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欺负人了?”回程途中,桑吉抱着刀,嘴角微微翘着。
“……”李绥清赶快走了几步,“洪大人年老,小心把人吓得一病不起。”
“可是我今天心情不好,就想找个人欺负。”
“明珠殿下总是不讲理。”
“哦?能奈我何?”
残阳将玛尼堆染成枫糖浆色,桑吉的刀鞘正勾着李绥清的蹀躞带,把走出半步的李绥清勾回来。
过了这么多时日,李绥清已经会骑马了,他埋怨地看了桑吉一眼就翻身上马。
桑吉也策马贴上来,惊得两匹并辔的白马交颈厮磨。
“洪老头儿胆儿可比你肥多了。”她俯身解释,鼻尖离他耳垂仅隔片格桑花瓣的距离,“他要是这都能吓到,早些告老得了。”
她的指尖的薄茧碾过他攥缰绳的指节:“怕什么?他辞了,这郡太守换你当。”
李绥清颈后炸起细小的疙瘩,红晕顺着锁骨蔓延至耳后:“殿下分明是故意......”话音被刀鞘挑起的下颚截断。
刀柄托起他下颌,鼻尖悬在他微颤的睫羽之上,格桑花瓣飘落,正巧沾在他抿紧的唇缝。
桑吉的朱砂耳坠晃碎夕阳,在他清隽的眉眼投下旖旎的光。
随行来的森格不知道从哪窜过,雪豹叼着的野雉翎羽扫过李绥清膝头。
桑吉趁机扯歪他玉冠,乌发如瀑垂落:“燕舟,”她呵气如兰,混着格桑花蜜的甜腻,“我心情不佳时,专爱解太子哥哥的玉带扣。”
远处不知哪里冒出来点动静,惊飞了饮水的寒鸦。李绥清慌乱去抓缰绳,却摸到她的手。
温热的触感激得他险些坠马。
“明珠......”他尾音发颤,如风里经幡。
“嗯?桑吉的声音贴上他后背,将人困在马鞍与臂弯之间,暮色将两道影子揉成一对交颈的鹤。
“再唤一声,本殿下就把千里江山许你作聘礼。”
晚风卷起穗子,落在洪光怀清晨埋下的稻种旁。
李绥清望着天际烧卷的云霞,漠北的黄昏,真当比东宫的暖炉更烫人。
这是他从未感受过地直白,热烈,自由。
……
翌日,金銮殿的牌匾反射出灿灿的光。
罗江的象牙笏板在掌心烙出红痕。他余光盯着垂帘后那抹檀色身影,咽了口唾沫。
“启禀皇上,”王汝林的嗓音在琉璃地砖上打了个滑,“中州单时查出来的隐田之数,就已逾朝廷所记录的五成——”
“王大人好大口气!”崔元庆突然打断,惊得小皇帝手中的念珠断了线。
玉珠子滚过丹墀,正停在罗江膝前,崔元庆道:“先帝赐我崔家丹书铁券时,尔等寒门还在田垄间数黍米呢!”
垂帘忽被穿堂风掀起半角,太后的护甲叩在凤椅扶手上:“罗侍郎以为如何?”
罗江稳住声音,后槽牙咬得死紧:“臣请彻查永业田......”
“罗侍郎,”太后腕间翡翠镯子磕在桌上,温柔的女声缓缓道:“皇上说他没听清,你再说一遍?”
崔元庆跟着附和:“先帝钦定的田制,岂容你妄议?”
李秋旭战战兢兢地挺直脊背:“母、母后息怒......”
“罗侍郎莫不是要学太子殿下?”崔元庆刻意咬重“太子”二字,瞥向龙椅旁空置的东宫座,故作悲伤,“罗侍郎真是忠心耿耿,只可惜啊......”
“臣请革去罗江户部侍郎之职!”刑部尚书孙伟业突然出列,他长得粗俗,与满朝文官格格不入。
“罗侍郎上月查出漕运亏空,当如何解释!今日当堂顶撞太后,罗侍郎可把皇上放在眼里!”
“臣——”罗江还欲言,前排郑怀仁微微转过头,满脸担忧地摇摇头。
昨日他才说过,新政未成,勿与崔氏正面相抗。
崔元庆和孙伟业的话实在毫无逻辑,哪怕再糊涂的人也该看出,今日这群豺狼就是想要把罗江踹下去。
踹了罗江,新政就真的别想推行了。
他们背后有太后坐镇,黑的也能说成白的。
无论他们怎么说,罗江都只能咽下。如今太子逝世,新政党就失去了主心骨,只有任他们欺凌的份。
“臣……附议。”罗江紧闭着眼。
“臣附议。”
……附和的声浪撞上藻井,惊起梁间燕雀。
“太后明鉴!”王汝林扑跪在地,额头撞出青紫,想为罗江开脱,“罗侍郎上月查出漕运亏空,实是为......”
“拖出去。”没等他说完,太后声音犹如鬼魅,“杖三十。”
血从王汝林磕破的额角滴落,李秋旭攥住龙椅扶手,他想大声说话,可开口又是一阵软弱:“母后,不若......”
“陛下仁德。”太后截断话头,“可天子之言,哪有收回的道理?”
“朕没有……”李秋旭抓着衣袍,眼泪快要掉下来,看到帘子里太后若隐若现的身影又把眼泪人回去,端端正正地在龙椅上坐好。
崔元庆的嗤笑混着雨声传来。
如今太后掌权已不再掩饰,罗江等人在朝中就如同在风口浪尖。
如果再给她多些时间,她怕是要称帝。
李绥清的信件还未传来,先前只告诉他小心行事,莫要起冲突,如今这冲突不得不起,他不知如何是好。
没有人能教他做决定,他只能忍下来,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他赌不起,所以他只能当案板上的鱼肉。
“臣,”罗江重重叩首,像是要把血痕印在御前一般,“领旨谢恩。”
“还不快来人,拖下去!”崔元庆高呼。
……
“我看谁敢——”
一道声音如同金光破云,金銮殿的朱门轰然洞开,暴雨裹着檀香冲散了血腥气。
袁太傅站在大殿门口,背后光芒,将整个大殿照得明晃晃。
他官袍上的九章纹气势如虹,那是开国高祖亲赐蟒袍。
袁道平不仅是翰林院众学官的太傅,更是帝师,还是两朝重臣。
他穿上这身官袍,位同丞相,总领三省六部,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老臣,承太子殿下遗志,领辅政太师之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