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王妃是个真道学 全玉碎瓦

27. 第 27 章

小说:

王妃是个真道学

作者:

全玉碎瓦

分类:

古典言情

施仁大脑充血,脸色变作,却不敢承认不孝的罪名。

不敬圣人,还能混道家、法家、墨家的圈子。

可若是被扣上一个不念母恩的罪名,这辈子也抬不起头了!再没有人会尊敬他,更没有人会千里迢迢拜在他门下跟随他学习了。他所有的一切心血都将付之东流。

哪怕是圣人也不敢承认君子可以不敬母亲呐。

许回趁胜追击,“《诗经》有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难不成《诗经》也有错吗?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圣人在《论语·阳货》对《诗经》的评价,莫非你不认同?”

施仁左右为难,破防大喊:“不会的,圣人怎么会有错呢?圣人如何会有违孝道?这当中必然有什么误会!”

许回莞尔一笑,“是也不是。圣人的确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同样出自《论语·阳货》。只不过这句话还有后半段,你只说了一半,完整的记载应该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圣人口中的‘女子与小人’指的是仆从,而非女人。”

“我不信!取《毛诗》和《论语注疏》来,定然是你信口胡诌的!”

施仁已然失去理智了,可他的弟子们却死死地拉住他的衣袖。其中两个对视一眼,低声地说:“师父,不必查了,圣人确实说过这话。大抵如许大人所说,圣人指的是仆从,不曾贬低女子。”

要是真当场从经书中把这句话找出来了,岂不是更大的丑闻?

施仁不敢置信,喃喃道:“为何我不知道?《毛诗诂训传》、《毛诗笺》、《毛诗正义》我都熟记于心,连《韩诗外传》也有所涉猎,为何我没有印象?”

许回感慨地说:“只因为你更愿意相信你所认为的罢了。你认为女子卑弱,纵使暗暗揣测圣人不孝,也不愿意承认女子同男子一样,都是人。不孝的不是圣人,而是你呀!你轻视母亲,在场的所有人都听见了。”

施仁眼前一黑,险些站不住,弟子们七手八脚将其扶住。

先时施仁气势汹汹,理直气壮地质问许回,他们身为晚辈不好插嘴多话,却也一个个挺胸抬头、怒目而视,以壮声势。

现如今,施仁明显理亏,他们虽然垂头丧气,却不好眼睁睁地看着恩师受辱,一言不发。

“许大人,圣人已逝,所留下的经书晦涩难懂,各家学派都有自己的见解。倘若每每相互攻讦,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恩师,恩师不过是一时不察,轻信了旁人对《论语》对见解罢了。”

许回轻轻一笑,“轻信旁人可比不孝的罪名要轻得多呐。施先生,我且问你,你可承认你犯了弟子口中的失察之罪?”

施仁紧闭双眼,听见许回询问,咬紧牙关,左右权衡,终究还是承认了。

“是,是我一时疏忽。圣人不曾不敬父母,‘女子与小人’指的是仆从,这是为政之道。”

许回点点头,和缓地说:“民之仆从,犹君之臣民,过分亲近便会滋生野望,过分疏远则会造就猜疑。圣人的言外之意是劝诫君王要秉持中庸之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实在是黄钟大吕。”

施仁违心奉承了两句,“许大人熟读圣人之言,某受教了。”

许回又说:“也罢,‘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既有心认错,本官便不追究你忤逆之罪。还不领着你的人速速退去!”

在一旁假寐的吕寺卿目露精光,这许回还真有许路明的风范!一开口便和施仁论道,在施仁的擅长的领域狠狠挫败他的锐气,好一场下马威。施仁已经理亏,还有什么气焰?

施仁如何愿意就此夹尾离去?他自觉丢了颜面,又吃了一肚子气,正想大干一场,好将许回也拉下神坛,陷入泥地之中。

“许大人,某与众位弟子不过是关心此案罢了,何况向来没有公审不许百姓旁观的道理。希冀大人照章办事,莫要挟私报复!”

许回冷笑道:“旁观的百姓都按规矩站在门外,唯独你啸聚十数之众,咆哮公堂,企图凌驾于律法之上。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铁证,你还同我谈什么挟私报复?本官倒想问问施先生,你究竟意欲何为?你眼里还有没有君父朝廷!”

方才施仁领着一众弟子当堂诘问许回,百姓都站在他身后。可时异事殊,许回有理有据,驳斥了施仁,百姓又觉得许回是个能秉公执法的好官了。民心向背,只在一念之间。

昔年,施仁靠着干预司法,在朝野间博得了不少美名。各地的读书人不远万里投到他的门下,以为他果真是当代圣人,肯为百姓发声。

他靠着这一招无往不利,谁料想竟然在许回这里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