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到了。
程序上和乡试差不多,也是分三场举行,每场三日。
第一场初九,第二场十二,第三场十五日,也是第一天进场,第二天出场。
题目就宽泛了,涵盖了所有题型。
会试地点,还是顺天贡院。
那一日,庄毅和欧阳焕早早起床,认真梳洗后,背上行囊,提着灯笼,告别欧阳焕的大伯和母亲,踏上了奔赴会试的征程。
但刚走出巷子,就遇到了五城兵马司的兵,他们是奉命前来保护庄毅。
在他们的保护下,走到顺天贡院。
此刻,贡院外面人山人海。
因为参加会试的都是举人老爷,每个人都带了随从,据传本届举人参试多达六千三百名。
也就是说,哪怕每个人只带一个随从,也有上万人在外面。
何况都不止带一个随从。
好在,五城兵马司不止身份特殊,手里还拿着令牌,帮庄毅和欧阳焕走到栅栏前。
栅栏是临时设的,目的是给贡院门前腾出空地,让举人们有个位置站站,等待搜身入场。
庄毅和欧阳焕拿出考引,过了栅栏,回头谢过那几位,便到里面靠前排队。
四周都是顶盔掼甲、手持戈矛的士兵,个个面无表情。
大家都在等待,虽然漫长,好在一路都是这么走来,反而有机会平复心境。
和他们一样等待的,还有内帘官和外帘官。
与之前考试不同,内帘官自皇帝钦点那一刻开始,便与外面彻底隔绝。
本次会试两个主考官,正主考是工部尚书熊廷恕,作为清水衙门的头儿,他从未想过自己能当主考官,坐在主位上感觉如坐针毡,只盼着会试早些结束。
另一个副主考,也则是来自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屠咏。
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周越提拔的。西北多事,周越已经奉旨去西北担任三司总制,都察院实际由屠咏主管。
另有还有十八位同考官,这些人就是本次会试的内帘官。
本次会试,由礼部左侍郎担任正提调,礼部右侍郎做副提调,全面负责考场内外事务协调。
另外还有两位御史担任监试,供给、收掌试卷、弥封、眷录、对读、受卷及巡视监门等各有数位官员。
这些人就是本次会试的外帘官。
也就是说,庄毅不可能看到正副主考官,正副主考也不能离开内帘区域。
感觉时间差不多了,监察御史走出贡院,当着众人的面,宣读了会试纪律。
这套纪律每次都在宣传,每次都能抓到几个。所以,宣读的人不厌其烦,听的人也耐心地听着。
现场的气氛,也随着监察御史的宣读,变得严肃。
到最后,监察御史话音一转:“功名来之不易,本御史愿意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说着一挥手,所有的士兵和吏员都转过身去,背对着考生。
监察御史自己最后转身:“十、九、八、七……”
紧接着。
庄毅就看到有人把小抄扔出,不由笑了,想起自己当年遇到的一系列趣事。
“五、四、三、二、一。”话音一落,集体转过身来,监察御史对那些花样百出的小抄看都没看,只高声宣布:“开始搜身!”
御史监察,大头兵搜身,比起童生试、岁试、科试和乡试都要严格。
不光脱得光溜溜,还要被解开头发,扒开后面,关键是连一点遮挡都没有。
唉,只能说那些夹带的,害**后人啊。
不过突然明白,为什么要把会试定在三月份,因为不冷。
欧阳焕在庄毅前面,他接受搜身的时候,庄毅都是闭上眼睛,给好友留面子。
轮到庄毅,大头兵就没搞这么严格,甚至都没让他脱衣服,头发也没看,就宣布放行。
但没有一个举人说话,也没有一个官员说话,因为能在一群大龄青年中出现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庄毅。
如果庄毅**,那才是笑话。
不过,这些士兵也有怨念——庄毅大包小包,全是吃的,他们的小刀就没停过。
庄毅过关后,就和欧阳焕分开,拿了号牌,按照号牌寻找自己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