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公务员》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说白了,还是那个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思想,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别说什么唐朝时期的人不愿意去学医,觉得学医没有前途。
这时候的医师,那都是受人敬仰的。
真正有一些水准的医师,没有人敢惹。
就是山匪拦路抢劫,遇上了医师,也要毕恭毕敬地放人。
为啥?
那些有能耐的医师,手上救活了多少人。
冷不丁,那些人之中,就有不怕死的,想要为这医师报仇的。
啥时候,摸到了你的身边,从背后捅你一下。
你也是防不胜防。
关键是,山匪也不是铁人,不可能不生病、不看病,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是山匪啊。
要是万一点子扎手,自家损伤比较大,那不还得找医师救命。
宁愿得罪皇帝,也不愿得罪医师!
可医师既然如此受欢迎,为何想要组建一支军医队伍,会让李世民感觉到为难呢?
也是因为,医师确实比较受人尊敬。
各地都有医馆,也有不少医师。
可让这些医师去从军一起到战场上,给士兵们疗伤?
愿意去的医师没有多少。
除非是能给钱,还要给得让他们满意。
可是,朝廷能有多少钱呢?
每次出征的消耗都是非常大的,军饷和抚恤金要发放到位吧?
可能,请那些医师去从军的花费,还不如士兵死了,直接给抚恤金,还会省一些钱呢。
再加上,医术不是那么好学的。
庸医也会被大家用唾沫淹死,用药吃死了人,可能也会承担刑罚的。
还有一点,一般也都是把医术当做是传家宝,一手传三代。
你想要学医,除非是良家子,然后上交学费,再免费给医馆打工好几年,才可能教你真正的医术。
不然,你一个贫苦之辈,想要学医?
那些医师还要嫌弃自己多养了一张嘴,浪费钱呢。
总之,医师的身份尊贵,却也有着局限性,医术的传承也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从而附加了很多条件。
陈平安则是向李世民说起了后世的医疗情况,“陛下,在千年之后,国家建立了公办医院。”
“几乎每一個县城都有一家公办医院,也就是国家医药局管理和建立的医院。”
“当然,也是因为千年之后的科技发展之后,西医压倒了中医。”
“什么心电图、核磁共振、血液常规检查、脑电图、彩超等等,用的都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人体进行一个扫描,查看哪一些脏腑出现了病变。”
“再加上,这些医院通常采取的治疗方案是做手术,还有打药水等治疗方法,所以呢,病人通常是直接住在了医院里面。”
“这就有了护理病人的护士,也有了住院的各种费用等。”
“如此才能撑起一个医院的运转,才有了很多很多生病就要住院的病人。”
“而为了满足百姓们对于治疗疾病的需求,为了支撑各地医院对于医护人员的需求,国家又建立了医学院。”
陈平安先是介绍了一下千年之后的医疗情况,然后讲述从一个医馆,如何演变成为医院,而医院的各种花销,各种规则,从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医疗费用、医疗保障、医疗保险等知识点,着重讲解。
仅仅是一个医疗,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是可以讲述出来很多很多东西的。
这里面才是大有作为。
在大唐,虽然没有西医的理念和知识点,也没有医疗器械,更不可能去推广什么西医治疗之法。
但是,可以完善如今的医疗制度啊,从种植药材,再到药馆、医馆、再到医师、病人,形成一条稳定并且有序,还要可持续发展的链条,也不是不行。
不仅仅可以给大唐创造收入,还能够宣传让百姓们能够看得起病,看得了病,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才是仁政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想象一下,一个把百姓们的命当做是命的帝王,又将会多么的得人心。
至于什么,这是吸百姓的血。
试问,若是生病了,却因为没钱,请不起医师看病,更没钱抓药,最后等死。
人死了,可什么就没有了。
好死不如赖活。
若是看了医师,抓了药,治好了病,完全可以劳作,获得收入啊。
特别是男人,作为家中的顶梁柱。
岂能因为药材很贵,所以治不起病,最后等死,然后妻子改嫁,儿子改姓,又或者是妻子改嫁,儿子乞讨?
