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断时迁 曦妩

19. 等待时光

小说:

断时迁

作者:

曦妩

分类:

现代言情

第十九章等待时光

【任千慧·世界·忐忑的春天】

初春的阳光透过设计事务所的百叶窗,在任千慧的绘图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小心翼翼地移动着丁字尺,铅笔在纸上划出细而均匀的线条。这是她实习的第三周,每一天都像是在走钢丝,一边是等待考研成绩的焦灼,一边是初入职场的生涩。

等待成绩的日子远比备考时更难熬。备考时,至少知道该做什么,每一天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而现在,一切都悬在半空,像是被风吹动的风筝,线头却不在自己手中。

“千慧,把A-3图纸送到城东的工地去。”带她的设计师陈工递过来一个厚厚的纸筒,“顺便看看现场情况,回来做个记录。”

她点点头,小心地把图纸装进背包。这是她最喜欢的工作环节——走出办公室,走进真实的建筑空间。虽然只是跑腿,但她总能在这些现场中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事务所很小,只有八个正式员工,挤在写字楼的一个角落里。她的工作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画CAD图纸、制作模型、整理资料、送文件。每个月1800元的实习工资,扣掉房租和日常开销,她只留300元,剩下的全都寄回了家。

“你的手绘很棒,”有一天陈工站在她身后,看着她勾画的草图说,“对空间的感觉也很准,像是经过专门训练的。”

任千慧只是笑笑,没有说这是她四年大学、一年备考中无数个日夜苦练的结果。那些在图书馆熄灯后还借着走廊灯光练习素描的日子,那些为了一个透视角度反复修改几十遍的坚持,都已经沉淀在她的笔触里,成为她身体记忆的一部分。

傍晚下班后,她习惯性地走向图书馆,走到半路才哑然失笑——考试已经结束了。这种肌肉记忆般的习惯让她意识到,考研已经深深地刻进了她的生命轨迹。

她转而走向公园。初春的傍晚,空气中还带着寒意,但柳树已经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她在长椅上坐下,看着玩耍的孩子们,心里突然涌上一阵迷茫。如果考不上,她该怎么办?继续在这个小事务所工作?还是再战一年?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母亲发来的短信:“慧妞,这月寄的钱收到了。别太省,自己多吃点好的。”

她回了一个笑脸,没有提及自己这个月吃了多少顿馒头配咸菜。

回到租住的小房间,她打开日记本,写道:“等待是一种修行,教我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无论结果如何,这段为梦想拼搏的日子,已经改变了我。”

【罖尘·世界·沉淀与成长】

罖尘的平台用户数在那个春天突破了五十万。这个数字对他来说,不仅是成功的标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在学校的创业孵化器里组建了一个小小的团队。五个成员,都是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挤在十平米的小房间里,却有着改变世界的雄心。

“我们要开发移动端APP了。”罖尘在白板上画着产品架构图,“让更多农村孩子能用手机学习编程。他们可能没有电脑,但一部智能手机,就是他们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口。”

团队成员们眼睛发亮。他们都知道这个平台背后的故事,知道罖尘是如何从一名自学者成长为能够带领团队的人。

为了更方便工作,罖尘搬出了学校宿舍,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便宜的单间。房间很小,只放得下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一个衣柜,但对他来说已经足够。白天他维护平台、带领团队,晚上自学研究生课程——不管考没考上,学习都不能停止。这种持续学习的状态,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每周四下午,他仍然会去见心理医生。这是他从大三开始养成的习惯,最初是为了缓解焦虑和抑郁,现在则更像是一种定期的自我梳理。

“你最近睡得怎么样?”医生问他。

“比以前好多了。”罖尘如实回答,“虽然工作很忙,但至少不会整夜失眠。”

“面对考研结果,你紧张吗?”

罖尘思考了一下:“紧张,但不像以前那样恐慌了。我明白了,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

医生欣慰地点头:“你已经学会了与不确定性共处,这是很重要的成长。”

罖尘走出诊所时,春风吹拂着他的脸庞。他想起三年前的自己,那个因为一次失败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少年。现在的他,虽然依然会紧张、会焦虑,但至少明白了:价值不在于外界的评价,而在于内心的坚持。

【同步镜头:春日日常】

三月的雨细细密密,像是给城市蒙上了一层纱。任千慧撑着伞,走在去工地的路上。这是她独立负责的第一个小项目——一个社区书店的改造。

书店很小,只有六十平米,老板是个退休教师,想把这里打造成社区的文化空间。任千慧测量了每一个角落,仔细记录了光线变化、人流走向,甚至隔壁幼儿园的喧闹声会如何影响阅读环境。

回到事务所,她连夜赶制设计方案。在绘制立面图时,她突然想起了家乡那个已经关闭的图书室。小时候,那里是她唯一能接触到外界的地方,虽然书籍破旧,却为她打开了一扇窗。

“为什么不把这里设计成一个温暖、包容的空间呢?”她在设计说明中写道,“让每一个走进来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

方案获得了客户的高度好评。书店老板握着她的手说:“年轻人,你懂我想要的是什么。”

因为这个项目的成功,事务所决定正式录用她。老板开出了每月四千元的工资,这对一个应届生来说已经相当不错。

“我想再等等考研结果。”任千慧婉拒了。她知道这个决定很冒险,但她想给自己一个交代。

那个周末,她一个人去看了场电影。这是三年来第一次纯粹的娱乐活动。坐在电影院里,看着大银幕上的光影变幻,她突然感到一种奇特的释然。无论考研结果如何,生活都在继续,而她已经在这条路上收获了成长。

与此同时,罖尘的团队获得了大学生创业大赛的金奖。站在领奖台上,他看着台下鼓掌的观众,恍惚间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在平台上发布课程时的忐忑。那时他只有十七个用户,其中还有三个是他的小号。

颁奖典礼后,有投资人找到他,想要收购平台。

“我们可以给你一笔可观的收购费,并且聘请你继续管理这个项目。”投资人说。

罖尘几乎没有犹豫就拒绝了:“我想保持它的公益性。”

“你确定吗?这可能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它已经改变了我的命运,”罖尘说,“我也希望它能够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那天晚上,他第一次尝试自己做饭。最简单的西红柿鸡蛋面,他却手忙脚乱——西红柿切得大小不一,鸡蛋炒得有点焦,面条煮得太软。但当他坐在书桌前,吃着自己做的饭时,却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这是生活的实感,是无论成功与否都要继续前行的实感。

【同步镜头:希望的曙光】

四月的阳光越来越暖,任千慧心中的希望也像春天的种子一样悄悄发芽。

那天,她接到了大学导师的电话。

“千慧,有个消息要告诉你。”导师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你的快题设计‘悬崖美术馆’受到了阅卷老师的特别关注,被选为优秀答卷范例。”

任千慧握着手机的手开始发抖:“真的吗?”

“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