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的加急密奏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呈到了郑遂的案头。
当郑遂仔细阅读完,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意味深长的冷笑。
“呵…好一个三大家族…好一个由豪绅说了算的沧澜郡!”
他抬起头,看向侍立一旁的影巫:“影巫,你都听到了?”
“属下听到了。”影巫低声说道。
“王尚书所遇,只怕绝非孤例。天高皇帝远,吏治败坏,豪强坐大,恐非一郡一县之弊病。”
“朕也是这般想。”郑遂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疆域图前,目光扫过图上一个个州府郡县的标记。
“沧澜郡之事,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水患频发之地,多处州郡情况只怕更为复杂。若各地皆如沧澜郡般,政令不出官署,豪强掣肘,纵有良法,又如何推行?治水,治的不仅是水,更是这积重难返的人心与‘顽疾’!”
郑遂沉吟片刻,心中已然有了结果。
转头冷声对影巫说道:“不能再等了,必须趁热打铁,借治水之机,将新政的触角伸向各地,同时整肃地方。”
“陛下圣明。”影巫躬身。
“只是…人选需慎之又慎。”
“朕明白。”郑遂点头,随即唤来王喜。
“即刻传旨,宣户部侍郎张谦、工部右侍郎李默、都水监使赵衡、御史台巡按周正四人,即刻入宫觐见!”
这几位官员皆是郑遂暗中观察已久的了。
这几个或精明干练,或清正敢言,且背景相对简单,与地方豪强牵连不深的中坚力量,论起来,也算得上是纯臣。
半个时辰后,被紧急召见的几位大臣匆匆赶到御书房。
上一次,郑遂在朝堂之上扬言要推行新的治水之策,他们这几人也或多或少的提过意见。
虽然说有王安的事作为表率,大概也明白陛下圣明,不大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对他们心生怨恨。
但毕竟王安是王安,他们是他们,归根结底,心里终究惴惴不安。
又是这般大张旗鼓的召见,众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紧张。
步入乾清宫内,就即刻恭敬的跪地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
“众爱卿请起。”
郑遂微微抬手,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王安的密奏要点告知给了众人。
“沧澜郡之困,绝非特例。水患治理,刻不容缓,然地方积弊,已成掣肘。朕欲派尔等分赴水患重灾区,一如王安在沧澜郡,全权督办水利新法试行,并授予尔等临机专断之权,遇有阻挠新政、盘剥百姓、欺压官署者,无论涉及何人,可先斩后奏!”
几位大臣闻言,皆是大惊失色。
这可是个重中之重的任务,虽然风险也大,但是能将这种任务交给他,可见郑遂对他们有多么的认可重视。
一时间几人心中都是五味杂陈,感慨于自己能得到陛下的垂青,又感慨郑遂当真是心胸宽。
见陛下神色凝重,他们也知此事关乎国运,几乎没有什么犹豫,便纷纷跪地领旨。
“臣等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有了王安为先例,郑遂也知道他们不会去。
便亲自上前,将他们一一扶起,又细细叮嘱了一番,强调了借智原则、试点方法以及争取民心的重要性,才让他们各自回去准备,明日便分头出发。
众臣退下后,御书房内再次只剩下郑遂与影巫。
郑遂解决了眼前一头等大事,可眉头却并未舒展。
半晌,他才对影巫说道。
“派他们去,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险棋。能否打开局面,尚未可知。影巫,朕总觉得,这地方豪强之势,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根深蒂固。”
影巫沉默片刻,上前一步,低声道。
“陛下所感极是,属下近日在京州附近探查,亦发现一些端倪,或可佐证陛下之忧。”
“哦?”郑遂转过身,“讲。”
“京城往西百里,建州地界,月前发生一桩奇案。”
一户姓苏的人家,世代在城中经营一间点心铺子,招牌苏记糕团,手艺独特,生意颇为红火。
然而一月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