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琛神色凝重,书房内的气氛仿若凝霜,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他深知,此次举报一事,稍有差池,他们苦心经营的一切便会如大厦倾颓,功败垂成。
秦易珩满脸焦急,来回踱步,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双手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这可如何是好?莫不是有人故意针对我们,此番彻查,会不会将我们之前的谋划都暴露出来?”
孟令琛抬手示意秦易珩稍安勿躁,他眉头紧锁,目光深邃,脑海中飞速思索着应对之策,沉稳说道:“殿下莫要慌乱,事已至此,自乱阵脚只会让局势更加不利。这或许是陛下的试探,亦或是朝中对手的阴谋。我们必须冷静应对,找出破绽,反制回去。”
秦云乔秀眉微蹙,眼中闪烁着聪慧的光芒,沉思片刻后开口:“孟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平日里行事谨慎,考核之事虽有操作,但也并非毫无遮掩。或许可以从举报之人入手,查一查他背后的主使。”
孟令琛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公主所言正合我意。当务之急,一方面要收集证据,证明我们考核的公正性;另一方面,要暗中调查举报者,看他究竟受何人指使。”
说罢,孟令琛负手而立,望向窗外。
此时,天色渐暗,乌云开始聚集,将那最后一抹余晖也遮蔽得严严实实。
狂风乍起,吹得院中的树木沙沙作响,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孟令琛心中暗自思忖:这朝堂之上,果然是波谲云诡,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但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便没有回头的余地。
第二日清晨,孟令琛早早起身,穿戴整齐后,便乘坐马车前往朝中一位与他私交不错的御史府中。
马车缓缓行驶在京城的街道上,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还未开门,只有几个早起的行人匆匆而过。
孟令琛坐在马车中,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在不断梳理着思路。
到了御史府前,孟令琛下车,整理了一下衣衫,稳步走上前去递上拜帖。
门房很快便将他迎了进去。
御史李源早已在厅中等候,见孟令琛进来,连忙起身相迎,脸上挂着关切的笑容,说道:“孟中书,此番前来,可是为了考核举报一事?”
孟令琛微微躬身,行了一礼,神色忧虑地说道:“李御史,正是此事。如今陛下下令彻查,我等行事问心无愧,却不知为何遭人诬陷。还望李御史能在调查之时,明察秋毫,还我等一个清白。”
李源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孟中书放心,我自会秉公办理。只是这举报之人,言辞凿凿,证据似乎也有几分。你可有什么线索?”
孟令琛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李御史,我怀疑这背后有人指使。这举报之人突然发难,时机太过巧合。考核一事关乎重大,若能借此扳倒我们,对某些人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还望李御史能从这方面着手调查。”
李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孟中书所言有理。我定会深入调查,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从御史府出来后,孟令琛马不停蹄地又去拜访了几位与他关系密切的大臣,将情况一一告知,并叮嘱他们务必保持镇定,不要露出破绽。
与此同时,秦易珩和秦云乔也在各自行动。
秦易珩利用皇子的身份,在朝中四处打探消息,试图找出举报者背后的主使;秦云乔则在后宫之中,与那些位份较高、在朝中有些影响力的妃嫔们密会,希望能从她们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几日后,李源派人传来消息,说是调查有了一些进展。
孟令琛得知后,立刻前往李源的府邸。
在李源的书房中,李源将调查结果详细告知了孟令琛。
原来,举报之人乃是吏部的一位小官,平日里并无出众之处。
但在考核期间,他突然与朝中一位大臣来往密切,而这位大臣,正是孟令琛在朝中的政敌之一。
孟令琛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心中暗自冷笑:果然是他。
他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说道:“李御史,既然有了线索,那便好办了。我们只需再收集一些证据,证明他与这位大臣勾结,诬陷我等,便可将此事真相大白于天下。”
李源点头表示赞同:“孟中书所言极是。我已经派人继续调查,相信很快便会有更多的证据。”
又过了几日,证据收集齐全。孟令琛拿着这些证据,进宫面见皇帝。
在大殿之上,孟令琛恭敬地向皇帝行了大礼,然后将证据呈了上去,神色镇定地说道:“陛下,臣近日多方调查,发现此次考核举报一事,乃是有人蓄意陷害。这举报之人与朝中[政敌姓名]大臣勾结,企图诬陷臣等在考核中偏袒,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皇帝接过证据,仔细翻看,脸色愈发阴沉。
看完之后,他将证据重重地拍在桌子上,怒声说道:“竟然有这等事!这朝堂之上,竟还有如此小人,妄图扰乱朝纲!”
