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但夜莺不来 且行之

55.出事

小说:

但夜莺不来

作者:

且行之

分类:

现代言情

池晏舟走后没两天,于乔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喂了好几声,那边才说话:

“姐姐,我是小茹。”

于乔捏紧电话,低声发出一连串问话:“小茹,你怎么样了?现在好不好?还在南京吗?”

小茹已离开南京,现居厦门,在远离市中心的小岛上,有一套二室一厅,面积不大,布置得简单又温馨,推开窗便可以望见不远处的大海。

“我很喜欢这里,傍晚的时候可以去环岛路散步,落日特别漂亮。”小茹笑着说。

于乔也笑了,出国前,她将沈奕安给小茹的那套房子出售,房款一部分存入银行,另一部分去购买了这套房子。

滨海城市,三角梅开得很艳,应该是小茹喜欢的。

那次她去南京见小茹,请那位捎信的阿姨将录音笔连带着银行卡和钥匙,一并带了回去。

小茹说,先前醒来,就有人监视她,但不是沈奕安的人,还试探她,好像要从她这里找一个什么东西。她只能装作失忆,骗过所有人。后来才知道,派来监视她的人是沈奕安的夫人派来的,要找的东西也确实在她那里。

她又说,电话里三言两句讲不清,也不便讲,等以后见面再谈。总之最近出了事,沈奕安的电话不通,监视她的人也撤走。直到两个穿制服的找到她,请她去“做一个简单的问话”,她才知道,沈奕安涉嫌多个罪名,在公司大会上直接被拷走。

“姐姐,我彻底自由。”她说。

于乔为她高兴,但不知是不是错觉,她觉得小茹似乎并没有她说的那么开心。

挂了电话,思忖半晌,给池晏舟播去一个电话。

自他回国,一条消息也没有。

呵,还说让她等他。

从前可是不管是他出差,还是去哪儿,落地时都会发一条信息报个平安。他那个人有时候悲观得可怕,说话又百无禁忌,明明是路途无聊想找她,却玩笑说万一哪天飞机失事或者出了车祸,她作为遗孀,总得第一个知晓吧。

于乔呸他,说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哪有这样咒自己的。

他笑着斜睨她,说你嘴里不仅能吐象牙,还能吐别的,就是樱桃小嘴,宽度和深度都不太够。

于乔尖叫着扑过去,作势要撕烂他的嘴。

每次他调戏起她来,总是那么下流又那么坦荡,好像说我就是这么个人,坏也坏得一目了然,倒还有点君子的磊落!

于乔无可奈何,但偏偏最吃他这一套。

不过从那时候起,每次他要去外地,不管多晚,她都会等着他报平安的消息。

不管多晚,她都会回复。

但这次杳无信讯。

大概是她没有资格,让她等着都是骗人的,反正他这个人谎话连篇。

可是接了小茹的电话后,她实在担心。

他和沈奕安像穿连裆裤一样好,沈奕安出事难道不会牵连到他吗?

就譬如山城的那块地,表面是批给徐斌的,可徐斌是徐莹的亲哥,徐莹又是沈奕安的情妇。

况且当初在山城,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打牌,输赢大得惊人。徐斌在牌桌上故意试探,还有输钱的行为太明显了,连她都觉得池晏舟可能在里面分一杯羹。所以当时为了还池晏舟的钱,还故意把钱输给徐斌。

听说那块地申报的项目极大,但中途出了不少怪事,眼红的人也不少,里面的猫腻不可谓不深。现在沈奕安出了事,还不知道要牵出些什么来!

思及此处,于乔再也忍不了,立马给池晏舟打去了电话。

那边关机。

一种不祥的预感浮上心头,她又给他秘书程诚打过去,也是关机。

那一个下午,不知道反复拨打了多少次电话,都是徒劳。

于乔的心沉下去,担忧的事情也许成真了。

她想托人去打听一下,找了一大圈,发现只有傅律师才可能知道。

但她打过去,傅峥说不记得她是谁,两句话就挂断。

再打,已被拉黑。

她和池晏舟分手也就半年时间,果然是人走茶凉。

内心涌上一股悲哀,又交织着一股可笑,最后都化作无能为力。

不知不觉间,已经夜深。

她忘记了关窗,台灯的暖光吸引进来一只飞蛾。指头那么大一只,振着灰色的透明羽翅,胡乱地往灯上撞。

池晏舟现在什么状况,到底是在外面还是进去了,她全都不知道。

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们隔绝。

就像这只微小的飞蛾,隔着玻璃罩乱撞,永远触碰不到真正的光源。

这时候她才感到一阵后悔,当初一股子清高劲儿,觉得接触的无非都是些纵情声色的场合,如今连一个打听消息的人都问不到。

后来几经周折,还是李教授传来一个消息,说是他有个朋友在电视台上班,最近台里的一个女主播闪婚了,据说和她老公才认识三天就领的证,传言是因为她前男友垮台了,她当然选择远离,明哲保身。

单位里有人自然看不惯她,掀起了一阵八卦潮。说先前订婚的时候声势浩大,对方是哪家的公子,一副了不得的样子。还没做夫妻,就大难临头各自飞了。

李教授去帮她打听了,女主播姓陈。

于乔听完,只是一阵沉默。说不清什么情绪,更谈不上悲喜交加。

她除了每天刷很多次新闻,妄图在里面发现一点眉目,便只能控制住自己不再去想。

因为想也是无用的。

但每到夜深人静时,睡不着觉,她又一遍遍地在网上搜索监狱的情况,以及探监的条件。

查完后,开始翻箱倒柜,终于将那条红宝石项链找出来。想着哪天拿去卖了吧,万一得交巨额罚款呢?多少还能凑一点,哪怕是杯水车薪呢?

她简直有些神经质了。

楼上咳个没完没了,有天来了救护车,听说是咳了很多血。流感的范围再扩大,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除了打听消息,于乔每天做两件事。一是抢回国的机票,一是去超市抢购生活必需品。

国内形势严峻,新闻里每天都播放着感染的人数。于乔独在异乡,此时更是想回到家人身边。但机票价格一天一变,数量有限,又实在难得买到。

更伤脑筋的是,先前超市就缺货,好些人都开始大力囤东西。她年轻,从小又在社会主义社会长大,哪里会有断粮的未雨绸缪。

她大方得很,让员工和邻居们把店里的食品都分走。反正她也快回国了,等过完年再来。

可是现实狠狠给她上了一课——机票没有买到,家里吃的也快没了。

这时候,流感已经很严重了,几乎到了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的地步。

于乔脑子是空的,心里是空的,家里因为没有粮食也是空的。整座城市静得可怕,路上没车,街上没人,空空荡荡的,像一座死城,连往日里听得见邻居放的歌曲都没有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