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我凭基建定三国 梦落无殇

12. 江东风起,尺规量天

小说:

我凭基建定三国

作者:

梦落无殇

分类:

古典言情

彭城,州牧府议事厅。与往日军事会议的肃杀或内政商讨的严谨不同,今日厅内弥漫着一种微妙而紧张的外交气息。

陶策端坐主位,一身玄色深衣,纹饰简朴,却自有一股沉凝气度。左侧是顾划、糜竺等心腹谋臣,右侧则是以曹豹为首的几位将领,皆正襟危坐,目光锐利地打量着厅中那位来自江东的使者。

使者名唤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氏。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须,头戴进贤冠,身着儒雅文士袍,眼神温润中透着睿智,举止从容不迫。历史上,他正是孙策早期的重要谋士之一,以见识广博、善于辞令著称。

“江东张纮,奉我主吴侯之命,特来拜会陶徐州。”张纮躬身行礼,声音平和,不卑不亢,“吴侯闻徐州在陶使君治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更兼奇工巧技,令人叹为观止,心向往之,故遣纮前来,一为致意,二为商讨两地通商互利之事。”

陶策微微颔首,伸手虚扶:“子纲先生大名,策早有耳闻,今日得见,幸甚。吴侯雄踞江东,锐意进取,策亦钦佩。通商互利,乃利国利民之好事,不知吴侯有何具体章程?”

张纮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我主之意,愿开放丹阳、吴郡部分港口,与徐州广陵、海西等地互通商贾。徐州之精铁、皮革、盐,可南下;江东之稻米、木材、水产,可北上。双方各设市舶司,抽取十一之税,公平交易,共谋发展。”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陶策一眼,“尤其吴侯对陶使君麾下工匠之能,甚为好奇,若有可能,亦愿重金聘请几位擅长筑城、修路之大匠,赴江东指点一二,酬劳必令贵方满意。”

此言一出,顾划与糜竺眼神微凝。索要工匠,这才是孙策的真实目的之一!他看中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徐州背后那套超越时代的基建技术!

陶策面色不变,心中冷笑,孙伯符果然打得好算盘。他并未直接回应工匠之事,而是话锋一转:“通商之事,糜别驾会与先生详细磋商,必求公允。至于工匠技艺,乃雕虫小技,不足挂齿。倒是策近日观江东舆图,见吴郡、会稽一带,水网密布,却时有洪涝之患,影响农耕,甚为可惜。我麾下工匠于水利一道略有心得,或可提供些许建议,助吴侯解此民生之忧,不知吴侯意下如何?”

他反将一军,不提军事工事,只谈民生水利,既展现了胸怀,又将技术输出的主动权抓回自己手中,更暗含探查江东地理水文之意。

张纮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显然没想到陶策如此年轻,外交辞令却如此老练。他不动声色:“陶使君心系江东百姓,纮代吴侯谢过。此事关乎重大,容纮禀明吴侯再议。”他巧妙地将话题挡回,心中对这位年轻的徐州之主评价又高了几分。

州牧府后院,

正式的会谈后,陶策邀请张纮参观彭城的一些“新气象”。他们没有去军营或核心工坊,而是来到了州牧府后院一处僻静的院落。

院内布局雅致,但引人注目的是,在一张巨大的石桌上,铺开着一幅极其精细的《彭城及周边区域沙盘》。山川河流、城池村落、道路桥梁,乃至新建的水渠、烽燧,皆按比例微缩呈现,栩栩如生。这是陶策指导工匠根据实地勘察数据制作的,用于规划和推演。

张纮初见沙盘,饶是他见多识广,也不禁瞳孔微缩,面露震撼之色。此物对于军事布防、工程规划的价值,他瞬间便了然于胸。

“此乃‘沙盘’,便于直观了解地形地貌。”陶策轻描淡写地介绍,随手拿起几根标有刻度的木尺和一种张纮未曾见过的、由两臂构成、可开合角度的工具(简易圆规和量角器结合体)。

“子纲先生请看,”陶策指着沙盘上泗水的一段河道,“若在此处筑一弧形水坝,蓄水的同时,可开挖引水渠灌溉北岸这数千顷良田。而坝体本身,若设计成此等斜角……”他一边说,一边用尺规在沙盘旁的木板上快速勾勒出坝体结构示意图,线条精准,角度分明,“则可有效分担水流冲击,更加稳固。”

他又指向彭城城墙一处棱角:“再看此处,传统直角城墙,存在视觉死角,易受攻击。若改为如此凸出之菱形,则守军视野开阔,可交叉火力覆盖城墙下方,御敌效果倍增。”

陶策的讲解深入浅出,结合沙盘和精准的制图工具,将水利、城防中的力学、几何学原理直观地展现出来。这已不仅仅是展示技术,更是在展示一套全新的、基于数学和实证的规划思想体系。

张纮彻底被吸引住了。他本身就是学识渊博之士,对军略政务皆有涉猎,此刻听着陶策的讲解,看着那精准的图纸和沙盘,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意识到,徐州强大的背后,不仅仅是几样新奇工具或战法,而是这种名为“工程学”的、严谨至近乎“道”的思维方式!这远比索取几个工匠更有价值,也更为可怕!

回到驿馆,张纮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他铺开纸笔,准备给孙策写密信。

“吴侯钧鉴:臣至徐州,见其主陶策,年未弱冠,然沉稳果决,见识超卓,尤善‘工巧’之术,已近于‘道’……其所制沙盘、尺规,于军国大事助力无穷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