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学习系统来自2030[零零] 梅兰塔

第54章 寒假实践活动这就是她毕业后要生活的……

小说:

学习系统来自2030[零零]

作者:

梅兰塔

分类:

古典言情

两天的迎新活动结束后,大一新生们也迎来开学典礼。

俞妙则拿着发言稿等待着。

前面是领导老师发言,然后轮到在校学长和俞妙则上台发言。

能够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就是一种荣誉,也是对她的荣誉的肯定。

站在讲台上,看着满场人头攒动,俞妙则拿着发言稿走到演讲台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航天航空学院的俞妙则,很荣幸今天能够作为新生代表在此发言……”

同学们

具体的反应表现为。

哦,是航院的!

什么,是航院的?

开学典礼结束后,俞妙则就在数物论坛刷到标红的hot贴,主楼贴上她在开学典礼发言的照片,说没想到俞妙则这样的数物天才竟然读了航院,表示这太罕见了。

俞妙则看了两眼,也没什么兴趣。

换好军训的迷彩服后,下午就到操场集合参加军训开营仪式。

航院的学生被编为六营,学院的女生都被分排在第一队。

俞妙则给自己涂好防晒霜,但是站军姿的时候被头顶上的太阳暴晒着,汗水顺着脸颊淌下来,让她觉得浑身都是很难受的黏糊糊的。

到晚上会有以营为单位的活动,大家围成一个圈坐着,轮着自我介绍完,然后做游戏促进学生们相互认识。

俞妙则和陈锦如是在预科班相互认识的,其他同学则是刚认了个眼熟。

不过军训是很容易促进学生关系的。休息的时候聚在一起吐槽教官,以及参加军训祈雨大业,同龄人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就很快熟络起来了。

这段时间的气温飙升到三十多度,却一滴雨都没有。

大家都在祈祷下雨,只要下雨就可以休息了。

尤其是学长学姐们还会故意拿着一杯冰饮料假装路过,已经头顶冒烟的新生渴望的眼神可以将他们的冰饮料盯出一个窟窿了。

有时候学长学姐们会过来送清凉,给大家消消暑。

白天的太阳很晒,晚上的月亮却很明亮皎洁,晚风吹散了一部分热气。

坐在左右的姑娘低声跟俞妙则聊着天,好奇学校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准备等军训结束后就出去走走。

俞妙则给她们推荐了几个地方,都是她上学期过去玩过的。

亲测好玩。

军训的时间是半个月,军训项目还挺多的,军

姿、正步、射击、越野,还有学生们最痛苦的拉练,凌晨三点被拎起来到学校外面徒步十五公里。

好处就是晚上的温度没那么高。

坏处就是回来后大家就恨不得横尸在校道上了。

苏晚回到宿舍就直接躺在地上,其他三人回来后,从她身边路过,她就是睁着眼睛一副完全没有力气动弹的表情,嘴里喃喃着说好累。

俞妙则也觉得好累,就连体育中考训练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累。

排着队洗完澡后,她往脚底粘贴了两张热敷贴,这能够有效缓解足部的过度疲劳。

不过明天早上不用训练,并且军训也即将接近尾声。

等到新生正式开学后,校园社团展开新一轮的秋季招新活动。

俞妙则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没有选择加入第二个社团。

但她用企鹅号添加了不少学校里的爱好者交流群,平时大家可以在群里约着出来玩。

自从进大学后,她几乎每天都要添加很多群聊。

班级群,新生群,学院群,课堂群,小组群……

她将所有群聊都设置为免打扰,以防一天到晚都在叮叮咚咚响着。

在开学后的第一节班会课上,辅导员主持竞选班干部,俞妙则报名竞选学习委员成功。

之前宋学姐跟她说过竞赛班干部的重要性,俞妙则也便有想法。

为了毕业后的任务,她肯定要提前准备参加科研;按照学校培养方案的课程安排,基本在下学期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她要把握好时机,与其等着别人来引导怎么走,还不如先想想自己要做什么。

而无论是科研还是申报项目这种事情,都要和老师们积极打交道。

班干部在一定程度上是掌握着信息的主动权的,她希望能更快跟老师同学建立一定的连接,为以后做准备。

班会课结束后,系统还夸赞了她,说她现在越来越有规划了。

俞妙则很淡定地笑着,她好歹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

航院的学生不多,如果学生们是有搞科研的想法和能力,显然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容易。

这也算是为俞妙则提供了一个宽敞的大舞台。

班干部竞选结束后,然后辅导员又让他们班干部拉了一个单独的群聊,方便以后安排工作。

刚开学的大一新生暂时还没有什么任务,这段时间群里还是比较风平浪静。

开学后的第二周

就是中秋假期只不过连同周末也就只有三天假期俞妙则就提前跟爸妈说今年中秋就不回去了等到国庆放假再回去。

俞文博就叮嘱她如果国庆回来要提前购买机票和车票不然很可能回不来。

听到爸爸的叮嘱俞妙则突然想起前年国庆放假回家的惨状她被堵塞在高速公路上车上空气浑浊坐在硬邦邦的座椅上浑身酸痛让她到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难受。

“爸那我到时候看情况吧。”俞妙则想了想就说道。

也许可以国庆前一天乘坐飞机回到荣城然后在荣城玩一两天再乘坐班车回家。

俞妙则就先买了机票准备到时候再看看怎么样的情况。

总之希望今年不会太拥挤吧!

