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文娱顶流系统带我飞 妍已

第34章:首次联排显雏形,精雕细琢每一帧

小说:

文娱顶流系统带我飞

作者:

妍已

分类:

悬疑推理


视觉方案尘埃落定,林琛迎来了春晚筹备阶段真正的硬仗——首次大规模联排。地点,央视一号演播厅,那个无数艺人梦想登上的殿堂级舞台。
联排前一晚,蘑菇屋的氛围带着一种无声的郑重。何老师细心地帮林琛检查了第二天要穿的排练服——一套便于活动的深色运动装和一双软底鞋。黄雷熬了润喉的梨汤,叮嘱他明天带过去。彭昱畅和妹妹则合力画了一张加油卡片,悄悄塞进他的背包侧袋。
“放轻松,就当是去熟悉场地,感受氛围。”何老师临睡前拍拍林琛的肩,“第一次,主要是磨合技术,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林琛点头:“我明白,何老师。”
话虽如此,当他真正站在一号厅巨大的舞台中央时,心跳还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观众席空无一人,但穹顶之下,无数灯架、摇臂、摄像机位如同沉默的巨兽,预示着直播当晚这里将汇聚怎样山呼海啸般的关注。空气中弥漫着设备运行的低频噪音和淡淡的电路板气味,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略带压迫感的氛围。
“林琛老师,请到这边定一下光位。”一位现场执行导演拿着对讲机招呼他。
林琛深吸一口气,走到舞台标记的中心点。刹那间,数道强烈的白光从不同角度打下,刺得他微微眯起眼。灯光师在台下高声指令:“面光再柔一点!追光TEST!跟住人!”
他依照指令缓慢移动,一道炽热的光柱紧紧跟随,如同无形的枷锁,又像是荣耀的冠冕。他需要习惯这种被光线“锁死”的感觉,确保任何时候都在最佳光照下。
“耳返TEST,林琛老师,听到请给手势。”音频导演的声音从耳返中传来。
林琛戴上耳返,里面传来《黄河颂》的伴奏小样。然而,与排练室和审听室不同,巨大的厅堂混响、设备底噪,让耳返里的声音显得有些遥远和失真,尤其是低频部分,嗡嗡作响,有些盖过人声旋律。
“低频有点浑,”林言通过麦克风反馈,“人声高频段可以再提一点吗?”
“收到。调整中,你再听。”音频导演回应。几次调试后,情况有所改善,但那种在空旷舞台上的听觉隔离感,仍需适应。
走位练习开始。舞台监督拿着图纸,精准地指挥:“从这里起步,唱到‘浪深’时走到这个标记点,副歌高潮部分向前到延伸台前端,戏腔部分定格在这个点,灯光会给你特殊效果…”
林琛全神贯注,一边默唱,一边记忆复杂的走位路线和节奏。这远非站在原地深情演唱那么简单,每一次移动都要精准卡在音乐节拍和镜头切换点上,还要保持气息稳定和表情管理。
“停一下!”李导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响起,冷静而不容置疑,“林琛,延伸台脚步快了半拍,导致你到定位点时气息有点浮。重来。记住,每一步都要踩在鼓点上。”
“好的,导演。”林琛没有丝毫懈怠,立刻退回原位,重新开始。一遍,两遍…直到脚步、气息、音乐完美契合。
初步走位后,开始加入灯光和大屏的配合。当宏大的黄河影像在身后巨屏上展开,随着音乐起伏变幻时,林琛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但当强烈的灯光变换时,他一时不适应,某个转身动作险些被一道骤然亮起的侧光晃到眼。
“注意灯光CUE点!”灯光刘老师在台下提醒,“每个光位变化都是信号,要预判!”
林琛点头,努力将灯光变化也纳入表演的节奏中。
最考验的是与镜头的配合。导播的声音不时从耳返传来:“林老师,看二号机…好,转三号机…给个正面特写…”
他需要在不影响演唱和走位的前提下,用眼神、微小的面部角度调整,精准地捕捉镜头,将最恰当的情感和画面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这是一个极其精细的技术活。
“特写镜头表情不够‘开’!”李导再次叫停,“我知道你投入,但电视镜头会吃细节。内心澎湃,脸上就要有相应的波澜,眼神要更有力,传递出去!”
林琛深吸一口气,调整状态,尝试将内心的磅礴更外化地表现在面部和眼神中,同时又不能过于夸张。这其中的度,需要反复拿捏。
联排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结束时,林琛的额头已渗出细汗,不仅是体力消耗,更是精神高度集中的疲惫。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导演和各个组提出的调整意见:某处走位微调、某个镜头眼神的时机、某段戏腔时与虚拟“光影巨龙”配合的头部仰角、甚至是一句歌词尾音处理时的手势幅度…
回程的车上,王姐递给他温水,语气欣慰:“第一次联排,效果比预期好很多!导演组虽然要求严,但私下跟我说,你的领悟力和执行力非常强,是块上大舞台的料。”
林琛揉着太阳穴,笑了笑:“还有很多细节要磨。耳返、灯光、走位、镜头…要形成肌肉记忆才行。”
回到蘑菇屋,已是夜幕低垂。家人都在等他。
“怎么样?”何老师关切地问。
林琛如实相告:“挺顺利的,但也发现很多问题,要调整的地方不少。”他拿出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黄雷看了看,笑道:“正常!春晚就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差一丝一毫都不行。吃饭吃饭,给你炖了汤补补脑子。”
彭昱畅嚷嚷:“琛哥,你这就开始‘人机合一’训练了啊!”
妹妹轻声说:“林琛哥,慢慢来,别急。”
晚饭后,林琛没有立刻休息。他独自坐在院子里,回想着联排的每一个细节,在脑海中反复模拟走位、灯光变化和镜头切换。他兑换了【舞台空间感知与走位优化】(600积分)和【镜头表现力强化】(80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