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的上门,实在是一件太大的事。
在采访组出发之前,王亚丽和赵春华便分别打来电话,提醒他一定要“乖乖的”。
王亚丽担心坏了。
“把你桀骜不驯的那一套收一收,现在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大人物都会收看新闻联播,千万别拿这事儿开玩笑。”
“OKOK,我明白的。”
方星河咋可能不知道?
作为水军头子,他可太理解新闻联播的威力了——哪怕是在后面那个时代,没有普通人再看新闻联播了,介玩意仍然具备着定性和定义的终极力量。
如果放到现在,那它还兼具着中文媒体的终极传播力,收视率常年在35%以上,覆盖大约4亿人群。
不过……
新闻联播的覆盖人群基本不是方星河的目标受众。
所以这个事情更像是一个荣誉,或者也可以形容为镀金,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谋子上过那么多回,该挨骂不是一样挨骂。
王亚丽也是如此解释的。
“我跟台里的朋友打听过了,上面很喜欢你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具体跟内部风气有关系,你不用搞懂,总之,注意言辞,最后能保留几秒钟的镜头就是胜利。”
“收到,我知道怎么做。”
方星河转头就把从来都没穿过的校服给翻出来了,松松垮垮的裤子,简简单单的白衬衫,下摆耷拉在外面,断眉用画笔补上,再把小书包往肩上一搭,齐活儿。
采访组来得极快,县里宣传口领导陪同,直奔校园。
小王、大山、若干校领导,在校门口就开始接驾。
方星河没去。
哥们需要配合的是新闻联播这个载体,可不是你们采访组。
他不担心得罪谁,只是正常保持着日常状态。
结果,他非但没有得罪人,反而受到了记者的热情对待。
“小方!”
那是一个女记者,一上来就特别自来熟。
“我叫刘静,喊我刘姐就行,我可是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带队的机会,终于可以亲自来见见你了!”
粉丝?
方星河把星光面板展开一看,果然,刘静身上闪烁着死忠粉的蓝光。
第3级,不赖不赖。
“您好,刘姐,咱们怎么开始?”
言简意赅,直奔主题——越是在粉丝面前,越需要保持稳定。
“是这样的,咱们这次采访的主题是80后新生文学力量,破题落点在你那个《最强音》文学出版计划上,不是对你的个人专访……”
可能是因为房间里的人太多,刘静没有讲得很细致,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咱们先拍一些你在学校里的生活画面。”
“好的,我会全力配合。”
拍摄过程乏善可陈,导的导,演的演。
方星河在队列里目不斜视地做着广播体操,动作刚健有力,充满节奏和韵律。
回到教室,又开始专注学习,埋头刷刷刷做题,窗外明媚的阳光打在他的侧脸上,根根眉毛折出丝丝的晕。
如果按照要求完成各种摆拍,摄像师冲他竖起大拇指。
“真省心啊……”
80点演技,拍商业电影都能一条过的水平,用来搞这点东西,属实有点大材小用了。
等到采访的时候,居然是背稿。
方哥悄悄翻起白眼——你们不知道我的外号是采访小王子吗?背稿,丢人!
但这就是现实,新闻联播是严肃新闻,每一个选题都有深刻的内因,以及完全预立的意义,不可能叫方星河信马由缰。
不过,等到采访主菜上完,外人也各自散去,刘静和方星河聊得渐渐深入。
“小方,我是你的粉丝,可以给我签个名吗?”
“当然。”
她带来整整4本《80后最强音》,扉页上,方星河特意空出来的位置,很快多出一个个龙飞凤舞的签名。
——水军头子没有设计艺术体签名,而是用的行书字体。
因为协调点高了之后,他对身体的控制力变得超级牛逼,练字的效率大增,硬笔书法已经有了一定火候。
好不容易把字练漂亮了,不炫怎么行?
别的明星多半用艺术体签名,那是因为正经写字不好看,鬼画符能够叫人不明觉厉,练熟了省心省力。
方星河不需要,他打算让自己的签名变成艺术的一部分。
摄像师和文记又各自带了3本,总共10本,是他此生第一次如此“高强度”给人签名。
刘静将杂志小心收好,笑着道:“小方,你现在可是全民偶像,对于快速爆红,有没有什么感想?”
方星河挑挑眉:“刘姐,闲聊还是采访?”
