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我与兄长同朝为官 浅云栖月

92. 搅弄风云

小说:

我与兄长同朝为官

作者:

浅云栖月

分类:

现代言情

老方丈笑了笑,也没有再兜圈子,“云大人也看见了,今日开设祭坛,有人阻挠。”

阿昭轻声笑着说道:“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自会有人捉拿他们。”

谢遥那小子可向来都是惩恶扬善之辈,自然不会看着有人搅乱祭祀,等她回去,应该就能看到被五花大绑抓起来的闹事之人。

阿昭眨了眨眼,开口问道:“方丈是想告知云某,那些人的身份吗?”

老方丈被说中了心思,讪讪一笑,他没敢说话,只是三根手指搓了搓。

阿昭哪里看不出对方的意思?

看来是钱没给够,消息还需要另外给钱。

阿昭婉言相拒,“云某乃一方百姓官,食民之禄,忧民之事。实在没有多余的银两,再向方丈打听消息了。”

临走之时,阿昭温声道:“先帝在时,江湖便与朝廷签订了契约。在下只忧心百姓,对于江湖恩怨,似有如无罢了。”

提及当年江湖与朝廷签订的契约,老方丈浑浊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怀恋往昔,可是过去的时光终究还是回不去了。

老方丈似乎有些心急,急忙的站起身来拦住阿昭的去路,“云大人,此事并非江湖恩怨,事关银陵百姓还有我东曌国子民安危。”

阿昭赈灾多日,对当地百姓的生死存亡也多了几分在意,从前她只想着要活下去,庇护兄长。

可圣人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她如今有了兄长给的钱,能为百姓多做一些事,也算积攒几分福报。“方丈但说无妨。”阿昭坐回矮榻之上。

老方丈郑重其事地说道:“这问琴池开凿之事,还需慎重。”

阿昭点头赞同,“多谢方丈提醒。方才地有震动,不似寻常景象,云某自会留心。”

老方丈低声说道:“应当留心的,是人。”

老方丈意有所指,却不敢完全说出,他东张西望地看了一圈,发现没有人,内心却依旧惶惶不安。

阿昭不明白究竟是什么,能让老方丈如此惊恐不安?

老方丈武功不弱,除非对方的实力高超,镇压一座寺庙,如同碾死一只蚂蚁一般。

阿昭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云某听闻,江湖中有五大门派,专行暗杀命官之事的天时阁,打探情报的殊途路,行侠仗义的逍遥山庄,专司悬壶济世的药王谷,还有什么都干的昭安楼……”

阿昭试探性地开口问道:“只是不知,方丈是哪门哪派?”

五大门派之中,消息最为灵通的当属殊途路。

不过江湖传言,听说殊途路的江湖人士对创始人言听计从,大多认为自己无门无派,行侠仗义,仗剑走四方。

他们是江湖人士,也是独属于自己的个体。

老方丈叹息着,笑着摇了摇头,“老衲无门无派,只是江湖之中的无名小卒罢了。”

阿昭心中已有了猜测,既然这个消息,能够让方丈担忧自己的性命,在等价交换之下,那么想来也需要用大量的金钱才能换来。

阿昭也不想为难方丈,更不想为难自己的荷包。

“多谢方丈出言提醒,天色不早了,云某便先行告辞了。”阿昭笑着起身离开了。

没有人有义务,将他所知的信息,无条件地告知自己。

阿昭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也毫不在意老和尚话语中有所隐瞒,关于问琴池,她还需要再做一下调查。

查看一下那巨响发出之处,也许当年问琴池一夜之间沦为枯池之事,也能慢慢的浮出水面。

至于方丈所说的暗中潜在的危机——是人。

只敢躲在暗处的宵小之辈,她只需要留心,静待时机。

如今她手上已经有了可用之人,旁人的阴谋诡计,迟早会浮出水面。

若是有人敢拦了她升官回锦都城的路程,那就是自寻死路。

阿昭从不是良善之辈,她眸中深处划过一抹杀意,唇角却微微弯起。

阿昭回眸看了一眼高高的佛塔,温声说道:“我佛慈悲。”

斜斜的夕阳映照在她的身上,她乌青的发丝也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白皙无瑕的侧颜也染上了几分夕阳的暖意。

回到林府的别院,谢遥似乎已经等候多时了,躺在院中的藤椅上无聊的看着天边的夕阳。

少年已经换回了寻常的一身衣裳,他依旧穿着自己最喜欢的粉色长袍,头上并未戴着宝玉所制的簪子,而是随意折了一枝细竹。

竹节簪发,更显少年的白皙的脸庞,谢遥不说话之时,当真是有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翩翩风度。

谢遥余光瞥见归来的阿昭,他一个鲤鱼打滚,从藤椅上站起身,高兴的对阿昭挥手:“云大人!你回来了!”

谢遥总是没心没肺的笑着,不管多么累,他总是能开心的笑着,像是永远也感觉不到疲惫。

阿昭对着他弯唇一笑,开口说道:“谢大人,今日辛苦了。”

谢遥飞快的跑到阿昭的身边,像是一个渴求夸赞的好孩子,“云大人,贫道今日的演技如何?”

阿昭也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凭虚道长的演技高超,自然是能以假乱真的。”

谢遥今日真的做得很好,也帮了她的一个大忙。

谢遥忽然想起了自己今日欺骗百姓的事情,微微皱眉道:“可我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诓瞒百姓之事,这不是奸臣所为吗?”

少年心性率真坦荡,不喜欢使用阴谋诡计,更不喜欢说谎骗人。

阿昭温和的开口劝解道:“谢大人认为自己是奸臣吗?”

谢遥飞快地摇了摇头,“本公子行侠仗义,一生坦坦荡荡,怎么可能会是奸臣?”

“既然如此,谢大人也认为自己所行之事是为正途,是为了之后的赈灾之路做铺垫。”阿昭慢慢地劝解少年,“既是为了百姓好,也无愧于心,为何还要内疚呢?”

“更何况,此事是我撺掇谢大人所为。若是此事有违天地良心,主谋是我,错也在我。谢大人不必介怀。”阿昭露出一抹微笑,在她看来,只要所行之事无愧于心,那么方法和途径都是可以变通的。

若是一味拘泥守旧,墨守成规,朝廷也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