到中秋的时候她们就约着舍友苏晚和林文盈出去吃晚饭。

学校对面的美食街有不少美食店恰好她们就是喜欢吃外面看起来香气四溢的东西。

在校外餐厅吃完晚饭回来她们一路看着今天又有什么好吃的好奇地寻寻觅觅着。

林文盈同样也是爱吃的姑娘和俞妙则谈论起美食时就特别有心得;这家烤冷面好不好吃那家麻辣烫味道怎么样她们都能如数家珍地讨论起来。

苏晚开玩笑说有她们两个大活宝在肯定不用担心会在上都大学被饿死了。

今天的月亮很圆满作为对秋节很重视的南方孩子在路过水果店的时候俞妙则进去挑挑拣拣地买了几种水果柚子、青提、苹果都买一些带回宿舍然后摆在窗前的位置。

希望月亮女神保佑她!保佑她能够在大学心想事成。

如果下次再去海大她要到海大的湖心岛再挂一个心愿卡。

但是等将水果洗干净吃掉的时候俞妙则掰开柚子尝了一下就被酸得龇牙咧嘴。

林文盈教她一个办法说如果觉得水果很酸可以将果肉剥开放在碗里用勺子捣碎再灌进蜂蜜水就会变得特别美味了。

无论是柚子还是香橙、柠檬

当然如果是这三种水果混在一起就会变得更加美味。

俞妙则按照林文盈的方法尝试着把柚子和橙子鼓捣在一起果然觉得特别美味好喝有一种让人心旷神怡头脑清醒的感觉。

但是她们暂时还是避雷这家水果店了。

倒是李桐她们给俞妙则发了很多家里烧烤的照片

让俞妙则羡慕不已,第二天就到美食街点了一大份烧烤,烤牛肉、烤鸡翅、烤肠、烤玉米、烤青椒虾滑、烤排骨、烤一切,回到宿舍就拍了一张照片发给李桐看。

结果李桐直接发了一张椰椰冰室的照片给她,说李澜带他们一群孩子去吃椰椰冰室,就只有俞妙则不在。

本来俞妙则还挺好的,但看到椰椰冰室就觉得有些难过了。

她也好想吃椰椰冰室!

大概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在她已经很想家了。

等国庆回家,她必须要早上去喝早茶,晚上去吃冰室,再带一些家乡的特产过来学校,以慰藉自己的思乡之苦。

她对家的思念,至少有一半点在美食上。

小时候有小时候的烦恼,长大后也会有长大后的烦恼。

学两三周后,新生的课程也开始渐入佳境。

不过大一的课程都还比较偏基础性,涉及到专业的课程也都是很浅显的理论课,再加上数量不少的公共课,让跃跃欲试的学生们有些失落。

并且因为航院的特殊性,事实上即使他们的专业是属于二级学院下的不同细分专业,但却有很多相同的课程。

就比如俞妙则是航空航天工程系,陈锦如是飞行器动力工程系,但她们的很多专业课程都交叠在一起,就好像两个专业并没有太大区别。

不过因为她们在预科班的时候就已经听学长学姐说过,航院的专业,在本科期间学的内容就是特别多,无论哪个细分专业的知识点都要学。

等她们学到硕博的时候才会进行更加细化的学习。

俞妙则更加觉得,本硕连读是最正确的选择。

系统:……

不过从大一开始,部分课程就开始给学生们布置分组作业了。

有些课程是由老师安排分组,也有些课程是学生自行分组。

无论是学院内的专业课还是公共大课,仰慕俞妙则的名声,喜欢和她组队的学生都不少。

俞妙则也在公共课上认识了不少新同学,尽管可能是只能持续一学期一节课的友谊,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之间的缘分都是阶段性的。

她在听一个讲座的时候,就听见讲座老师这样说道。

小学会有小学的朋友,中学会有中学的朋友,但等到升学后如果不能进到同一所学校,再好的朋友缘分也会渐渐淡了。

她回忆着小学时代很多和她玩得很好的朋友,

那些鲜活的面孔记忆深处的鲜艳画面也好像被蒙上一层灰了。

大学多姿多彩的生活也还在继续着。

听完讲座从大礼堂出来就和同伴们讨论着今晚吃什么的每日一问话题。

下午的阳光很明媚她们走在人海中走在树林阴翳下的校道上和左右的好朋友说说笑笑闹闹就没有任何生活和学习的烦恼了。

到周末时活动依然安排得满满当当。

周六早上俞妙则和南荣敏一起跑去漫展玩下午约了当家教回来的林文盈和打完羽毛球出来的苏晚去看电影晚上还能在外面吃一顿火锅再回来。

周日俞妙则和陈锦如去看展吃完晚饭后就在上都大学的天文爱好者群聊里约小伙伴出来看星星。

这样充实的生活让她很满足更有一种活在当下的感觉。

和她约出来看星星的其中一个姑娘是天文系的说起她最近在搞科研选题但是到现在都还在纠结选题问题。

“我之前听说过一个瓜是不是真的呀?”另一个同学就问起“前几年是不是有个学长的研究对象爆炸了?”

那位学姐只是摆摆手说道:“那都是老黄历了。几百年前就爆炸了才看到。不过也不影响研究

听见他们在谈论科研的话题俞妙则这个非天文系学生也在认真思考着她的选择题。

天文学科研的方向不算多总共也就是天文学史、天体射线、天体科学、天体物理、星系演变这几个大方向。

但航院的科研方向就是真的又多又复杂。

在预科班的时候俞妙则将学校论文库里的论文都下载下来上学期和暑假就在家里选着不同类型的论文看着;尽管近两年的论文还没有更新展示现在就已经是各有各的不同了。

不过听学长学姐们讨论着这些话题也让俞妙则了解到不少科研申报的流程。

又听他们在聊起保研的事学姐就向俞妙则问起:“妙则我记得你是八年制直博对吧?”

“没有呀。”俞妙则摇头说她是五年本硕连读。

这是系统的安排不过她暂时也还没有其他的想法。

“那你还读博吗?”学姐有些好奇。

另一个学长就说现在跟学妹说这些还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