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第209章:大家一起粉饰盛世吧!

小说:

贞观公务员

作者:

余秦唐

分类:

历史军事

《贞观公务员》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贞观八年,大年初一。

远在大唐疆域之外的东瀛岛屿南部,也就是发现了石见银矿的地方——岛梗县。

一座简单的木屋内,苏定方正伏在一张简单的案几上面,认真的书写着。

今年是新年的第一天,苏定方也给将士们、工匠们等都放了一天的假。

此时木屋的外面正点着许多篝火,也有人围在篝火周围,烧烤着打猎而来的肉,其中最多的就是鱼肉。

他们有能力在五个月的时间中建立一座高大围墙围起来的都城,那自然也有能力建造第二座。

但是东瀛岛屿这边的地震频发,建造起来之后,也容易在地震中倒塌。

所以,最终并没有再一次竖起高墙,而是采取了东瀛那边的建城方法。

那就是在都城的周围挖坑,就好像是挖河道一样。

挖出来一个三米高的土沟,把都城给围起来,这就相当于是向下建造一個围墙出来。

这样一来,就算是地震来了,也不会倒塌。

舍弃了以前在鹿儿岛的都城,直接搬来了岛梗县,在这边选了一处靠海的地方,建立了新的都城。

此时,人们顶着严寒,围在篝火周围唱歌跳舞,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已经从当初的地震损伤中走了出来。

毕竟,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地活着,还是要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

大唐那边也是鼓励移民,特别是一些贫苦之人,还有贞观七年年中,因为京察天下发现的黑户们,也都有一些,迁移到了东瀛来。

毕竟,可以跟着大唐的商贾,大唐的定远军,守着东瀛的银山。

苏定方的任务就是带着大军驻扎在这里,护卫大唐的商贾们,从此之后,不再遭受东瀛的海贼们的侵扰。

同时,也要看好了石见银山。

大唐天可汗看上的银矿,自然是不容忽视。

苏定方自然也知道如今大唐推行银币,这银矿对于大唐有多么的重要。

再加上,东瀛这边也算是一处富饶之地。

皇帝似乎也有意让大唐的商贾、子民在这边定居,减轻大唐土地不足,养不了那么多人的问题。

他没有参加外面的篝火烧烤宴会,而是要在这里,写一写新建都城的规划,还要上报新建都城的进展,以及安抚民心的情况。

同时,也有密信,要上报东瀛的一些情况。

……

就目前而言,长安城已经成为了大唐最富裕的都城,

这一点从贞观七年的夏赋,秋税中就能看的出来。

一个京师,缴纳赋税为十一万九千九百八十九贯,这里面,缴纳赋税最大的地方,在于东市、西市,以及将作监。

特别是将作监,一年缴纳的赋税,创造的财富,竟然已经能够和东西两市比肩。

大唐的税赋来源是租佣调,所谓租便是地租,一亩地租平均为两升,庸便是绢布。

将作监占地越来越多,自然要缴纳更多的赋税。

同时,陈平安提议商业税,也就是个人所得税之后,将作监在交易之后,也要按照账簿上的收支来上交赋税。

有没有偷税漏税的事情发生呢?

这么大一个将作监,有涉及到不少的科研项目,还有不少的工匠,以及工部、将作监的官吏等。

账簿可能做的也不是那么的详细,可以确认到每一笔的交易,每一笔的收入、每一笔的支出。

而根据贞观七年十一月秋税缴纳完毕之后,户部以粟米为基础价格换算出,贞观七年,大唐朝廷的总收入为八百三十一万贯。

朝堂上,百官们自然是弹冠相庆,因为这个收益已经是大唐立国以来最高。

就算是这七年来,陈平安用尽心思,促进了大唐的商业、经济的发展。

可是,他依然无法改变大唐的很多官吏,特别是民部的那些官吏们,一直紧紧地盯着国库,只在乎米粮、铜币、银币等的储存量。

大唐有多大的疆域,又有多少耕地,还有多少人口,应该缴纳多少的赋税,都是算的几乎分毫不差。

至于百姓们能不能承担起来,能不能给自己留下一点儿口粮,度过这一年的寒冬,迎接第二年的春耕,他们是一点儿都不在乎的。

若是国库一旦出现了亏空,那才是他们最大的失职。

不仅如此,他们还以为,国库要是空了,那么,大唐也可能会再一次乱起来。

所以,在官差们收取赋税的时候,采用一些强硬的手段,甚至是可能引起一些百姓们的反抗,那都是在正常不过了。

甚至是还会受到民部的那些官吏们的支持,要是御史台那边弹劾,民部这些官吏们也会和御史台当堂对账,只要是不愿意按照规定、唐律缴纳赋税的,都是刁民!

