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第163章:朕摊牌了

小说:

贞观公务员

作者:

余秦唐

分类:

历史军事

《贞观公务员》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李世民看着陈平安的神色,就微微蹙眉,对方的表现,似乎有了一层疏远。

他也知道,自己这么做,会让陈平安认为他是一个乱杀无辜的人。

可是,为了出一口恶气。

也为了能够防患于未然,这把刀,必须举起来。

挥了挥手。

让起居郎离开了大殿

同时,也让郭安关上了殿门。

“你想怎么看待朕,朕都无话可说。”

“武氏所做那些事情,放在任何一位帝王身上,恐怕都容不下她。”

“朕问心无愧!”

陈平安抱拳道:“陛下,臣……。”

李世民眼看着陈平安似乎有什么言语,便又连忙解释了一下。

“陈卿,你既然来自于千年之前,对于那段历史,必定也更为熟悉吧?”

“世人肯定也多有言语吧?”

“武氏掌权之后,做的那些事情,若是真的称得上是一位明君。”

“朕也就不说什么了。”

“可是,你看看武氏是如何做的?”

“她以小人手段,笼络了一些大臣,并且欺瞒李治,最终掌权。”

“登基为帝之后,又以酷吏祸乱朝纲,败坏风气。”

“这样的人。”

“就值得你来同情吗?”

陈平安愣了一下。

他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会问出这一句话来。

总有一点儿别扭感觉。

大唐的帝王,千古一帝李世民,问他,武氏值不值得他同情?

这不应该是他自己问自己才对吗?

这句话,从一个帝王口中说出,总有一种不现实的魔幻感。

可又一想。

自己一开始,就在李世民面前摊牌,自爆穿越者身份了。

这三年来,也是在李世民耳边吹了不少风。

什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什么邸报引导舆论,什么市场经济、货币价值、商业发展、内销转外销、工业革命等等。

几乎是把千年之后的大部分知识,一股脑地都说了出来。

李世民要是还不能参悟一些道理,学会一点儿皮毛,那他就不是李世民了。

违和感的后面,好像又很合理。

陈平安的脑海里面,就好像是一场风暴,思绪混乱,想着李世民怎么问出同情之词。

却又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同情武氏一家。

然后,又想到了非常经典的一個问题,那就是,一辆火车驶来,即将进入岔道,而你,掌握着火车进入岔道的路径,而这时候,一条岔道上有一个人,一条岔道上有五个人。

你将会如何选择?

是让火车驶向那一个人,救下五个人,还是让火车驶向那五个人,救下一个人?

好像,大部分都会选择救五个人。

这就是著名的列车困境问题,如今也是一样,是牺牲‘武氏’,让李世民出一口气,也能把不稳定因素,提前给清除掉,从而促成天下太平。

还是说,为已经死去的‘武氏’讨一个公道?

那这个公道又该怎么讨?

说李世民不仁,仅仅是因为他的史册,就举起手中的屠刀,乱杀无辜?

那罪魁祸首不就是他陈平安吗?

最该死的那个人,不就是他陈平安吗?

而且,‘武氏’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真的就值得他同情,值得他去为‘武氏’讨回一个公道吗?

李世民的这个值不值得,倒是真的把陈平安给问住了。

是啊。

值不值呢?

‘武氏’在历史上所做的那些事情,真的不值得同情。

可是,这个‘武氏’好像也还没做出那些事情来吧?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陈平安又想到了,前世还有一个词,叫做‘圣母’,自己现在这状态,好像就有一点儿圣母吧?

‘武氏’就算是还没有做出那事情来,不还是因为自己的到来,产生了岔路了吗?

这个‘武氏’就不是‘武氏’了吗?

她诛杀李氏诸王的时候,也没见谁要为李氏那些诸王等,甚至是无辜之人,讨回一个公道吧?

至于李隆基……?

呵呵。

此人也是奔着皇位去的。

陈平安发现自己的纠结也是没什么道理的。

古往今来,都是成王败寇。

你想要为‘武氏’讨回一个公道,可若是你在‘武氏’一朝,怕是直接就被酷吏给干死了,她会为你讨回一个公道吗?

至于这公道……。

就真的是公道吗?

‘武氏’诛杀了李氏诸王。

李世民诛杀了‘武氏’一家。

这叫做冤冤相报。

最多,也就是自己的手中好像是沾染了鲜血。

陈平安抬起了头。

李世民就这么安静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回答。

“陛下,臣只是以为,陛下因一时之气而动刀,有失冷静。”

“昔始皇帝,奋六世余烈,文治武功,垂范千古。然因为暴政不断,未在天下一统之后,施以仁政、安抚民心,故此二

世而亡,当以史为鉴,以鉴为镜,方能承前启后,兴我大唐。”

“夫哀而不鉴,乃大患之源也。哀者,痛定思痛,情深意切,然若无鉴心,则痛难久持,哀易成怨。怨之所生,害于家国,乱于人心。故曰:‘哀而不鉴,是谓大惑。’”

“陛下,臣之所以写史册,只为利于陛下可当鉴古知今,察今思古,以古鉴今,方能避祸趋福,安邦定国。”

