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对陈盎来说,七月发生了很多事。
张宁宁被板砖砸破头一周后申请离职,说自己没法在这里上班了,家里得知这件事后要送她出国留学。
临走前,她拉着陈盎的手,哭得梨花带雨,道:“小盎姐,我好舍不得你,舍不得城南支行,大家都对我很好,给单位添了这么多麻烦,还给我发了半个月工资,整整一千五百块钱呢,我都舍不得花,已经开了个账户存起来,以后遇到困难,看看存折就又有力气了。这可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很珍惜的!”
另一件事就是,齐馨的红娘馆选了个良辰吉日,正式开业。
陈盎自然去了一趟凑热闹。
红娘馆很小,保持着原装修,掉漆的白色墙面,木板拼接的门面,最上面挂着一个“幸福红娘馆”的招牌。一盏晃悠悠的白炽灯下,摆着一张九十年代的桌子。
和隔壁算命的风格如出一辙。
齐馨戴着袖套,正趴在桌上研究什么东西,听到动静才抬头。
陈盎四处打量,问道:“你怎么也不装修装修?”
齐馨拉了一把椅子,从热水瓶倒了一杯开水给她,掰着手指头细数:“店面要钱,水电费要钱,印传单要钱,网络要钱……要不是我合伙人这个月发了奖金,钱根本就不够。我不得精打细算啊。”
陈盎问:“你这合伙人还在上班啊?”
齐馨点头:“是啊,他出钱,我出力,分工合作发大财!我俩这段时间一有空就乔装成要找对象的客户,去各大相亲机构摸底。现在市面上无非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免费介绍,成功了再收费,第二种是先交会员费,按档次分成一二三五万,档次不同给介绍的相亲对象质量也不同,第三种是先交个几百块意思一下,等成功了,再补交介绍费。根据我自己做的市场分析,第三种方式在临城最受欢迎。”
说着,在桌上的资料上画了个圈。
陈盎见她说得头头是道,凑过去看一眼厚厚的资料,夸赞道:“齐小馨,你居然这么认真,我写毕业论文都没这么认真过。这就是二十五岁年龄,七十五年经验的媒婆吗?”
齐馨道:“这算什么。拉客户才是难点,只要手头上的资源够多够丰富,总能配对成功的,而且一传十十传百,会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咱们临城不是有一个公园相亲角吗,我约了合伙人,等明天他休息时一起去那里拉资源。”
陈盎竖起大拇指:“开封有王婆,临城有齐婆!”
*
又一周过去,陈盎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为齐馨的事业添砖加瓦。
这天刚下班,接到齐馨的电话,说要举办一场线下交友活动,缺好几个男生,让她帮忙拉人。
陈盎先想到了陈小滨,但他说要值班。
又去联系了小曾,说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陈盎想来想去,去微信上戳了陆屿安。
陆屿安:“?”
陈盎道:“就当郊游了,我朋友说在溪望谷,那边不仅风景好看,还有户外烧烤、羊驼、好大一片茶园,咱们一起去看看?”
陆屿安:“好。”
终于搞定一个。
陈盎又去询问了几个单身的年轻男同事,一共拉了三个人。
活动这天,陆屿安先来老街接的陈盎,两人一起出发。
溪望谷位于临城郊区,山水皆美,近年来当地政府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开发,自然美景、乡野体验令其成为临城新晋的一个网红打卡地点。
陈盎打开车窗,湿润的风拂过长发,耳边传来水流的轰鸣声。
这一段路,入眼有飞流直下的水瀑、一望无际的七彩稻田、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和老街相比,多了一份原生态的宁静感。
陈盎伸出手,想去接水瀑飘来的小水珠。
陆屿安看她一眼,忽然笑了笑。
陈盎立刻扭头:“你笑什么?”
陆屿安道:“没什么,你听错了。”
陈盎道:“你刚刚就是笑了,嘲笑的笑。”
陆屿安道:“没在笑你。”
陈盎道:“如果不是笑我,那刚刚为什么否认在笑?”
陆屿安:“……”
道路四通八达,车很快开到目的地。
齐馨选的地方是一家叫做“阳光草地乐园”的户外烧烤园,他们到的早,没几个人。园子用竹篱笆围起来,占地很大,热烈的阳光,绿得发光的草地,放养着四五只羊驼。
生机勃勃,和园名格外符合。
齐馨拿着两张签到表,让他们签到,顺便建议去其他地方逛一逛,户外烧烤下午四点半开始。
陈盎便和陆屿安一起漫无目的地在四周逛了逛,发现这里开发得的确不错,除了吃喝玩乐的项目,还有微型图书馆、名人纪念堂、手工木雕店等,一条人不多的路上甚至晒了好多手工米面,几个阿公阿婆正在干活。
陈盎边走边拍了很多照片,看到附近一个建筑物时,眼睛一亮。
“帮我合影一张。”把手机塞给陆屿安,蹭蹭地跑过去。
陆屿安目送她跑到一块写着“沿溪村茶园共富工坊”的石头边上,问:“这里有什么特别的吗?”
陈盎摸着石头上的字,说道:“共富工坊,去年申论就考到了,我今天遇到就是很好的寓意啊,说明会上岸。”
陆屿安蹲下给她拍照,问:“你要考公务员?”
陈盎见他拍好了,又跑着折返回来,道:“对啊,不行吗,你觉得我考不上?”
陆屿安想了想,道:“你这么聪明,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虽然他犹豫了片刻,但说出来的话陈盎爱听,看这人不由顺眼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