其实,大唐的税赋非常的有灵活性,特别是施行了两税法之后,这个灵活性也就更高了。

留给百姓们准备的时间也比较足,再加上,多了商业税、关税之后,对百姓们的赋税,也就是地税要降低了不少。

李世民倒是想要来一个摊丁入亩,但是这个国策好是好,却不能在这时候用出来。

这才是真正会和那些世家大

族们翻脸、掀桌子的国策。

就算是贞观八年了。

李世民也不太想要和他们翻脸不认人。

在以前,男子才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一般情况下这种贫困是无药可解的。

陈平安到来之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将女子也培养成一家之中的劳动力,以及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这就是夫妻一起作为劳动力,养活一家人。

自然也就能够减轻男子的压力,更多的是给这个家庭带来更多的收入。

多一个劳动力,是真的不一样的。

男耕女织,那么,家中的男子可以去外面当个农工,可以获得一个月三十个铜板的收入。

这在农闲时期,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而纺织工坊就是为了解决女子如何成为劳动力这个问题应运而生的。

同时,设立的巡察使、按察使,他们的主要责任之一,就是要维护这些女子们的工钱。

早年出现的一些黑心工厂的东家,如今坟头草已经很高很高了吧。

所谓重典,那就是秋后问斩。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啊!

今日里阳光明媚,陈平安带着田季等将作监的官吏,对将作监的一些家庭贫苦的工匠们进行慰问。

“这种事情在我们将作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每年最难熬的日子就是春日,别看将作监是这几年缴纳赋税最多的官署。”

“我们那可是遵律守法,从未克扣赋税,又或者是贪墨了工匠们的工资才弄出这么多钱,也不是为了趋炎附势,讨得陛下欢心,才弄出这么一个最高的赋税来。”

“将作监一直都是按照基础俸禄,加上绩效考核的绩效奖金,还有平日里,发明创造出来所得奖金,还有年底的将作监整体收益分红奖金。”

“所以,将作监的工匠们俸禄其实也不低了。”

“但是每一年,都会招收一批新的工匠,进行选拔和考核,进入将作监。”

“这里面,就会有一些家境贫苦的,需要我们慰问和照顾一二。”

“好让他们能够安心在将作监这边从事各项研究,可以参与创造发明。”

“你们看后边的辆马车上拉的粮食,布帛,以及灯油,菜油,一些旧的成衣,帽鞋袜,一部分是将作监从不多的经费中挤出来购买的。”

“一部分是将作监官员们捐助出来的,比如工部尚书高公、将作监少监平阳郡王、还有我,还有将作监那些高级工匠们,人人都很踊跃的捐助。”

“甚至是还有很多商家也主动募捐,就凑成了这一个场面,这也是我大唐如今身处盛世的一个表现。”

田季在向随行的肃政使们、民部官吏们、国子监学子们,讲述着将作监慰问贫苦的工匠们的缘由,还有这些慰问品的来源,以及将作监现在的一些情况。

说起来,这也是陈平安第二次,也就是第二年,持续慰问将作监的一些新入的工匠们。

第一次也算是规模比较大,涉及到了一百多户呢。

而这一次,也同样是一百多户。

不过,这一次,多了肃政使和国子监学子,他们听闻了此事之后,专门跟随而来。

肃政使们自然是对将作监贞观七年缴纳那么多的赋税,有一些好奇。

他们本就是这样,你缴纳的少,那也就算了。

可是你缴纳的多了,他们反倒是还会怀疑,你是不是存在着偷税漏税的情况。

所以,这些人也就盯上了将作监。

虽然,平阳郡王乃是陛下身边的红臣,虽然,平阳郡王在大唐劳苦功高,乃是千年难遇的奇才。

但是,作为肃政使来说,若是能够查出来这位平阳郡王的一些过错,能够报道出去,也是另一种荣耀!

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无法查出来,将作监存在着偷税漏税的情况。

因为将作监的账簿是他们目前看到的账簿中最让他们惊诧的账簿了。

一眼就能够看到收支情况,支出多少、收入多少。

竟然能够做到每一天都有记录!

这实在是太让他们目瞪口呆了。

竟然还有这般账簿!

民部尚书段轮直接就拿着将作监的账簿,找到了李世民,请求以后的所有账簿,都按照将作监的这种账簿记录之法。

肃政使、民部官吏们跟着一起,看到陈平安慰问着将作监的那些工匠。

不是统一发放那些物资,而是看这些将作监的工匠们的需求。

有人家中有粮食,那就给他们衣服,给他们灯油,给他们白盐,给他们石炭。

若是他们家中已经买了布匹,只做了衣服,那就给他们粮食。

其实,不管家中储备了多少粮食,在这个时代,粮食也一直都是硬通货。

毕竟,每天都要生火做饭,一天不吃饭,可能还能忍受一二,三天不吃饭,绝对忍受不了一点儿。

至于国子监的学子们跟着一起,完全是为了寻找素材。

他们要写邸报的文稿啊!

这要是被选中了,也有一笔稿费呢!

