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帝师虐朕千百遍 良于眸子

6. 去伪

小说:

帝师虐朕千百遍

作者:

良于眸子

分类:

穿越架空

褚宁阔步跨进殿中,身后锁着两个梳月代头,作浪人装扮的青壮汉子,另有一胥吏模样的小官员。

“卑,卑职,蓟州操江御史衙门帮帮办李文,见、见过皇上、首辅,见过各位大人。”那小吏头回面见天颜,紧张得不得了,磕磕绊绊说完,满脸无措地呆立在那,手掌不安地抚弄着衣角。

褚宁道:“启禀皇上,奴才奉大人之命,持储君关防连夜从五城兵马司征调了三条快船与二百兵甲,于蓟州水域当场擒获了几名逞凶的倭寇。奴才带兵赶到时,这几人正在江上劫掠过往商船,人赃并获,实在是抵赖不得。”

四座皆惊,下辖五城兵马司的韩隽当即否认:“这不可能!京畿水域有倭寇出没,刑部岂会一无所知!操江衙门为何不见邸报呈送上京?”

见一众君臣都看了过来,李文结巴得更厉害了:“卑,卑卑卑职……”

他汗都下来了,脸憋得通红。正当张口结舌之际,褚知远走近了两步,抬高手臂,轻按在他的肩上。

面对首辅突如其来的举动,这个在底层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小胥吏惶恐到无以复加。他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但随即就感到搭在肩上的手微微加重了力气,一股令人心安的力量顺着指尖传递给了他。

“不着急,慢慢说,今天本官在这里,你只管把你听到的看到的都告诉皇上与诸位大人就是。”

李文抬起头,“大人……”

对上褚知远鼓励的眼神,他遽然转身,面向少帝与三卿扑通跪了下去。

“启,启禀皇上,蓟州江上过往三年间常有倭寇出没,侵扰、劫掠过往商队之事屡有发生。商人闻倭色变,宁,宁可绕远道走河运南下,也不肯再经过蓟州。蓟州港日渐萧条,沿江靠港吃港的百姓丢了生计,日子眼看就要过不下去。卑职曾数次具文,想要跟刑部呈明倭患之事,可,可都被蓟州知府强行弹压了下去。”

起初李文的话音还有些带颤,渐渐地口条越来越流畅,到后来语气里更是情不自禁夹带了怒气。

“卑职生在长在蓟州,得父老乡亲叫一句官爷,就不能不为他们发声。那蓟州知府碍于先帝牌位供在天昴台,担心这件事捅出去,自个乌纱难保,竟就眼睁睁看着倭寇肆虐横行。真不知先帝牌位供奉在蓟州,于百姓而言究竟是福还是祸。”

最后一句简直可以说是大逆不道,鹿琢玉皱皱眉,轻声提醒道:“李文,谨言慎行。”

然而始终默不作声的陈孚却在一旁淡淡开腔:“草茅之士,尚不敢忘宗庙之重;今之贵胄,竟全无恤民之念。先帝若在天有灵,不会怪这小小吏员说了句实话,只会痛恨那等避事之官,没得败坏了他老人家的名望。”

陈老尚书发了话,谁也不敢再计较李文的一时失言。望着匍倒在地泣不成声的李文,褚知远心中五味杂陈。

前世,他是从狱头老刘那里听说了李文这个名字的。

褚知远身陷囹圄那三年,东南沿海爆发了大晏立国以来最严重的倭患。

倭寇从闽地登陆,沿浙江、南京等地一路北上,气焰最盛时直逼喜峰口,距离上京仅一箭之地。

反观晏军,此前经历西南剿匪的十数年,兵力蒙受了巨大损耗,全然不是倭寇对手,屡屡受挫后不得已退回喜峰口内,与倭寇隔江对峙。

听老刘头说,少帝被打得窝火,一道旨意征调了北直隶燕山三大营的全部兵马,誓要将这群宵小全歼于此。

行军打仗须得有粮草为继,倭患沸沸扬扬闹了三五年,南北水运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纵观沿途航道,竟只有蓟州一片水域从未报过异常。