完善医疗制度,让百姓们治得起病,从长远来看,还是利大于弊。
小病吃药,大病长期吃药,重病那就听天由命。
总好过,小病就直接一命呜呼了强啊。
李世民听完,只觉得受益匪浅。
并且也觉得此法可行,实在是太可行了。
此法不仅仅可以为大唐创收,还能得民心,实在是一举多得的良策。
这要比修路还要有可行性。
李世民当即振奋不已,在郭安召来了几个御医之后,又
是吩咐道:“立即去召见高俭、长孙无忌……前来觐见!”
说完,又对陈平安吩咐道:“你把缝合伤口之法,和几位御医讲述一二。”
陈平安对着几位御医抱拳施礼,然后开始讲述缝合伤口的理论知识。
这几位御医中的一位,也算是熟人了。
敬晓月有了身孕之后,李世民还派遣了他去府上,为敬晓月把脉,还看了看孙思邈孙道长开的安胎、养胎的方子,对孙道长的医术也是称赞不已。
孙思邈这时候在医学界已经算是小有名气了,京师的一些御医,也都听过他的名号。
只不过,在这之前,孙思邈一直云游四方,又或者是在钟南山那边和一些道士论道。
历史上,也是后来几次进京为长孙皇后治病,又给那些达官贵人看病,以及云游四方,算是赤脚医师,再到千金方之后,才名扬天下,受世人敬仰。
御医们听完陈平安讲解的缝合伤口之法,一开始,还觉得有一些不可能,做不到,天方夜谭。
可是细细一想,却又很有道理。
若此法可行,便是能够挽救万千之人的性命啊!
“先生大才。”
“我等佩服!”
御医们是真的服了。
你会工匠之术也就罢了。
现在竟然连医术也会一些。
如此博学多才,还是一少年郎,还让不让人活了?!
你这脑子,怕不是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吧?
李世民则是对御医们吩咐道:“你们先不忙着回去实验,还有一事,你们可在旁边听着,到时候,也可建言献策一二。”
御医们抱拳施礼道:“喏。”
不过一会儿。
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匆匆而来。
李世民对陈平安示意道:“陈卿,你再把你的建言,和诸位说道说道。”
陈平安开口道:“诸位上官,臣刚于陛下建言,臣闻医道者,乃民生之根本,国运之基石。今观天下,百姓或有疾病之苦,而医馆寥寥,实乃民生之患。故臣建议,当广建医馆,以保民安。
“夫医馆之建,宜选地之佳,以便百姓就医。且其规模宜大,容纳病患,方能缓解就医之难。又医馆之内,宜设名医良医,以精湛医术,济世救人。如此,则百姓有病可医,有疾可治,其福祉自不待言。”
“再者,医馆之建,亦可促进医药业之发展。医者需药,药者需市,二者相辅相成,共荣共兴。若医馆遍布,则医药业必兴旺,百姓用药更为便捷,医者亦能得其所求,皆大欢喜。”
“且夫,医馆之建,亦能提升国家之形象。国家重视民生,关注百姓健康,乃仁政之举。若医馆众多,百姓安居乐业,则国家之形象自然提升,四海之内,皆称颂我朝之仁政。”
“广建医馆,以保百姓安康,促进国家繁荣。陛下圣明,能洞察此理,施此仁政,则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此外,医馆之建,虽可免费看病,却还是要抓药吃药从而治病,只看不治,何以痊愈?”
“如今之药材多为山野之间,若年年采摘,也必会绝迹于山林。”
“臣以为,当在各地,规划药田。”
“药材之商通常因为一些药材之稀少,从而坐地起价,若有药田,人工种植,也可预防一些稀少之药材绝迹山林,从此再无此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