稿费也是其次,关键在于,大唐邸报上报道了自己所编

撰的文章,那上面,可是有着自己的名字呢!

尔等可知,天水姜伯约呼?!

这也是一个扬名天下的平台啊!

不仅仅是国子监的学子,就是这天下读书人,每天都会写稿子,然后上交给秘书监。

太远的,就直接用邮件,通过驿馆送到京师。

近一些的,也都是直接送到秘书监设置的专门收邸报文稿的官署。

而邮寄文稿信件所需费用,都是由秘书监承担。

到了一个信件,算上一个件,到了年底,都会把钱送到各地驿馆。

这么做,也是为了养活这个驿馆。

须知道,驿馆的作用,可是很多的,相当于千年之后的邮局一样。

驿站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讯,所传递的内容多为公文,包括官员任免、政策指示以及边境军情等。

驿站还传递官报(如开元杂报),中央与地方往往通过官报沟通。

驿站的任务不仅限于传递紧急文书,还扩大到各个领域,通信、接待和运输都以驿为主,私人书信的传递也明显增多。

全国范围内设有1639处驿站,平均每30里设一驿,形成了庞大的驿站网络,为信息传递提供了快速、可靠的通道。

唐朝时期的驿站不仅承担着信息传递和通讯的主要功能,还具备接待住宿、交通运输等多项功能,为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须知道,明朝末年的时候,驿站的荒废,导致那么多的驿卒失去了养活一家的俸禄,最终走向了造反的道路。

其中,那位闯王李自成就是驿卒出身,最后走投无路,直接举起造反了。

而唐朝这时候,驿站还在持续发挥着最大的作用。

随着这些国子监的学子们跟着陈平安和将作监的官吏们一起,参与了慰问那些贫苦工匠们的活动,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出来。

三天后,这大唐邸报一出来。

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甚至是,李世民都开始组织这种慰问活动,慰问的对象还不少,有矜矜业业、忠心耿耿的清吏。

也慰问了外城的一些贫民,发放了不少物资。

还去了军营,慰问了年关、元日、上元节还在值守的将士们。

再然后,这贞观八年年初的慰问活动,就多了不少。

皇帝慰问也就罢了。

王公贵族、权贵、大臣们、长安县令、万年县县令、郡守、都督等,都开始组织一些慰问活动。

毕竟,陈平安慰问将作监的工匠们,可是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这些王公贵族们也有着封地,也需要好的声誉啊。

……

开元三年,唐玄宗明确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他决心选贤任能,量才授职,整饬吏治。

首先是严格铨选制度,裁汰冗员。

唐中宗以来,铨选制度十分紊乱,王妃、公主与权戚不仅卖官,而且不经吏部大搞“斜封官”,请托之风日盛,致使员外、试、检校等官名目繁多,冗官滥吏充斥官府。

开元二年,唐玄宗严格控制官吏的选举,规定今后没有战功及别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

这样,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了官府办事效率,又减省了国家开支。

同时,还颁布了《整饬吏治诏》,每年十月委派各道按察使对刺史、县令的政绩进行考察,分为最、中间、殿三等,依次定为优劣,作为改转升降的依据。

说实话,前期来看,唐玄宗李隆基还算是一个明君。

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说李隆基乃是李家麒麟子,一个神龙政变,确实是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

而一鸣惊人之后的执政,也确实是有着中兴之君的风范。

李隆基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

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

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李隆基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

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除此之外,西域地区的政权也得到了恢复和巩固,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从这些也能看出来,一个盛世大唐即将来临。

只不过,随着时间长河不断向前,李隆基的一些骚·操作也就不断出现了。

废了糟糠之妻王皇后不说,还想要册立武惠妃为皇后。

李隆基是不知道,这大臣们已经是闻‘武’变色了吗?

大臣们自然是强烈反对的。

从开元十四年到开元十八年,李隆基也都还算是正常,政吏也也算是清明。

而这时候,已经算是踏入了开元盛世了。

不管是北地的突厥,还是西边的吐蕃,又或者是南

边的洞獠等,都再一次臣服于大唐。

李隆基的《练兵诏》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李世民看完,也是稍有感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李隆基未曾受到教育,却还能做到这一步,也不容易。”

或许,李隆基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能够得到来自于太宗皇帝的认可。

估计真要是能听到,那也是自豪无比了。

陈平安也就没有在这时候扫兴,说出李隆基不仅一天杀三子,然后还抢·了儿·媳妇,不仅抢·了儿·媳妇,还十分宠信,以至于差一点儿亡了国。

真要是说起来,安史之乱绝对是真正断送了大唐江山社稷的矛盾点。

说这是节度使制度的弊端,带来的隐患,造成的藩镇割据也好。

说这是皇帝昏庸,宠信杨贵妃,以至于杨国忠这等奸臣当道,闹出了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干·妈的历史丑闻,还有沉溺在安禄山编织的太平盛世之中,以至于安禄山造反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