朝堂上下只当先皇英灵庇佑,少帝果断拍板,由扬州始发的军粮船改经蓟州北上辽东。

可就当敕令发往蓟州港当日,一个名叫李文的小吏拼死拦在皇差面前,企图阻挠几人宣旨。

偏他情急之下难改口吃的毛病,皇差不耐烦听他支吾,命人将其拖到一边乱棍打死。

可怜李文,到死也没能把自己呕心沥血撰写的条陈交上去。

那一仗不出所料,粮船经过蓟州港时遭遇倭寇袭击,正逢深冬时节草木尽枯,几万大军滞留山中粮草无着,不待与敌军正面交锋,已是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大晏国运自此走向了无可挽回的颓势,褚知远心痛,却无计可施。

这一世重生,他需要为出兵寻一个恰如其分的理由。

褚知远想到了李文。

蓟州安定,未来南北倭患串连成线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这是个一石二鸟的计划。

“百姓生计是一件。”

褚知远咬重字音:“蓟州水陆要津之地,又是南北漕运的枢纽所在,区区几名贼寇就能搅得此地天翻地覆,若换作战时又当如何。臣每每想起,心下总是难安。”

辛无咎眉心轻动,一瞬间听懂了他的弦外音,“诚如先生所言,蓟州这么要紧的地方,附近难道就没有驻军把守吗?”

李文止住泣声,看了褚知远一眼,道:“回皇上,蓟州港原本是有五千驻军负责扈从来往船只的。可是打从两广匪患兴起,梁正茂就任总督以来,我朝军费的大头便日渐朝西南倾斜,不止蓟州港,济宁、三山等地的驻军皆因资费不足相继被裁撤,这些地方的治安也跟着急转直下。”

这番话摆明意有所指,众人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负责襄领兵部事宜的国舅爷晋山。

后者脸上一阵青红交织。

长久以来在他眼里,军费不是军费,而是块能榨油水的肥肉。钱往哪儿拨,不是看哪里有驻军的需要,而是看哪里的油水最好捞。

梁正茂何以敢那样肆无忌惮,无非是看在两广匪患已成朝廷心腹之忧,明睿帝直言剿匪不计成本与代价。晋家身为梁正茂的“伯乐”与靠山,也没少跟着捞好处。

陈孚气性儿上头,手拄龙头拐,用力扥了扥:“蓟州知府为官不为固然可耻,但若五千驻军尚在,焉能由得几个倭寇肆意妄为。朝廷军费年年都是财政大头,缘何还会出现要塞无兵的荒唐局面,银子都花到了哪,依老臣看得好好查一查。”

这话说得晋山心头直打鼓,一旁的尤酢见状,忙岔开话题:“老大人言之有理。只是眼下还有更要紧的事。这几个贼人谋财害命,实在可恶,还请皇上降旨将其戮首示众,以慰臣民之心。”

见他态度这样殷勤,褚知远不觉侧目,不等开口,那几个“倭寇”先自剧烈挣扎起来。

“皇皇上,咱不是——”辩解的话没说完,生生堵在了嗓子眼。

但就是这几句字正腔圆的汉话,犹如滴水入镬般瞬间激起轩然大波。

……

晋山的反应最为激烈:“好啊,什么倭寇,什么知情不报,我看分明是你褚知远不知打哪弄来几个乡野村夫,套上倭寇衣服自导自演的一出戏,首辅做这些,就是为了给谋逆制造借口啊,皇上!”

与外戚走得近的几个言官也纷纷出首,他们不敢把矛头对准褚知远,却敢对李文群起攻讦。

“若非有人指使,一个连品阶都没有的小小帮办,岂敢公然指认上峰,怕不是平日里就有积怨,挟私报复……”

“便不是为了报复,能入首辅大人的眼,平步青云还不是指日可待……”

尤酢朝旁使了个眼色,几个太监悄悄围上前,褚知远侧身挡住李文,厉声道:“我看谁敢!”

见状,韩隽阴阳怪气道:“鹿大人别再说首辅昨夜无功而返了,皇上的私印不就被他设计到手了吗?而今首辅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里还用得着图穷匕见呢?”

“大胆!”

辛无咎拂袖而起,蜩螗沸羹的大殿顷刻安静下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