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明月照阿宝 盐焗大鸡腿

12. 帝都阴影

小说:

明月照阿宝

作者:

盐焗大鸡腿

分类:

古典言情

建安五年的春天,我再次踏上前往长安的路。这次不是寻找阿兄,而是作为郑家庄的医者,前往采购药材。

尔甲依旧相伴,还有华郎中的徒弟阿青同行。我们带着郑公的亲笔信,投奔长安城西的药材商郑氏——郑公的远房族亲。

长安城比三年前更加破败。城墙多处坍塌,街市萧条,行人面带菜色,步履匆匆。唯有董卓旧部——如今李傕、郭汜的兵马——依旧耀武扬威,驰骋街头。

“听说皇帝都吃不饱。”郑氏药铺的掌柜低声道,“昨日宫中来采购,连三副补药的钱都凑不齐。”

我心中凄然。大汉帝都,竟沦落至此。

我们在药铺安顿下来。白日里,我帮掌柜辨识药材,学习炮制之法;晚间则研读医书,与阿青探讨医术。

偶尔外出采买,总能见到兵士抢掠,百姓哭嚎。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

一日,我在西市采购时,忽见一队兵马疾驰而来,百姓纷纷避让。为首的是个肥胖将领,满脸横肉,正是郭汜。

“滚开!挡路者死!”兵士鞭打躲闪不及的百姓。

我急忙退到巷中,却见个老妇躲闪不及,被马蹄踏倒,惨叫一声便没了动静。

兵马来去如风,留下老妇尸首和百姓的啜泣。

“造孽啊...”旁边老翁叹息,“这已是本月第三起了。”

我上前查看老妇,早已气绝。心中悲愤难平,却无可奈何。

回到药铺,我将见闻告诉掌柜。掌柜苦笑:“这算什么?上月李傕郭汜内讧,在城中交战,死伤数千。尸体堆在城外烧了三天三夜。”

乱世之中,百姓如蝼蚁。我越发坚定学医的决心——至少能救一个是一个。

数日后,药铺来了个特殊客人——是个宫中内侍,面色焦急,要采购大量金疮药和止血散。

“宫中谁受伤了?”掌柜多嘴问了一句。

内侍瞪他一眼:“不该问的别问!”扔下钱币匆匆离去。

我心中一动:宫中采购金疮药,莫非有变故?

晚间与尔甲说起此事,他低声道:“听说李傕郭汜又起争执,恐怕又要兵戎相见了。”

果然,次日长安戒严,街市紧闭。我们被困药铺,只听城外杀声震天,整整持续了一日一夜。

第三日,戒严解除。我们才知李傕郭汜再次内讧,郭汜劫持公卿,李傕劫持皇帝,双方在城中混战。

“快!帮忙救人!”掌柜急呼。城中伤者无数,药铺成了临时医所。

我与阿青日夜不休,救治伤者。大多是平民,被流矢所伤,或被兵马践踏。

有个少女伤重不治,死前喃喃唤着“阿母”。我握着她逐渐冰冷的手,想起阿禾,泪如雨下。

“阿宝,歇会儿吧。”尔甲劝我,“你已经两天没合眼了。”

我摇头,继续为下一个伤者清洗伤口。唯有忙碌,才能暂时忘却痛苦。

第三日傍晚,伤者稍减。我正揉着酸痛的手腕,忽见个熟悉的身影搀着个伤者进来——竟是王允!

他比三年前苍老许多,衣衫褴褛,但眼神依旧锐利。

“王...”我险些脱口而出,急忙改口,“先生,这边请。”

王允看到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有劳小娘子。”

我为他带来的伤者处理伤口——是个年轻文士,肩部中箭,失血过多。

处理伤口时,王允低声道:“没想到在此重逢。你如何来了长安?”

我简略说明情况,反问:“先生呢?听说您...”

王允苦笑:“说来话长。董卓死后,我本欲重振朝纲,奈何...唉。”他看了眼昏迷的文士,“这是犬子王盖,昨日为护驾受伤。”

我心中一凛。护驾受伤?莫非与昨日宫变有关?

包扎完毕,王允道谢:“多谢小娘子。今日之事...”

“先生放心,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低声道。

王允点头,搀着儿子欲走,又回头低声道:“近日长安将有大变,尽早离去为妙。”

我怔在原地。大变?什么大变?

尔甲走过来:“那人是谁?你认得?”

我含糊道:“从前在陇西见过一面。”心中却波涛汹涌。

王允未死!而且似乎在暗中活动!他说的“大变”究竟是什么?

数日后,答案揭晓。听说皇帝在杨奉等人护卫下,成功脱离李傕控制,东归洛阳!

“曹操已派兵来接应了。”药铺掌柜道,“这下长安真要变天了。”

我心中一动:皇帝东归,王允现身...难道这一切与他有关?

我想起王允的警告,决定尽快离开长安。

然而就在我们准备行装时,药铺被兵士包围。郭汜部将闯进来,声称搜查叛党。

“昨日有逆党在此治伤!交出来!”部将厉声道。

掌柜吓得面如土色:“军爷明鉴!小铺只治病救人,不敢窝藏逆党啊!”

兵士翻箱倒柜,最终找到王盖换下的血衣——那日匆忙间未及时处理。

“还说没有!”部将狞笑,“全部带走!”

我们被押往大牢。尔甲护在我身前,低声道:“别怕,见机行事。”

牢中阴暗潮湿,挤满了“叛党”。我心中恐惧,却强自镇定。

次日提审,掌柜备受拷打,屈打成招,指认王允曾来治伤。

轮到我了,我咬定只治病救人,不识来人身份。

“嘴硬!”审讯官冷笑,“用刑!”

