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织为云外秋雁行(GD) 鹿鸣溪

47. 声织

小说:

织为云外秋雁行(GD)

作者:

鹿鸣溪

分类:

现代言情

回到苏州工作室,夜色已深。沈清音没有立刻去听那个U盘里的内容。她需要一种绝对沉静的状态,来迎接这份来自远方的、关于“寂静”的声音。

翌日清晨,她照例完成日常的清扫与整理,在晨光透过天井花窗,洒下一地斑驳碎金时,才在织机旁那张她惯常静坐的藤椅上坐下。她连接好高品质的耳机,将那个黑色的U盘插入播放设备。

指尖在播放键上悬停片刻,然后轻轻按下。

没有预想中的旋律,也没有强烈的节奏。首先涌入耳膜的,是一段极其细微、仿佛被无限拉长的环境音——像是风吹过空旷山谷的呜咽,又像是雪落在松枝上的簌簌声,背景里还有某种类似心脏搏动般低沉而规律的脉动。这声音营造出一种广阔而孤寂的“静”,并非无声,而是抽离了所有人类痕迹后的、自然本底的“寂”。

紧接着,一些经过处理的、类似金属薄片震颤的电子音色加入进来,它们像冰裂的纹路,纤细、冰冷,带着一种易碎的美感,在空旷的声场中闪烁、延伸。随后是低沉悠远的、类似寺庙钟声被数字化延迟和扭曲后的回响,一声接着一声,不急不缓,仿佛在测量着时间的厚度。

这确实不是一首“歌”,而是一幅用声音描绘的“音景”。权志龙没有试图去填满每一个音符的间隙,他大胆地运用了留白,让寂静本身也成为了乐章的一部分。那些电子音效不再是炫技的工具,而是化为了表现“静”的笔触,充满了东方美学中的“空灵”与“幽玄”之境。

沈清音闭着眼睛,完全沉浸在这片声音的经纬之中。她仿佛“看”到了被冰雪覆盖的远山,“感受”到了寒夜中星辰的呼吸,“触摸”到了时间缓慢流淌的质感。这声音里的“寂静”,与她在织造《重生》时,试图表现的那种焦土之下孕育生机的“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是一种内在的、充满张力的静,是风暴过后的沉淀,是蜕变之前的蛰伏。

当最后一个如同水滴落入深潭、漾开一圈圈无形涟漪的音效缓缓消散,耳机里重归真正的寂静时,沈清音缓缓睁开了眼睛。

工作室里,“唧唧”的织机声尚未响起,但她的内心,却仿佛被这场声音的洗礼,织就了一片新的澄澈。她终于明白了权志龙所说的“接近真实”是什么意思。他剥离了所有商业的、流行的外壳,直接触碰到了声音作为“物”本身的美感,以及它所能引发的、超越语言的情感共鸣。

她没有立刻给他任何反馈。这种层面的交流,任何仓促的回应都显得轻浮。

她只是将这段名为《寂》的声音草图,存入了她专门用于存放灵感素材的文件夹。然后,她坐回缂丝机前,开始了新一天的织造。但今天,她的心境与以往有些不同。那片声音的“寂静”,仿佛在她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与她自身的艺术感悟悄然融合。

她正在创作一幅名为《听雪》的小品。不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聚焦于一片竹叶承托住初雪的瞬间。她织造得极其缓慢,更加注重表现雪落的“轻”与“静”,以及竹叶那看似柔弱、实则充满韧性的“承托”。她发现,自己在处理雪花的晶莹质感时,不自觉地运用了更细碎、更跳跃的“断纬”,仿佛受到了那声音草图中冰裂电子音色的启发。

而远在首尔的权志龙,在送出那个U盘后,心中也并无把握。他不知道沈清音是否会听,更不知道她能否理解他这种近乎偏执的探索。他继续着自己孤独的音乐构建,将部队笔记中的文字,将城市的声音碎片,将他内心沉淀的思绪,一点点转化为更复杂的“音景”系列。他不再考虑市场,不再考虑定位,只是忠实于自己当下的感受与思考。

几天后,他收到了一份来自苏州的国际快递。依旧是素白的信封,没有署名。里面没有信纸,只有一片新的缂丝小样。

这片小样比他之前收到的枯枝那片更小,只有两寸见方。底色是极浅的灰白,仿佛黎明前的天空。上面用近乎透明的银白色丝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