孟令琛连忙躬身说道:“陛下息怒。如今真相大白,还望陛下严惩这些奸佞之徒,以正朝纲。”
皇帝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此事朕自会处理。孟爱卿,你负责考核筹备,尽心尽力,朕心中有数。此次被人诬陷,朕定会还你一个公道。”
孟令琛心中一喜,连忙谢恩:“多谢陛下圣明。臣定当鞠躬尽瘁,为陛下分忧。”
此事过后,孟令琛等人在朝堂上的地位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皇帝的信任,更加稳固。
而孟令琛也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朝中的势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孟令琛开始与秦易珩、秦云乔商议如何进一步架空皇帝的权力。
他们深知,皇帝虽然暂时信任他们,但这信任随时可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崩塌。
要想真正掌控朝堂,就必须从皇帝手中夺取更多的权力。
一日,孟令琛在书房中与秦易珩、秦云乔密会。
他神色严肃,目光坚定地说道:“殿下、公主,如今我们在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势力,但要想彻底架空皇帝,还需从长计议。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掌控更多的关键部门,让我们的人担任要职;二是削弱皇帝身边的亲信势力,使其孤立无援。”
秦易珩微微皱眉,有些担忧地说道:“孟大人,掌控关键部门谈何容易?那些重要岗位,皇帝向来都是安排自己的心腹。我们如何才能取而代之?”
孟令琛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殿下不必担忧。我们可以徐徐图之。比如,我们可以在一些部门制造事端,让这些部门的工作陷入混乱。然后,我们再向皇帝举荐我们的人,以解决问题为由,让他们进入这些部门。”
秦云乔点头表示赞同:“孟大人此计甚妙。不过,削弱皇帝亲信势力这方面,我们该如何做呢?”
孟令琛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皇帝的亲信,大多都是凭借着皇帝的宠信而身居高位。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把柄入手,搜集他们的罪证,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将这些罪证呈递给皇帝。如此一来,既能削弱皇帝的亲信势力,又能让皇帝对我们更加信任。”
三人商议妥当,便开始着手行动。
孟令琛先是在户部制造了一起账目混乱的事件,使得户部的工作陷入了僵局。
然后,他向皇帝举荐了自己的一位亲信,说此人精通账目,定能解决户部的问题。
皇帝无奈之下,只好同意让此人进入户部任职。
与此同时,秦易珩和秦云乔也在暗中收集皇帝亲信的罪证。
他们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四处打探消息,终于找到了几位皇帝亲信贪污受贿的证据。
几日后,孟令琛拿着这些罪证,再次进宫面见皇帝。
在大殿之上,他神色庄重地将罪证呈递给皇帝,说道:“陛下,臣近日听闻朝中有些大臣,利用职权之便,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臣不敢隐瞒,特将这些罪证呈递给陛下,还望陛下严惩这些贪官污吏,以正朝纲。”
皇帝接过罪证,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他看完之后,怒声说道:“这些逆臣,竟然如此大胆!朕如此信任他们,他们却做出这等事来!”
孟令琛连忙躬身说道:“陛下息怒。这些贪官污吏,实在是罪大恶极。不过,臣认为,此事也反映出我们朝堂之上的监察制度存在漏洞。我们应该加强监察,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皇帝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孟爱卿所言有理。那你有何建议?”
孟令琛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他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臣建议在朝中设立一个专门的监察机构,独立于其他部门,直接对陛下负责。这个机构的职责,就是监察朝中大臣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现有违法乱纪之事,立刻向陛下汇报。”
皇帝听了,微微点头:“孟爱卿此计甚好。此事就交给你去筹备吧。务必挑选那些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之人,担任监察官员。”
孟令琛连忙谢恩:“臣遵旨。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从皇宫出来后,孟令琛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迈出了架空皇帝权力的重要一步。
这个新设立的监察机构,表面上是为了监察大臣,实际上却将成为他手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