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公主的日常生活》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范仲淹是谁呢?范仲淹曾任参政知事。
参政知事职位等同于副宰相。
范仲淹祥符八年及第,还不到而立,自入朝为官始,已经三十几载,历任县令、秘阁校理、通判、知州、权知开封府,因其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西北战事后,当今官家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政知事。
大宋实行二府制,二府指枢密院和政事堂,枢密院管军事,政事堂管民政。为了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所以在枢密院和政事堂代行宰相职责的是枢密副使和参政知事。
范仲淹权知开封府时,在汴京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端,开封府肃然称治,时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范仲淹字希文。
可见范仲淹的大名和威望。
景祐时期,范仲淹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还像当今官家进献了一副《百官图》,对宰相用人制度不满,还劝官家要亲自掌握官吏升迁的事。吕夷简当然不会被动,讥讽范仲淹迂腐,说他“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两人你来我往,各自上书,“范吕之争”牵连甚广,范仲淹也因为言辞太过激烈而被罢黜,改知饶州。
意思就是贬去饶州做官去了。
这一场“范吕之争”牵连了许多朝中官员,御史、秘书丞、太子中允,欧阳修、蔡襄等都有下场,亦有官员遭牵连遭贬。
直到一年后,吕夷简罢相,士大夫们仍接连不断的辩白,双方互相辩驳,朋党争论四起,官家只得招了宰相,下了诏书禁止互结朋党。
还曾有官员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被范仲淹拒绝,性子足见刚烈。而范仲淹最出名的,当属他亲自主持变法,史称庆历新政。
这是大宋的第一次变法,其意义十分深远,庆历新政是在庆历年间发生,同时也为后来的熙宁变法打下了基础。
庆历新政的改革是针对官吏整治,核心是为了肃清官场。当然了,自古以来凡事涉及到改革、变法必然会牵动到复杂的利益集团,被百般阻挠、打压,鲜少有成功的,哪怕有成功的,变法也难以维持长久,而主持变法的官员更是难得会有好下场。
一个朝廷建立上百年,其中的利益机构早就固若金汤,仅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想要将这样一颗大树推到重来,无异于难于登天。
庆历新政,同样也失败了。
随着改革进一步加深,受到的阻力就越来越大,朝中朋党之争再度掀起,剑锋直指向范仲淹等一干大臣。
当今官家仁爱,性子柔和,优柔寡断,也逐渐抵挡不住这一股反对的声浪,范仲淹一干大臣无法,只得急流勇退,主动求出。
官家准奏,罢免了范仲淹参政知事之职,而随着范仲淹等一干大臣的离京,历时仅仅一年有余的新政也逐渐废止,最终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留下的影响却十分大,这一场变法轰轰烈烈,天下读书之士都有受其影响,朝中对庆历新政之事虽然忌讳如深,但心中如何想当真只有个人知晓了。
其后几年,范仲淹虽然一直在各地任职,但时不时就有范公之言传入京中,各地百姓对范仲淹也十分推崇。
范仲淹不止影响到了读书人,他的病逝对如今的朝堂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赵宗实跟范仲淹没有往来,但同样也受到了范公的一些影响,范仲淹曾在对官家的奏疏中指出过军队的强弱,和将领的关系等言论,赵宗实心里是十分认同的。
每一个大宋的读书人心里都有大展拳脚的理想,赵宗实也不例外。
而范仲淹就是大部分人的标杆。
浑浑噩噩的走出房间,后边,高氏忍不住蹙了蹙眉心。
上回她见赵宗实这样失了仪态的时候还是好几年前了。
高氏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妇道人家,只顾着家中后宅的人,她曾经被寄养在宫中,对朝中大事也不是全然无知。
赵宗实走后不久,高氏就从心腹仆婢口中知道了始末。
年幼的时候,高氏住在皇后宫中,宫中子嗣稀薄,高氏在宫中也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