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李白在红楼 荷语青妃

20. 第 20 章

小说:

李白在红楼

作者:

荷语青妃

分类:

穿越架空

寅时三刻,天还未亮,贾宝玉已穿戴整齐站在院中。黛玉亲手为他系好翰林院庶吉士的青色补服,又整了整腰间玉佩。

"真不用我送你去?"黛玉手指拂过他衣领上几乎不可见的皱褶,眼中含着担忧。

宝玉握住她的手笑道:"哪有上任还带夫人的?翰林院就在皇城根下,午时便能回来用饭。"他从袖中取出那个白鹤香囊晃了晃,"有这个护身,怕什么?"

黛玉轻拍他手臂:"贫嘴。"又从紫鹃手中接过一个锦盒,"这是我昨夜做的点心,饿时垫垫肚子。翰林院的伙食听说不大好。"

晨雾中,贾府的青绸马车缓缓驶向皇城。宝玉掀开车帘,望着渐亮的天色,心跳不由自主加快。前世他虽也曾在翰林院待过,但那时主要是为了娱乐皇帝和贵妃,偶尔跟同僚一起喝酒写诗,意义自然不同。

翰林院坐落在东长安门外,是一组青砖灰瓦的建筑群,门前两株古柏苍劲挺拔。宝玉下车时,已有几个身着同样补服的年轻官员在门口等候。见他到来,众人神色各异,有好奇打量者,也有刻意回避目光的。

"这位可是荣国府的贾大人?"一个三十出头的瘦高男子迎上前,拱手笑道,"在下检讨厅张修远,奉掌院学士之命在此迎候。"

宝玉还礼:"张大人客气。下官初来乍到,还望多多指教。"

"岂敢岂敢。"张修远笑容可掬,"贾大人诗名远播,连圣上都称赞有加。能与你共事,是我等荣幸。"说着引宝玉入内,"且先去拜见掌院学士周大人。"

穿过三重院落,沿途遇到的官员无不侧目。宝玉耳尖,听见有人低语:"这就是写'会向瑶台月下邀'的贾宝玉?""看着不过是个纨绔公子...""嘘,小声些,人家可是北静王的座上宾..."

掌院学士周汝成是位年过六旬的老者,须发皆白,双目却炯炯有神。见宝玉进来,他放下手中公文,细细打量一番:"果然少年英才。坐。"

宝玉恭敬行礼后坐下,只听周汝成道:"老夫与你家山长是族兄弟,常听他提起你。既入翰林,便该收起诗酒风流的心思,专心编修著述。圣上破格提拔,你莫要辜负。"

"学生谨记教诲。"宝玉垂首。

周汝成点点头:"你初来,先在典籍厅熟悉各类文书。每月初一十五要当值夜班,其余辰入申出,不得迟到早退。"又从案头取过一册书,"这是《翰林院规》,三日内背熟。"

出了掌院学士值房,张修远又热络地引宝玉去典籍厅。路上经过一处庭院,几个年轻翰林正在赏雪吟诗。见他们过来,其中一人高声道:"贾大人既来,何不即兴一首?让我等开开眼界?"

宝玉微笑摇头:"初来乍到,不敢献丑。"

张修远却道:"贾大人何必过谦?听闻新婚次日便为夫人作《画眉》诗一首,情真意切,连周大人都称赞呢。"

这话听着像是恭维,实则暗指他沉溺闺阁之乐。宝玉心中警醒,前世翰林院里就有这等笑里藏刀之辈。他故作腼腆:"拙作不堪入耳。倒是张大人去年那首《咏史》,'汉家烟尘在东北'一句,气势磅礴,令人叹服。"

张修远脸色一变——那首诗是他抄袭前人未成之作,只在私下给几个好友看过,不知宝玉如何得知。他干笑两声:"贾大人说笑了,那不过是游戏之作..."

典籍厅内书架林立,墨香扑鼻。张修远将宝玉引至一个靠窗的座位:"这是贾大人的位置。今日先熟悉历年诏书编纂体例,明日开始校勘《太宗实录》。"

待张修远离去,宝玉长舒一口气。环顾四周,几个同僚看似埋头工作,实则不时偷眼看他。他不动声色,翻开面前堆积如山的文书,专心研读起来。

午时初,宝玉正想取出黛玉准备的点心,一个小吏匆匆进来:"贾大人,门外有人找。"

来人是北静王府的长史,捧着一个食盒:"王爷知今日贾大人初入翰林,特命小的送来午饭。"又压低声音,"王爷让提醒大人,近日忠顺王世子与五公主会面频繁,十二皇子也多次召见张修远。请大人务必小心此人。"

宝玉心头一凛。张修远竟是十二皇子的人?难怪方才处处试探。他谢过来人,回到座位刚打开食盒,就听见身后一声轻笑:"贾大人好口福,这可是'一品居'的招牌菜。"

回头见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翰林,眉清目秀,笑容真诚。那人拱手道:"在下编修厅李固,字素心,与贾大人同年中举。"

宝玉连忙起身还礼。

两人正寒暄间,忽听外面一阵喧哗。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圣驾将至,诸位大人速去院门迎候!"

众人慌忙整理衣冠列队。不多时,皇帝乘步辇而来,身后跟着几位大臣。周汝成跪奏:"翰林院全体恭迎圣驾。"

皇帝目光扫过众人,在宝玉身上停留片刻,笑道:"朕今日来查《永乐大典》重修进度,不必多礼。"又对宝玉道,"贾卿初来可还适应?"

宝玉伏地回答:"蒙圣上垂问,微臣定当尽心竭力。"

皇帝点点头,在众人簇拥下往藏书楼去了。待圣驾远去,同僚们看宝玉的眼神又添了几分复杂。李纨低声道:"贾大人简在帝心,可喜可贺。"

宝玉却暗自警惕。皇帝特意问候,看似恩宠,实则将他置于风口浪尖。果然,下午工作时,他明显感觉到周围气氛更加微妙,有人刻意避开与他交谈,也有人突然热情过度。

申时散值,宝玉婉拒了几位同僚吃酒的邀请,径直回府。刚进院门,就见黛玉站在廊下等候,手中捧着一个手炉。

"怎么站在风口里?"宝玉快步上前,握住她冰凉的手指。

黛玉微笑:"算着时辰你也该回来了。"她仔细端详丈夫神色,"首日如何?"

宝玉摇头苦笑:"比想象的复杂。"将今日种种细细道来,唯独隐去了北静王的警告。

黛玉听完,沉吟道:"那张修远分明是要引你作诗,若作得好,说你炫耀才学;作得不好,更可大肆嘲笑。你避而不答是对的。"又蹙眉,"不过你提及他那首《咏史》...从何而知?"

宝玉支吾道:"听山长提起过。"连忙岔开话题,"今日圣上突然驾临,特意问了我几句话。"

黛玉眼中闪过一丝忧色:"这是将你放在火上烤啊。"她忽然压低声音,"我听紫鹃说,今日娘去了趟忠顺王府..."

宝玉心头一跳。忠顺王府与贾府素来不睦,娘去忠顺王府,必有蹊跷。正欲细问,忽见茗烟匆匆跑来:"二爷,四皇子府上送来帖子,邀您明日过府一叙。"

黛玉与宝玉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警觉。四皇子与元春...这其中的政治意味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