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公务员》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
李世民自然也是十分重视祭祀之礼。
早上一早,就带着文武百官开始祭祀天地,为大唐祈福、为万民祈福。
在这方面,颇有一种,越庄重、越浓重、越华丽,越好!
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大唐皇宫内却是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年关祭祀活动即将开始。
作为大唐的皇帝,李世民深知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表达对祖先的敬仰,更是对国家和百姓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
想当年,登基为帝的第一年,那登基大典都比较简陋节省,几个简单的仪式,就算是登基大典了。
在这之后,贞观二年的年关上元节,也因为年底要北征,所以怎么节省怎么来。
等到了贞观三年,也是一样,那时候,李靖还带着将士们在外苦战。
年关大礼,主要还是为将士们祈福,也没有大肆庆祝。
直到北征胜利之后,那一场庆功宴,才算是李世民登基以来,最大、最豪华的一场宴会。
并且,也以这一场庆功宴,彻底奠定了李世民‘天可汗’、九五之尊之位。
等到了贞观四年的年关,增加了三项活动。
为的就是庄重感。
贞观五年,正月初一,一早,李世民便身着龙袍,头戴冕旒,步入庄严的太庙。
太庙内,香烟缭绕,钟磬悠扬,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李世民在太庙前驻足,向祖先牌位深深一鞠躬,随后在众臣的簇拥下,步入祭祀大殿。
大殿内,早已布置得庄严肃穆,香案上摆放着各种祭品,包括牛羊猪三牲、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等。大殿中央,摆放着巨大的香炉,香烟袅袅上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就是,这猪肉已经不再是贱肉了。
所谓贱肉,也不过是那些王公贵族们看到了猪生活的环境,觉得有一些影响到他们的食欲罢了。
平民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还嫌弃什么猪肉好不好吃?
再加上,陈平安提出建立养殖场,推动养殖业发展,也提出了母猪的产后护理手册。
嗯。
陈平安当初就见到一个帖子,专门讨论过。
还有,帖子还反驳了网上流传的什么,明朝时期,猪这個名字需要避讳,所以改了。
到了清朝的时候,又用上了。
总之。
有人认为猪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被圈养食用,并且在后来,也已经有了阉猪的手艺。
也有人认为,吃猪肉应该是从南宋时期开始的,因为这时候,流传下来一道著名的菜,叫做东坡肉,也叫做东坡肘子。
所以,吃猪肉的风俗习惯,应该是从这时候开始,等到了明朝,已经流行开来。
然后,就有了六畜兴旺的说法,几乎家家都有养牛、羊、猪、马、鸡、狗。
陈平安的了解是唐朝其实已经开始有养猪户,也有养猪大户,但是普通人还是养不起的。
因为猪每天的食量比较大,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粮食来喂猪。
就是这养猪大户,那也是野草、干草什么的,加在一起。
为了解决粮食危机问题。
养殖业的发展,其实主要还是粮食问题。
有了足够多的粮食,才能发展起来养殖业。
当然,承包鱼塘,来一个桑基养鱼,其实也是可行的,养殖鸡、鸭、鹅,也不是不行。
后来,有了裴明礼、何潘仁等富商加入,养猪业才开始兴起。
长安都城内的樊楼,已经出现了不少相关的菜式,大部分也都是卤煮。
再加上,用猪油炒菜,味道确实非常香。
所以猪肉的需求量也就慢慢地起来了,猪肉的价格也被拉高了。
什么猪肉是贱肉?
眼不见为静。
只要是好吃,还是会慢慢地接受的。
李世民站在香案前,手持玉圭,高声诵读祭文。
祭文中,他回顾了大唐一年来的风风雨雨,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祈愿国家昌盛、百姓安康。
诵读完毕,他将玉圭高举过头,向祖先牌位敬献。
这一年,功绩也不小。
首先就是两个丝绸之路的开发,西域丝绸之路,已经到达了天竺、波斯等地。
这些商队,负责通商的同时,也有学习天竺、波斯之语言,打探这些番邦的实际情况的任务。
说白了。
就是探路的。
同样,海上丝绸之路,也在负责探路。
除此之外,就是工业上的发展,最大的成功,就是造船厂的建立了。
可以说,这是举国之力建立造船厂。
为的就是支撑海商的发展,为的就是把东瀛的银山给搬到中原来。
这海商丝绸之路的收益,比西域丝绸之路,还是要好很多。
第一点就是速度快。
海上一来一回,需要个把月。
西域丝绸之路,那是日夜赶路,也要好几个月。
路上还不太平。
又马匪、山匪什么的拦路
抢劫。
海上的风险也比较大。
遇上了大风大浪。
船一旦翻了。
可能也会葬身大海。
血本无归。
但是相对来说,风浪越大,鱼越贵。
海上远航的风险大,收益高啊!
再然后,就是望远镜,这个暂时还在保密阶段。
其次,就是在突厥之地薅羊毛了。
如今的羊毛衫已经风靡开来,中原之地对羊毛的需求也在提高。
突厥之牧民们也开始养羊,然后专门卖羊毛。
接着,是献酒的环节。
李世民亲自端起金樽,将美酒缓缓倒入玉杯中,然后高举玉杯,向祖先牌位敬酒。
在众臣的齐声呼喝中,他将玉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太庙祭祀完毕。
李世民带着文武百官们又回到了大殿。
国宴……也就正式开始了。
随后,是献舞的环节。
一群身着盛装的舞女轻盈步入大殿,她们舞姿翩翩,犹如仙子下凡,优美的舞姿配合着悠扬的乐曲,让人陶醉其中。李世民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点头称赞。
劳累了一年的时间,享受享受,怎么呢?