眼看就要受刑,尔甲突然用羌语大喊:“我是羌族头人之孙!你们敢动我们,羌族必反!”

审讯官愣住。关中局势未稳,羌乱是心头大患,果然不敢妄动。

我们被押回牢中,暂免刑罚。但处境依然危险。

深夜,我难以入睡。忽然,牢门轻响,个狱卒悄悄进来。

“可是冯阿宝?”他低声问。

我警惕点头。

狱卒塞给我一块木牌:“有人托我救你出去。今夜三更,装病呼救。”

我怔怔接过木牌,上面刻着个“允”字。是王允!

三更时分,我依计装病呼救。狱卒来查看时,突然被打晕。几个黑衣人闪入,迅速为我们打开镣铐。

“快走!”为首者低声道,“王大人安排好了。”

我们趁机越狱,在黑衣人掩护下逃出大牢。城外有马车接应,直奔东门。

马车上,我惊魂未定:“诸位是...”

“不必多问。”车夫道,“王大人报你当日相助之恩,送你们出城。今后好自为之。”

至东门外,马车停下。车夫递来个包袱:“些许盘缠,速速离去。”

我们下车,马车疾驰而去。打开包袱,除了银钱,还有封信。

“冯姑娘:见信如晤。感谢当日救治犬子。今上东归,汉室有望。然长安将乱,勿再返焉。闻尔兄在许昌曹营,安好。望自珍重。允字。”

我怔怔看着信纸。王允不仅救我,还告知阿兄消息!

尔甲催促:“快走!追兵很快会来!”

我们连夜东行。至天明,已离长安数十里。

回望长安方向,烟尘滚滚,想必已经大乱。想起王允信中所言,心中感慨万千。

乱世之中,每个人都在挣扎求存。王允如此,我如此,阿兄亦如此。

“去许昌吗?”尔甲问。

我摇头:“既然阿兄安好,不必急于相见。先回汉中,从长计议。”

经历此番险境,我深知乱世险恶。若无充分准备,贸然寻兄反会害了他。

数月后,我们回到汉中。郑公听说经历,后怕不已:“幸好平安归来!今后莫再涉险了!”

我口中应允,心中却另有打算。

王允的信让我确信两件事:一是阿兄确实在许昌曹营,二是王允在暗中策划大事。

乱世之中,消息最为重要。若我能建立消息网络,或许不仅能寻亲,还能帮助更多人。

我开始有意识收集各方消息,整理成册。郑家庄南来北往的商队,成了最佳信息来源。

从商队口中,我得知皇帝已至洛阳,曹操迎奉天子于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王允似乎在洛阳活动,暗中联络忠臣,图谋恢复汉室。

刘备投曹操又叛曹操,据徐州自立。

孙策横扫江东,势不可挡。

天下大势,纷乱如棋。而我的阿兄,就在这棋局中心的许昌。

建安六年春,我决定再去羌村。老村长见识广博,尔甲熟悉羌地,或可助我建立消息网络。

赵媪劝阻:“丫头,安稳过日子不好吗?何必总是冒险?”

我握着她粗糙的手:“媪,这世道,无人能真正安稳。我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许能帮到更多人。”

郑公叹道:“真是冯安的女儿,一样的倔脾气。”他最终点头,“去吧,但切记安全。”

再至羌村,老村长热情相迎。听说我的想法,他捻须沉吟:“消息网络...倒是可行。羌人商队遍布各地,收集消息不难。”

于是我们在羌村建立第一个消息点。尔甲负责联络各羌族部落,我负责整理分析。

渐渐地,我们收集到越来越多消息:各方势力动向,战事情况,甚至百姓生计。

我特别留意许昌消息。得知曹操与袁绍矛盾加剧,大战在即。阿兄作为曹营亲兵,恐要上前线。

心中担忧,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祈祷阿兄平安。

一日,尔甲带回个惊人消息:王允在洛阳病逝!

我怔在原地。那个救我于危难的长者,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

“听说是在筹划大事时突发疾病。”尔甲低声道,“遗体已运回故乡太原安葬。”

我面向东方,默默祭拜。乱世之中,又一个忠臣陨落。

王允的死让我更加坚定:要建立更完善的消息网络,或许能避免更多悲剧。

我们逐步扩大网络,联络各地商队、驿卒、甚至退伍兵士。消息越来越灵通,但也越来越危险。

建安七年,我们得知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奠定北方霸主地位。

“你兄长应该平安。”尔甲安慰我,“曹操大胜,亲兵必得重赏。”

我稍感宽慰,但仍担心。战功意味着更多征战,更多危险。

果然,随后消息传来:曹操继续北伐,征讨袁绍残余势力。

同时,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继位。刘备投刘表,驻守新野。

天下大势渐渐清晰:曹操据北方,孙权据江东,刘表据荆州,刘璋据益州...

而我的阿兄,随着曹操南征北战,离我越来越远。

建安八年冬,我在整理消息时,发现个异常:许昌频繁采购疗伤药材,似是重要人物受伤。

心中不安,托人多方打听。月余后,消息传来:曹操在征乌桓时中箭,亲兵队伤亡惨重!

我手中笔掉落在地,浑身发冷。阿兄...阿兄可在其中?

尔甲急忙安慰:“未必有事。或许只是寻常伤亡。”

但我怎能安心?连夜赶往羌村,托俄何打听消息。

等待的日子度日如年。我日夜祈祷,盼阿兄平安。

终于,俄何归来,面色凝重。

“打听到了。”他沉声道,“曹操确曾中箭,亲兵队拼死护卫,伤亡甚重。有个冯姓队率为护主重伤,据说...据说危在旦夕。”

眼前一黑,我险些晕厥。尔甲急忙扶住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