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单看“扶苏”这两个字,总给人一种文弱秀美之感。
但公子扶苏本人,倒是更像赵高评价他的那五个字‘刚毅而武勇’。
从前逢年过节,姜乐也是见过这位兄长的,只是姐妹兄弟分列,年纪差的又大,并没有单独说过什么话。
但曾听九野提到过其性情“很有些清刚气。”又举了几个扶苏平素行事的例子佐证。
而姜乐没那么多文化词,总觉得用她老家俗话来说……这是个有老主意的人。
姜乐自常到御前后,还是第一回与这位长兄遇上。
——始皇帝开春就要西巡祭祖,便命长子扶苏去代为巡视内史(包括咸阳城在内的环首都地区)郡兵,离宫近一月,今日才归朝复命。
*
扶苏回来的路上,便听来接应他的侍从说起咸阳城这一月来的新闻,自然少不了姜乐这个头条。
扶苏对于陛下求仙之事,一贯是沉默的:他自己对鬼神的态度是随孔子的‘务民之义,对鬼神敬而远之’。但陛下求仙明摆着是为了延年益寿,作为臣子的忠道,儿子的孝道,自然也要盼君父安康长寿。
两者对冲,他就持中不言。
所谓幼妹是祥瑞事,起初他也不太在意,直到听闻考工室做实了人工孵化禽蛋,想到此事有利黔首民生,便觉欣慰。
因此此刻见了两个妹妹态度十分温和,不吝言辞夸奖。
尤其是对九野:“你在考工室着实辛劳有功。”
又感叹了一句饲养业的要紧:“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话音落下,察觉到姜乐仰着脸一直看他,扶苏就笑了笑低头问:“听闻小妹开蒙了,那可学过这句话?知道出处吗?”
姜乐还真知道:这是孟子劝梁惠王的话。
咱倒不是说这句话不对,但就在这章台宫门口拿儒家学问教我,是不是不太合适?
扶苏也没打算真考姜乐功课,只是顺着这句话,鼓励她勤勉笃学,有什么不懂的课业、想借阅的典籍,尽管可以去他那问。
短暂交谈后,三人分开来,扶苏入宫门拾阶而上。
*
九野则弯腰把姜乐抱起来——这样更方便她们说悄悄话。
“看出什么来了?”
方才姜乐仰头看了扶苏好一会儿,一副若有所思的小表情。
姜乐一手握拳,敲在另一只手的手心。
“是了。”
扶苏的态度很温和平正,人也很好,对两个近来很得陛下青眼的妹妹没有一丝的不满,但姜乐总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风格……
此刻她终于想起了合适的词。
“礼贤下士风。”
他让姜乐想起,从前来她们科室视察的大领导的温和:先跟科长表示肯定,最近这项工作推进落实的不错,值得表扬;再跟某骨干科员亲切道‘小姜最近工作表现也很突出啊,有什么困难可以跟组织提。’
或许扶苏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作为皇帝的长子,虽未被封为太子——也是几乎所有人心里隐形的继承人,他自带的心理位置。
就这样一面,姜乐也就明白了朝上许多官员的拥护之心:人性是利己的,不能指望人都把国看的比自己重要,对很大一部分官员来说,甭管始皇帝功绩有多大,但在他麾下做事无疑是战战兢兢的,绝没有将来在公子扶苏手下过的好。
况且,扶苏为人是连九野都认同的口碑,她与姜乐道:这些年看下来,公子扶苏当真是个很正的人,将来我若不在咸阳城时,起码不担心他会主动来害你。
姜乐方才旁观者清,审慎道:“扶苏公子似乎很认可姐姐。”刚才与九野交谈语气颇为熟稔。
扶苏确实也觉得这位妹妹不错。
哪怕意见相左,也是‘君子和而不同’的意味,就像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分歧后,两人还有一次谈话。
最终九野成功让扶苏觉得:他有他的坚持,妹妹站不到他的角度,所以对一件事看法不同有局限他能理解。
在扶苏心中,他是长子,九野是长女,各有各的位置——九野在弟弟妹妹中威望甚高,将来他若有甚变革之法,九野还能帮着安抚宗亲。
九野点头干脆道:“嗯,我是老演员了。”
当然要虚伪,不虚伪当什么政客啊。
古往今来政治名利场上,只听说成王败寇,没听说谁只靠高洁无暇平推对手的。
能虚伪,且让别的政客以为你真诚,就是本事。
姜乐:在学了在学了!
*
九野腿长步大,很快走到宫墙拐弯处,姜乐却忍不住又扭头去看了一眼章台宫。
今日遇到扶苏,让她想起前几日丞相王绾单独求见陛下的谏言。
请立太子。
王绾拜见过后开门见山道:公子扶苏已弱冠之年,陛下亦十分看重许其巡军,何不依从自古以来的宗法制,立长子为太子。
姜乐当时在帘子后面都惊了:王丞相这属于突击进言。若他请见的时候就说明来意,陛下估计会屏退左右。
姜乐瞄见服侍的寺人们也仿佛被施展了统统石化。
到底是追随多年的老丞相进言,始皇帝也给了面子,回了句万金油似的‘朕自当虑之’,就准备让人告退。
然而,王绾抢在陛下让他走之前,以叩拜打断施法:“陛下!”
感情真挚的举起秦历代先王的例子:陛下曾祖父秦昭襄王在位时,立安国君(嬴柱)为王太子,甚至连王太子继承人都定了,就是始皇帝生父嬴异人,之后更有陛下。
故而哪怕两位先王都天不假年(王绾没敢直接提惨淡历史:嬴柱即位三天就去世,嬴异人在位也只有三年时间),秦国的王位更替也还是平稳的,没有因争夺王位而生出什么手足相残的事儿让其余六国捡了便宜。
“陛下,当年是王太子,如今却是皇太子,为天下计,请陛下早定国本!”
姜乐心道:王丞相之前提的‘尊号定为泰皇’、‘恢复郡县制’两件大事都猜错了陛下的心思,今天又在太子事上又如此激进……
总觉得他有种‘反正我这丞相也干不久了’索性发疯的美。
确实,王绾最近上朝时,都不用回头,就感觉到李斯盯着他背影的眼神十分火热,对左丞相之位虎视眈眈。
始皇帝本来就忌讳父、祖早逝这些事,王绾这话就很不中听。
这次皇帝连给老丞相的面子话也不说了,直接让他退下。
王绾沉默了一瞬,到底不敢违拗,唯而应退。
*
王绾退下后,姜乐依旧是一点儿动静都不敢发出,在软帘后用余光关注着始皇帝。
她不由想到始皇帝除了‘不立皇后,不立太子’外,还‘不封宗亲为公侯,不立诸子为王’——可谓是跟后世皇帝格格不入的‘四不立’。
虽说皇帝称孤道寡,但只有他把‘孤家寡人’践行的如此彻底。
殿里很安静。
香炉里焚着醒神的香料,静到甚至能听到火焰‘嘶嘶’的声音。
有这样大半炉香的时间,始皇帝就独自静静坐在那,并未批奏疏。
他怔怔望着袅袅香雾,像是在出神,又像是在深思。
那时候的陛下,在想什么呢?
*
——“从今后,我便是少府丞了。”还是九野的声音把姜乐的思绪拉回来。
九野就见妹妹的眼睛立刻瞪圆了,流淌出小河一样生动的欢喜,又双手扣在一起拱手祝贺。因冬日穿着绒毛丰厚的羔裘,像个小胖猫拜拜要零食似的。
九野要是有猫条,就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