“陛下英明睿智,开创贞观之治,四海升平,百姓安居。然其后世子孙,或有骄奢淫逸,或有昏聩无道,皆因不鉴前车之覆,不重祖宗之训。”

“最终才有了武氏之祸,以至于皇权旁落,国祚因此而断,酷吏当道,忠臣不得善终。”

“故吾辈当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明得失,知兴替,方能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夫鉴者,乃洞察事物之本源,明辨是非之关键也。鉴古可以知今,鉴人可以知己。鉴者,如明镜高悬,洞察秋毫,方能洞察世事,明辨是非。故吾辈当鉴古知今,鉴人知己,以鉴为镜,方能照亮前路,引领未来。”

“哀而不鉴,则痛难久持;鉴而后兴,则家国安泰。吾辈当以史为鉴,以鉴为镜,铭记教训,方能兴我大唐,再创辉煌。”

“陛下若是只为图一时之痛快,出一口恶气,便举起屠刀。”

“从此之后,却不铭记教训,依然我行我素,不知储君之重要,皇位传承之稳固,必将还会出现另一位‘武氏’!”

李世民站起来了。

他抱拳,朝着陈平安微微施礼道:“陈卿,受教了。”

陈平安连忙躬身,说道:“陛下,使不得,当不得。”

李世民却直起身,笑了。

“哈哈哈。”

“如何使不得,如何当不得?”

“陈卿以赤子之心劝诫,朕若是左耳进、右耳出,辜负陈卿一片诚心实意,那才是最大的过错!”

“后人哀之而不鉴,朕若是只以为‘武氏’有野心、有手段,便要拔刀。”

“从今往后,就高枕无忧,那便还会出现‘武氏’、‘张氏’、‘刘氏’、‘吕氏’……!”

“亡大唐者,也并非是那‘武氏’,其根本原因,在于朕!”

说到这里。

李世民又坐了下来。

还招呼着陈平安也坐下来。

然后继续道:“朕行玄武门一事,带了一个不好的头,又因为朕未曾教导好李承乾,稳固太子之位,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太子谋反之事,最终,皇位只能传给年幼的李治。”

“而朕对于李治的教导,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甚至是可能都未曾悉心教导。”

“所以,李治在处理朝政之时,虽有手段,却还是不够。”

“以至于,他更相信‘武氏’。”

“因为武氏有谋略,有手段,可以给李治排忧解难,深得李治之心。”

“武氏此人,能够善于把控人心。”

“李治又是疏于教导,帝王心术比不上武氏,所以,也就慢慢地被武氏掌控。”

“这才酿成大祸。”

“故此,武氏之祸的源头,其实还是在朕之身,而非一个‘武氏’。”

李世民认认真真、情真意切地看着陈平安,问道:“陈卿,然否?”

陈平安回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松了一口气。

他最担心的还是陈平安觉得他乱杀无辜,从此之后,不愿意继续辅佐他。

又或者是,两人开始离心离德。

李世民想要继续看着史册,看着大唐之后的历史进程又是如何?

他也想要陈平安脑海里面装着的那些各种各样的知识,以及科学技术。

他不想因为一个‘武氏’之死,失去了对他最最重要的臣子。

历史上,武氏之祸,就让大唐国祚改了姓,如今,要是还因为这个‘武氏’,让他失去了一位重臣。

多少有一些得不偿失。

然而,这一口恶气,李世民又不得不出。

他咽不下。

所以,李世民还是先举起了刀,然后再想办法安抚陈平安。

好在,陈平安能明辨是非,知道他的心思,更没有同情‘武氏’。

在李世民看来,‘武氏’在史册上做出那些事情,而如今,他举起刀,便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他杀‘武氏’有错,那‘武氏’做的那些事情,就无错吗?

“陈卿,朕并非好杀之人。”

“今后也会好生地教导李承乾,让他成为一位合格的大唐储君。”

“并且,也会和他言明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让他好生教导其子。”

陈平安还能说什么呢?

李世民的刀都已经收起来了。

‘武氏’一家的血迹都可能被清理好了。

这时代,死那么几个人。

也很正常。

李世民的一句值不值,也让陈平安想明白了。

他一开始的摊牌,终究会有这么一天。

难道就因为这件事情,就不再去实施他的五年计划,去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从而不白来一趟?

车轱辘往前

转,人要往前看。

陈平安选择了救五个人。

……

陈平安心理还是多少有一些不得劲儿,最后还是打算让自己忙起来,忙得昏天暗地,就不会再胡思乱想,也就不再纠结‘武氏’之死。

水泥工坊的工艺要进一步改进,用石灰石、石膏、黏土作为原材料,烧出来的水泥灰,质量一直都没有合格,但是每一次烧出来的水泥灰,质量也都在慢慢地提高。

造船工坊的船只,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工匠们也是加急加班,刨木头的刨木、打磨的打磨。

玻璃工坊正在改进琉璃镜,用上了合金金属,也就是加上了铁粉什么的,减少白银的含量,降低琉璃镜的成本。

还有,打造琉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