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他爽约了
大姨的信给黎月泼了一盆冷水,其实黎月也知道现在工作实在不好找,老三届同学纯纯命苦。
思来想去,只有下乡这一条路。
下乡就下乡,没什么的,她刚穿来这里的时候,也花了很久的时间才适应这个年代的生活。习惯之后,无欲无求,大家都穷,也就嘻嘻哈哈穷开心。
但黎月又隐隐直觉自己可能不会走下乡这条路,直觉这玩意儿不好说,反正走一步算一步,过一天算一天。
第二天,表妹问她今天要去做什么?
黎月说:“要出门。”
“出门去哪里?”
“书店。”
表妹没声音了。
如果说去逛街,可能表妹会跟着,但是说书店就没事,表妹最不喜欢的就是去逛书店,她不喜欢读书。
上午11点,秋日的阳光遍洒大地,黎月梳着干净的辫子,站在家属院外,等待凌见微开车过来。
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吉普车的影子。黎月百无聊赖,踢了踢路边的小石子。
先前介绍对象的张阿姨恰巧回来,问道:“月月,你在等人?”
“嗯,张阿姨。”黎月点点头。
张阿姨看了看她,又忍不住问:“听说你找对象了?”
黎月惊讶地看着张阿姨,否认:“没有啊。”
“昨天不是有个部队里的帅小伙跟你一起去喝喜酒?”
果然,做媒人的消息就是灵通,这才过去不到一天,她就知道了。
黎月尴尬笑笑:“阿姨,只是一个朋友,不是对象,他们误会了。”
“你们年轻人都不老实,阿姨我看得透透的。”张阿姨心中自有判断,“要真有了对象,不是挺好么,阿姨也不用再操这份心。”
虽然介绍的副厂长儿子她不喜欢,但阿姨确实是出于好心做媒。
“知道了,谢谢阿姨,有对象了一定让您看看。”黎月回道。
张阿姨这才点着头,进了家属院。
黎月继续踢着一块小石子,又等了约莫十来分钟,觉得凌见微不会来了,便坐上一辆公交车,漫无目的地走。
瞎走瞎逛,路上买了一个葱油饼填肚子,最后逛到了琉璃厂。
琉璃厂一带聚集着众多经营古旧书刊、传统字画、文房四宝、古玩珠宝等文玩店铺,在公私合营前,这些店铺都是私人所有,如今各大小店铺纷纷参加了公私合营。
市文物商店也在这里,既收购私人收藏的文物,也售卖。
黎月随意地逛,进了一家专门经营古旧书籍的店,翻阅了几本台子上可以翻的书,在浓浓的书墨香气中,黎月鼻子有些痒,只好退了出来。
又逛了一家杂货店,店铺工作人员好像一眼看出她就是个闲逛的家伙,既不会买,也没有卖,看向她的眼神不是很友好……
最后,黎月走进了一家瓷器店。
货架上摆着各色陶瓷,其中最多的是青花瓷,但看上去都是新品,或者仿制明清时期的瓷器。
最终,黎月的视线停留在一件青绿色的瓷盘上,不禁问:“这是汝瓷吗?”
看店铺里的是个二十来岁年轻小伙子,打量着她,见她长得好看,这才搭理:“啊,你还挺识货。”
“是这几年才生产的吗?”
“那可不,难不成还是宋代的,那可就值钱了,哪里敢这么随意地摆放。”
黎月笑笑:“是啊,宋代的汝瓷全国总共没多少件,真掏出一件来,都能够变成镇馆之宝。”
见她说话也风趣,小伙子点点头:“你还对这些有点了解。”
黎月:“了解不多,但在博物馆见过汝瓷。”
“物以稀为贵,”小伙子说着把那件汝瓷拿了下来,“这个也是汝瓷,近年来汝州产的瓷器,都叫汝瓷。”
“给你瞧瞧有什么不同,拿稳喽。”
黎月双手捧着,拿得稳稳当当,这个瓷盘釉面光滑,纹理是常见的冰裂纹,只是一上手便知,质量十分粗糙。论工艺,根本无法与正品相比。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釉面开片时,泥胎与釉料因热胀冷缩,发生不同的体积变化,产生一种崩釉现象,形成蝉翼纹、梨皮纹、蟹爪纹等独特纹理,裂纹会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感。
黎月说:“这个做得够随便的。”
小伙子道:“没办法,这玩意儿想复原,那可真不容易。”
说话时,有个中年人走了进来:“想复原什么?”
小伙子喊道:“经理。”
随后介绍:“这我们经理,其实也就是原来的老板。”
“刚才我跟这姑娘聊汝瓷。”他解释。
老板姓钟,打量了一下黎月:“想复原汝瓷啊?”
“没有。”黎月看向对方,“在聊复原它不容易,老板,这瓷盘是豆绿釉吧?”
钟老板拿过她手上的瓷盘,笑道:“你还挺识货。”
“想复原当然不容易啊,这千百年来,工艺早已失传,各种环境发生了改变,一些原料也不一样了,十多年前国家领导就下了任务,让汝瓷厂复原汝瓷生产,后来他们费尽心思只复原出其中一款,就是类似这种颜色的豆绿釉瓷器,但是专家研究过后,也只敢给出‘基本上复原’的结论。”
黎月不知道这些,认真听老板说。
钟老板又笑了笑:“我去参观过那件展出的献礼大瓷盘,说实在的,以我的眼光,我一眼就觉得不大行。”
“和正宗的相差很远吗?”
“那可不。”
黎月见钟老板很健谈,不禁问:“这店以前是你们家的?”
“是啊,咱也算祖上阔过。”他道,“你年纪轻轻,对这个有兴趣?”
黎月是学美术工艺设计的,打算细分专业时就学陶瓷设计,又因为看瓷器展才穿过来,自然而然,认为自己跟瓷器有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