平台,因为一篇技术大V的推荐文章,突然迎来了用户数量的暴涨。欣喜之余,服务器不堪重负,连续几次崩溃。用户的抱怨、催促学习的邮件雪片般飞来。那几天,他几乎长在了电脑前,咖啡一杯接一杯,眼睛熬得布满血丝,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追踪BUG,优化代码,扩容服务器。连续两个通宵,他靠着极强的意志力和技术积累,终于稳住了局面。

当平台恢复访问,用户社区里一片“感谢大大”、“平台太棒了”的欢呼时,他却感到一阵剧烈的头晕目眩,眼前发黑,不得不紧紧抓住桌沿才没有摔倒。心脏在胸腔里咚咚狂跳,像是在敲打着最后的警钟。

这一次,他没有再硬撑。他关掉电脑,拿起手机,主动预约了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他意识到,有些风暴,并非独自一人就能安然度过。

【同步镜头:支撑的力量·细微的星光】

任千慧的慰藉:来自人间的温暖

生活纵然艰苦,但总有不期而遇的微光,照亮前行的逼仄小路。

母亲从遥远的家乡寄来了一个包裹。打开,是一大罐手工炒制的黑芝麻粉,附着一张便签,上面是母亲歪歪扭扭却无比认真的字迹:“慧慧,别太省,吃饱了才有力气读书。钱不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