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七零炮灰女配觉醒后 鸩离

1. 第 1 章

小说:

七零炮灰女配觉醒后

作者:

鸩离

分类:

古典言情

“瑶儿,妈对不起你,你妹妹体弱,妈实在是没有办法,才决定让你去陕北下乡。”

南省火车站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一条条红色的横幅标语悬挂在站台上,上面写着‘热烈欢送南省知识青年赴陕插队落户’等标语。

火车站的大喇叭播放着慷慨激昂的歌曲,时不时穿插着一些伟人语录,只为了加大年轻人下乡建设伟大祖国的决心。

然而距离国家强制下乡的政策已经过去整整四年,后面的知青们早被之前下乡的老知青们,在乡下的艰苦生活吓得不知所措。

尽管火车站热闹非凡,诸如‘农场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等等红色标语随处可见,可即将下乡的年轻知青们,一个个面如死灰,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无助和绝望。

前来送孩子上火车的家长们,拥挤在火车前的窗口,眼含热泪,对着孩子各种嘱咐和道别。

一个瘦弱的三旬妇人,正在窗口前,拉着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哭得不能自已。

那姑娘身材高挑,身高接近一米七,穿着裁剪得体的的确良短袖,下身穿同色的白色长裙,齐肩长的黑亮头发编成了两条麻花辫,辫尾绑着两条鹅黄色的蝴蝶结发绳,巴掌大的脸上,五官长得及其精致,拥有秀长的柳叶眉,一双水汪汪的大双眼皮眼睛,高挺的鼻梁,嫣红的小嘴儿,皮肤又白又嫩,在初升的太阳底下,散发荧光,美得像秋季绽放的栀子花,清冷绝美到让人挪不开眼。

那姑娘周围的位置坐满了年轻知青,一个个目光火热地落在那姑娘的身上,支棱着耳朵,听着那娘俩的对话呢。

乔希瑶抿着嘴,没有说话。

谁能想到,一天前,她还在陕北黄土高原,被自己的恶毒婆婆和丈夫给打死,再次醒来,回到了自己十七岁,即将前往陕北黄土高原插队下乡之时。

在她醒过来的那一刻,她的脑海里多了一些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她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穿进一本《七零知青边疆奋斗记》的年代文中,是一个出厂机会不多的炮灰女配。

原本的乔希瑶长相漂亮,性格温柔,因为受外公的资本家成分连累,她和母亲妹妹也被打成了资本成分,尽管乔父在其中周旋了好几年,依然没能改变两个女儿下乡的命运。

她们姐妹俩下乡的地方,被有心人运作去了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地方。

乔父乔母心知肚明,却无能为力,只能让作为大姐的乔希瑶,去条件最艰苦的陕北黄土高坡,而妹妹乔希芸,则去了条件稍微好点的滇省下乡。

乔希瑶下乡之后,在那艰苦的黄土高坡吃尽苦头,后来架不住原文恶毒女配一号的撺掇,为了改变自己的资本成分,找了一个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的贫农成分当丈夫。

婚后她的婆婆不断磋磨她,丈夫一个不顺心就暴打她,她连生三个女儿都不能让他们满意。

她绝望之际,从原文女主嘴里听到回城指标的消息,便不管不顾要离婚回城,结果被她的婆婆和丈夫活活打死,落得原文女主一声叹息。

重生回来,乔希瑶先是不敢置信,后是接受了自己重生的事实,捂着脸痛哭不已。

既然无法改变她又要下乡去陕北的事实,那么重活一世,她要做个恶人,该讨的债,她全都要讨回来,那些害死她的一众罪魁祸首,她一个都不会放过!

这一世,她再也不会嫁给陕北的乡下男人,她会想办法撑过这几年,等到国家开放高考,她要回到南省,重新读书,考上大学,留在城里工作,再也不要结婚生孩子,自己好好的过完一生。

想到这里,乔希瑶对自己的母亲挤出一抹惊艳旁人的笑容道:“妈,不用跟我说对不起,妹妹身子骨比不上我,陕北那边条件艰苦,要是让她去陕北下乡,她肯定会折在那里,让我去是最好的选择。我从小身体就比她好,到了陕北那边,我能照顾好自己,您别担心我。”

“瑶儿......”大女儿如此懂事,万美芳心疼的眼泪直流,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才好。

她已经三十七岁了,长得细眉大眼瓜子脸,皮肤还白得跟瓷器一样,脸上没有任何皱褶和岁月的痕迹,气质偏向江南女子,温柔婉约,乔希瑶姐妹完全继承了她的美貌,母女三人站在一起,不像母女,更像是亲姐妹。

旁边的乔希芸还想说什么,忽然站台响起尖锐的哨子音,这是火车即将开动出发,提醒旅客们的标志。

送行的人群忽然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哭声,送行的家长们,从车外的窗口紧紧抓住车里半大的知青孩子们,一个个泪流满面,悲痛不已。

离别的沉重气氛,在站台蔓延。

万美芳、乔国富、乔希芸三人紧紧握住乔希瑶的手,一个个眼含热泪,不停地说:“瑶瑶/姐姐,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到了陕北那边,有什么不适应的,只管跟知青办的人说,我们会定期给你邮寄钱票,你不要舍不得花,不要苦着自己,等过段时日,我们一定会想办法让你回城......”

“嗯,我会照顾好自己,爸、妈、妹妹,你们回去吧,等到了陕北,我会给你们写信。”乔希瑶美目里闪着泪光,向他们挥手道别。

“呜——呜——”绿皮火车的汽笛声不断响起,成群的工作人员将趴在火车窗口的人们一一劝解拉开。

火车哐当哐当开始移动,无数送行的人追着移动的火车,在站台跑动着,向车里的人道别。

乔希瑶跟车里的年轻知青们一样,趴在车窗前,看着奔跑的父母、妹妹身形越来越小,泪水渐渐模糊了双眼,直到看不见站台,在火车列车员再三提醒下,这才收回目光,坐在位置上,拿出一张洗得干净整洁的手绢,擦拭着眼泪。

这辆从南省前往陕北的火车,车上乘坐的乘客,大多数人都是响应国家号召,或者根据政策,即将来到祖国边疆偏远广阔地区,进行支援建设的知识青年们。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