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枕月听云

31. 第 31 章

小说: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作者:

枕月听云

分类:

古典言情

苏过在现代时便很喜欢四川腊肠,烟熏风味与麻辣鲜香结合的恰到好处,制作好后随便切来蒸制一下就十分美味。

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便记下了“灌肠法”的工艺,将肥瘦相间的猪肉与辣椒花椒等调味好灌入猪小肠中,再经过晾晒与熏制,就是美味的川式腊肠。

如今辣椒在手,苏过调配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做出的腊肠十分下饭。

现在没有自动工具,全部需要手动处理。

苏过调制好馅料,又让钟婶等清洗处理好肠衣。

选了个天气晴朗的下午,发动全家一起来灌腊肠。

大家对这个活动都很感兴趣。

苏轼撩起袖子,坐在小凳子上,笨拙的用苏过特制小工具往肠衣里面塞肉。

“这肉怎么看起来这么瘦,一定要放至少三成肥肉在里面,熏出油才好吃。”

一边弄老苏还要发表意见。

“放心好了,都是三七分的馅料,不会让你吃干巴巴的腊肠的。”苏过回他。

之前提议做腊肠的时候,苏过提了下,说自己更喜欢瘦一点的腊肠,不喜欢肥肉的口感。

结果就被老苏一直吐槽,说肥油才是腊肠的灵魂。太瘦了干巴巴的一切就散什么的。

之后调制馅料的时候更是不时来盯着苏过。

毕竟腊肠也是老苏喜爱的食物呢。

离开眉山这么多年,难得吃到家乡美味。

苏大哥也在一旁帮忙,箪哥儿跑来跑去围观,吕氏拦着他不要添乱。

“小叔,我也要吃腊肠。”箪哥儿跑到苏过身边,拉着他袖子撒娇。

家里小叔最会做各种好吃的,箪哥儿的口味已经被养刁了,每次做新吃食他都很期待。

“放心好啦,特地给你做了不辣的,到时候给你尝尝。”

反正猪肉够多,苏过调制了好几种馅料,辣的和不辣的,肥一点和瘦一点的都有,到时候大家按需食用。

熏制的东西小孩子不能多吃,到时候这部分直接晾晒不要熏制就好,少量给箪哥儿尝尝还是可以的。

“离开眉州数年,如今倒是难得吃到家乡美食了。”苏轼感慨。

院子里气氛一下子伤感起来,毕竟时下交通不便,在外为官之人,除非刚好任地在家乡,否则大多时候都只有亲人甚至自己去世,才能落叶归根,回乡探亲机会寥寥无几。

苏家兄弟上次回乡就是苏洵病逝,在家守孝三年,距离如今也已经十多年了。

“你昨天还吃了水煮鱼呢,哪里难得吃到家乡美食了。”

见不得这种气氛,苏过连忙吐槽打断大家追忆。

“看来要控制些数量,不然爹你的痣疾又要复发了。”

苏轼听了连忙挽尊,“这些都是用了辣椒的新菜色,哪能混为一谈。而且天气这么冷,自然要多吃一些辛辣之物保暖,不可减少。”

原来用了辣椒就算不得家乡美食么。

苏过若有所思,果然还是不能拿现代川菜思维来定义呀。

这点差异先不论,众人继续忙着赶制腊肠,毕竟灌好后晾晒和熏制还要许久呢。

而火腿制作起来就麻烦许多,苏过用的是金华火腿制法,光是发酵就要多次反复上盐再控制温度晒制,中间再用香料轻微熏烤,给火腿增加一丝香气。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数月。

这部分就不方便让人一起参与了。

苏过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再让钟婶帮忙盯着。

不过成果也是十分喜人的。

做好的金华火腿皮面金黄、内里呈玫瑰红色,浓郁的发酵醇香配合一点熏烤香味,直接吃或做菜都很美味。

老苏还是更喜欢腊肠,熏好后的腊肠挂在院子旁边,老苏时不时便去切上一节,竟然可以不配饭直接当零食吃。

苏过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都惊呆了,看来黄州百姓们送的猪肉还真是送对了。

就这,老苏还要说道两句,“你这满院子的腊肠,我要是不努力多吃一点,得吃到何年何月。”

苏过可不惯着他,“这哪里多了,陈伯伯、徐知州、王伯伯们那边送一些,再往筠州、汴京、北京各处送一些,剩下的也就勉强够吃而已。”

尤其是陈季常与王家兄弟,都是蜀州老乡,又关系亲近,这等故乡美食,怎能不多分享一些。

苏轼盘算了下,还真是这样,哎,朋友太多的烦恼。

“给他们送些火腿吧,腊肠咱们自己留着”

老苏开始出主意。

他也尝过火腿,并不是很能吃得惯那味道。

见他一副嫌弃的模样,苏过取下一根火腿,“谁让你直接切下来就吃的,等着吧,让你吃点好吃的。”

带着火腿到厨房,苏过切下一些,皮肉分离,用鸡汤先后将皮肉炜酥,放上切段的嫩白菜心,加上蜂蜜与酒酿,小火炖上半日。

送上桌时,火腿肉已经炖的酥烂,而白菜心却依旧保持形状,又嫩又鲜,连汤都是十足的鲜美。

苏轼喝了一口就停不下来。

“这火腿也省着点送吧,咱们自己多留一些。”老苏一下子get到了火腿的好,“等明年春笋出来,配这个火腿烧汤,一定很鲜。”

老苏是真的名副其实老饕,爱吃,也会吃。

这不就是江南名菜腌笃鲜。

等来年开春,肯定是要做一做的。

“大不了明年再买些肉做就好了,又没人规定只有年前才能做腊肠火腿。”

苏过劝他爹,省肯定是省不出来的。

这么多好友,一人一点就消耗大半呢。

吃完饭苏过就催着他爹去写信。

趁着现在天气冷,早点把信和腊肠火腿寄出去,尤其是隔得比较远的那些朋友,路上保鲜也不用担心,说不定还能赶在年前送到,做个新年菜色。

苏轼一想,的确如此,于是伴着满嘴鲜味去给好友们写信。

信上满满又是吃到好吃的喜悦。

还让苏过提供了火腿的做法,务必要让好友们吃到最好吃的版本。

还有那腊肠,吃法简单,但一样美味,而且还是他亲手做的,更显情深意重。

老苏文思泉涌,下笔飞快。

看着亲爹仿佛溢出香气的信,苏过好心提醒,“章伯伯那边,你记得把咱们新一期期刊发给他,不然又要说你只知道吃了。”

“放心,记着呢。”苏轼也被章惇说怕了,每次正事也都汇报的很积极。

又是临近年底。他们刚发了新的一期期刊。

最后一波红薯收成完毕。黄州人民今年是真的可以过一个肥年。

一头头肥壮的猪,仓库里堆着的粮食,还有甜甜的红薯。

虽说往年大家也很安居乐业,但勉强温饱和小康的差距他们还是很能感觉出来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