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缂丝艺术工作室”的牌匾,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原木,只以清隽的刻字示人,低调地悬挂在老宅门侧,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并不显眼。然而,这块牌匾的存在,却像一枚投入沈清音静水生活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持续扩散,悄然改变着她世界的运行轨迹。
助理小陈是个文静麻利的姑娘,美术史专业毕业,对传统工艺怀有敬意。她的到来,像一道柔和的滤网,将外界纷至沓来的信息进行了初步筛选。那些纯粹好奇的探访、目的不明的合作邀约、甚至带着猎奇心态的媒体请求,都被她礼貌而坚定地挡在了门外。沈清音的邮箱和通讯录终于恢复了清净,她不再需要因为频繁的陌生来电和堆积如山的邮件而感到心烦意乱。
然而,清净并不意味着隔绝。小陈会将筛选后确有价值的合作意向、重要的展览邀请或学术交流活动,整理成清晰的简报,附上初步评估和建议,呈交给沈清音定夺。起初,沈清音看着那些涉及商业条款、权益划分的文件,依然会感到本能地排斥和一丝茫然。但她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对照着林薇推荐的那些法律书籍,逐字逐句地理解,遇到不懂的,便标记出来,或询问小陈,或求教于相熟的法律界朋友。
这个过程缓慢而吃力,仿佛在学习一门全新的、与美感毫无关联的外语。但当她第一次独立审阅完一份展览合作备忘录,并针对其中一处模糊的版权归属条款提出明确修改意见时,一种奇异的、不同于完成一幅缂丝作品的成就感,在她心底悄然滋生。那是一种掌控感,对自己作品、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掌控。
工作室的官网也搭建起来,设计极简,底色是沉静的月白,只有作品的高清图片、必要的技法说明和展览信息。没有冗余的文案,没有浮夸的推广,如同她本人一样,清冷而专注。网站上线后,她收到了一些来自真正收藏家、研究学者和艺术同行的邮件,交流纯粹而深入,这让她感到,适度地“被看见”,也并非全然是坏事。
这天,小陈将一份来自欧洲某著名私立博物馆的合作意向书放在她面前。对方希望收藏她的《宇宙经纬图》,并邀请她为博物馆的一个东方美学特展,专门创作一幅新作,预算和条件都极为优厚。
若在以往,沈清音或许会因不喜张扬和复杂的流程而婉拒。但这一次,她仔细阅读了意向书。对方在文件中对缂丝技艺表现出深厚的了解和尊重,策展理念也与她的艺术追求颇为契合。
“回复他们,我对合作感兴趣,”沈清音沉吟片刻,开口道,“但《宇宙经纬图》不售,可作为特展借展。新作的主题和形式,我需要完全自主权。另外,”她指着合同中关于展览衍生品的条款,“缂丝图案的任何形式复制和衍生开发,必须经过我的书面授权,且不得用于低俗或商业气息过重的产品。”
她的语气平静,条理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小陈有些惊讶地看着她,随即利落地记下要点:“好的,清音姐,我这就去沟通。”
沈清音点点头,重新将目光投向织机。她发现,当自己开始有能力去设定边界、去维护原则时,内心反而变得更加安定。这些世俗的“经纬”——规则、合约、沟通——并非洪水猛兽,它们可以成为守护她艺术世界的栅栏,让她能更安心地在其内耕耘。
这种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创作。她开始创作一幅名为《韧》的新作。不再是传统的山水或星云,而是以极细的丝线,描绘一段在巨石重压下,依旧蜿蜒生长、展现出惊人生命力的枯藤根须。根须盘根错节,形态扭曲却充满力量,与巨石的冰冷坚硬形成强烈对比。她在表现根须时,运用了更为复杂多变的“乱纬”技法,丝线色彩以深褐、赭石为主,其间却巧妙地点缀着极其细微的、象征生机的嫩绿与金褐。
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比她预想的更为顺畅。那些在处理世俗事务中磨练出的耐心、对细节的审慎以及对“边界”与“内核”的思考,似乎都融入了她的指尖,让她对“韧性”这一主题,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