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已是午后。
庄毅一睁眼,便看到本场考试的试题,已经被放在木板上,用砚台压着。
听说本次考试的主考官来自工部,有些好奇,这位绞尽脑汁想出的题目是什么样。
他推开被子,起身简单洗漱了一下,擦干手,揉了揉眼睛,看纸上的题目,果然和之前不一样。
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义和一道五言八韵试帖诗。
内容很多!
第一题:所谓平天下。
哇,第一题就这么有难度。
一般的四书题都是从《四书》摘取一句,数句或一节、数节内容作为题目。
但这一题不是这样,它是给你一个很大的框架结构。
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官方教材就这一句话,解释了一大段。
不止如此,原文还有第二段话,解释了什么叫‘絜矩之道’。
原文: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此之谓絜矩之道。
官方教材又就第二段话,又解释了一大段。
全部加起来,内容多,题目答起来就不容易了。
庄毅仔细思索一番,便研墨铺纸,在草稿纸上落笔开始破题。
——即治国以验民情,道有操乎天下之全者焉。
破题很重要,这第一句就是说,治国平天下,要从全局出发。
这句说完,第二段‘承题’就变得很重要了。
庄毅想了一下,在草稿纸上写道:夫孝弟不倍,家国间已若有一矩焉。君子必务絜诸天下也。絜之道无穷,而平岂易哉?
意思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不违背(其道),那么在家与国之间,就已经好像有了一条既定的规矩。
君子一定要致力于整治天下。整治天下的方法没有穷尽,而要使天下太平难道容易吗?
写完承题部分,庄毅停下笔,双手放到头上揉了揉脑门,开始沉思起来。
接下来是起讲,开始正式议论。
作为重点照顾对象,自己肯定要写出一些特色,否则很容易被那些人找到借口进行各种贬低,甚至是攻讦。
唉,这就是名人的苦恼啊。
光四平八稳是不够的,还得让考官眼前一亮。
想了一会,庄毅重新提笔蘸墨,在草稿纸上写下后面的内容。
……平天下之事,大抵本此孝弟慈以为端,而天下这待平于我者,亦祗此孝弟不倍之民,以惟上之从。
君子于此得矩焉,而兢兢乎惟恐不得其平,而絜之必尽者,道在则然也。
治一国之道,即平天下之道也。
在烛光下写完最后一句,庄毅长吐了一口气,放下笔,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满意的点头。
等墨迹干了,庄毅拿出自己专门做的考试袋,装了草稿纸,放在身后的被褥上。
接下来,是第二题四书文。
诗云瞻彼淇澳。
又是一道来自《大学》的题: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而这一段的原文,又来自《卫风·淇澳》,是着重写君子的内在美德。
淇,指的是淇水;澳(yu)水岸深曲处。
文言文翻译: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
感觉这一题不难,庄毅提笔就写出破题:卫民不忘君子,极形其德之盛焉。
之后,连续写个不停。
专门负责监考这一带的大兵,看着烛光下奋笔疾书的庄毅,一时间怔住了。
这位真不愧是神童,别人都抓耳挠腮,他最多只揉脑门。
写完,庄毅等墨迹干了,就装进试卷袋。
吹灭蜡烛,躺在炕上呼呼睡去。
睡着前,能听到风声、呼吸声,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次日,清晨。
庄毅早早的起床,在号舍活动了筋骨,开始和第一天一样,慢悠悠的下面条吃。
望着咕噜咕噜地冒热气的锅子,庄毅不禁在想,欧阳焕在干嘛。
他……不太好。
望着天色,欧阳焕很后悔不听庄毅的话,没带锅子进来。
这个时候他觉的腹内异常的饥饿,肚子已经叫了好几次了。母亲做的肉,因为天气原因有些硬。
吃在嘴里,感觉肉又硬又冷,艰难的咀嚼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