“闲聊。”刘静捋一下头发,顺势瞥了一下左右,压低声量,“但也可以是采访素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你新书上市,有了扎实的作品,影响力再大一些,焦点访谈或者央一的其它节目都会再邀请你。”
嚯,这感情好。
方星河对于上什么节目有自己的思路,《焦点访谈》有机会是一定要上一次的,只是必须配合自身话题。
他可没有这种人脉,那么刘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桥梁。
“谢谢你,静姐。”
心机boy的改口,是那样自然,既让刘静心花怒放,又没有让别人感觉突兀。
然后,他很有技巧的回答问题。
“爆红,其实不算吧,我觉得我的影响力并没有沉下去,红得很虚。”
“哇噢……”
刘静掩嘴惊呼:“你可真是……太理智太清醒了。”
没办法,哪怕他想飘,面板都会提醒他:别飘,小朋友,你嫩着呢。
眼下,他的浮粉终于艰难冲上1500万大关,2级中坚185万,比例算是超乎寻常的健康。
但是只要拿这个数据对比一下头顶那座大山,就知道这根本不算什么。
目前,内娱的唯一真神,是那个女人。
国内12亿总人口,目测可能会有4到8亿人是她的浮粉,现在的她根本没有黑粉,不喜欢至少也不讨厌。
最恐怖的是,孩子老人、男人女人,全年龄段高好感,广大农村全覆盖,独一档的火。
后世,有人用AI工具爬完了互联网诞生以来所有明星的数据,她在98年至02年,断崖式领先所有人,包括李周成。
换算成相对热度值之后,她的数据仍然是巅峰肥仙的10倍左右。
而方星河,现在想跟肥仙相比都属于越级碰瓷,甚至,知名度都够不上鸡哥的十分之一。
其实跨越时代进行这种比较非常不科学,纸媒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区别可不仅仅是传播媒介。
这仅仅只是方星河的自我警醒,习惯性的数据对标。
总之从红的角度来看,他已经是文学圈里的第一档存在,并且部分破开了文学圈。
只可惜,这一次的央视采访,主要还是聚焦文学。
“文学是有门槛的。”刘静努力安慰他,“其实你只是需要时间,保持写作,一两年一部好作品,我相信,十几二十年之后,新生代文学巨擘必然以你为首。”
很好听,也很好笑。
文学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哪怕极致通俗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在后世仍然是一个小众爱好。
方星河摇头笑笑,并不解释——有些观点,暂时还是留在自己心中比较好。
“聊聊《暴力与谎言》吧。”
刘静开始深入,有意思的是央视给文章定下的官方名称,一种百年前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很好,这很新闻联播。
聊到文章,她变得愈发激动:“我真的是太佩服你、太为你骄傲了,写性的高中生,你不是头一个,但是以如此犀利的笔锋把性写得那么严肃冷峻深刻,在成年作家里也不多见……”
方星河饶有兴致的问道:“央视里,喜欢这篇文章的人多吗?”
“怎么不多?”
刘静脱口回道:“10个同事里面至少有7个喜欢,我们主任感叹道:批判自由主义的人很多,但是如此有效的批判,居然出自一个高中生之手,叫人难以置信。”
70%……
剩下的那三成呢?都是自由主义的拥趸吗?
方星河意识到,恐怕顶级官媒里也没有很干净,怪不得新闻联播这么急着过来立典型。
“有效?”他忘掉之前所想,顺着聊,“不是有力量吗?”
“力量当然也很棒,但有力量不等于有效果。”
刘静摇摇头,态度有些较真。
“你的文章能够让心里最没有概念的人也意识到自私式自由的危害,这种润物细无声却又深入灵魂的感染力,独具一格,独树一帜,独一无二!
它对普通人的警醒意义,要远远高于任何说教和任何批判,从孩童视角进行向上解构,只有你能写,也只有你写好了。”
这确实。
其实方星河在写《性》的时候,对当前时代的理解和认知并不太够,将小方的愤怒发泄得太淋漓尽致,结果,孩童视角+冷峻解构+绝望救赎,最终导致药劲儿超标。
好处是,虐粉杠杠的,刘静正是一个典型例子。
高门槛文章的低覆盖面问题,方星河解决不了,但是只要覆盖到了,就有极大的概率共情。
姐姐粉妈妈粉,每天都在**式增长。
坏处是,他们对方星河新书的期待感同样超标了。
比如刘静,她就有所误会。
“你的新书是不是还是这种风格的批判文学?能和我简单讲讲大致内容吗?”
“额……不一样。”
新书更虐。
他心想,批判性肯定是不够的,但后劲是另一种级别,叫人死去活来的那种。
“大体上是在严肃背景下发生的温馨校园爱情故事,我也讲不清楚,到时候你自己看吧。”
“好!”刘静兴致勃勃,满怀憧憬,“我一定第一时间拜读!”
看着她的喜气,水军头子难得心虚了,急忙转移话题。
“关于《暴力与谎言》,静姐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当然,我对你的意象表达和隐喻思路特别感兴趣,指节的着眼点实在非常精妙,你太了不起了,是什么原因使你最终选择这样的切入?”
接下来,聊天变得十分“文青”,这年月就流行这个。
方星河跟她巴拉了好久,没有聊得特别深,但很广,充分展现了自身的知识面。
其实这些东西不可能在新闻联播里播放,然而也不是无用功——等到闲聊结束的时候,刘静已经变成他的狂热粉了。
“方星河,你简直不可思议!”
她赞美时兴奋,挥手告别时恋恋不舍,并且非常认真的做出约定。
“等你有机会再到京城,务必要联系我,让我尽一下地主之谊。”
姐姐粉还是文学粉?
方星河分不清了。
不过从她身上的红光颜色来看,相当清澈剔透,属于是理智的崇拜,可以继续接触。
……
采访组是25号回去的,然后刘静以极高的效率制作报批,27号,她发来短信:今天上播!
此时,外面已经把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
自由派人多钱多声音大,但是根本没用,每天都被薅着头发胖揍。
用作品说话的意义正在此处——我有雄文在手,你们虚弱的抵抗随手可破。
其中,被集火得最惨的必然是程一中。
他前脚刚刚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