献舞环节结束后,是祭祀活动的最后一项。
李世民亲自将一块巨大的玉璞放入香炉中焚烧,象征着将祭天的仪式推向高潮。
随着玉璞的焚烧,整个大殿内弥漫着浓郁的香气,仿佛连空气都变得神圣起来。
这之后。
突厥、吐蕃、高丽、东瀛等番邦的使臣们,才被宦官们带着进入了皇宫。
他们带来的贡品,也没有被收走。
而是要举行一场进献贡品的仪式。
到时候,谁的贡品获得了大唐帝王的满意,就能够得到丰厚的赏赐。
所以,这一次的大唐回礼,又有一些不同了。
为了能让自家的贡品,得到大唐帝王的满意,各个番邦的使臣们,也是费劲了心思。
网罗了不少奇珍异宝。
西突厥、吐蕃、高丽、东瀛四地的使臣齐聚一堂,各自携带着精心准备的贡品,准备向大唐帝王李世民献上他们的敬意与忠诚。
最先到达的是西突厥的使臣,他们一行人数众多,服饰华丽,尽显突厥民族的豪放与彪悍。
使臣首领乙毗射匮亲自上前,双手捧着一枚镶嵌着宝石的金质盾牌,这是突厥最为珍贵的战利品,象征着突厥战士的勇猛与胜利。
乙毗射匮恭敬地向李世民鞠躬,道:“陛下,我突厥人民敬仰大唐,愿与大唐永结同好,此盾为我突厥勇士所得,特献给陛下,以表我突厥对大唐的忠诚。”
李世民微笑着接过盾牌,点头赞许。
这盾牌手感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过于厚重了,也不知道,质地如何?
不过,他如今有着高炉炼铁之法。
早已经能打造出来质地非常坚硬,入手更为丝滑,并且还非常轻盈的盾牌。
所以,突厥这个盾牌,在李世民看来,其实也就一般。
不过咋说也是贡品。
意义不一样。
李世民在接受了突厥使臣乙毗射匮进献的贡品后,心中深感欣慰。
要不是陈平安的到来,他想要拥有现在这般声望,恐怕是做不到的。
虽然,在那史册上,他最后也得到了‘天可汗’的称号。
可是对于李世民来说,史册上的那个天可汗,远远不如如今这个天可汗。
他也深知,这些贡品好与不好,那都是能够引起他们互相攀比,争风吃醋的手段。
同时,却又是大唐以巩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的桥梁。
不管如何。
番邦进献贡品,可以提高大唐的声望。
他也能够获得‘天可汗’的称号,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声誉。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儿。
李世民向突厥使臣说道:“乙毗射匮首领,朕深感突厥人民的诚意与忠诚。”
“朕回赠突厥丝绸千匹,琉璃夜光杯千副,愿突厥勇士可用琉璃夜光杯喝最美的酒,为大唐与突厥的和平繁荣贡献力量。”
乙毗射匮听后,激动不已,连连磕头谢恩。
他还以为,自己这一次进献的贡品,能够打动大唐帝王李世民呢。
紧接着到来的是吐蕃的使臣。
他们身着色彩鲜艳的藏族服饰,手中捧着一只精美的玉碗。
这只玉碗用整块玉石雕成,碗壁薄如蝉翼,晶莹剔透,上面还刻有精致的藏族图案。
使臣首领上前道:“陛下,我吐蕃地处高原,特产玉石。此碗为我吐蕃工匠精心打造,特献给陛下,愿大唐与吐蕃世代友好。”
李世民仔细端详着玉碗,对吐蕃的精湛工艺表示赞赏。
这玉碗的手感。
就很好。
入手很圆润,和琉璃是两个质感。
李世民向吐蕃使臣,道:“这手艺还算是不错,听闻,你们那里有雪莲花,还有冬春夏草,都是可以入药,有着延年益寿的作用。”
“下一次,倒是可以把雪莲花和冬虫夏草作为贡品,
朕会更高兴。”
“不过,这玉碗也很不错,朕回赠你们丝绸百匹,瓷器千件,愿吐蕃人民继续发扬其独特的文化,与大唐共同繁荣发展。”
吐蕃使臣听后,也是感激涕零,表示将永远铭记大唐的恩情。
同时,也在心中盘算着,回去之后就让人去弄雪莲花和冬虫夏草。
虽然,他还不知道什么是冬虫夏草,但是相信还是会有人知道的。
不然,大唐的帝王又是如何知晓的?
这也是陈平安后来想到的,突厥可以薅羊毛,让突厥为关中养牛羊,那吐蕃也不是只有青稞,还有和玉石、雪莲花、冬虫夏草等。
这些也都是奇珍异品,用处很大。
比青稞酒和牦牛还要好一些。
总之,就是多多开发这些番邦的特产,再超火这些特产,让他们关注于这些特产。
只有这样,他们的商业才能跟得上大唐的商业,才能做到羊吃人。
高丽使臣紧随其后,他们带来的贡品是一卷珍贵的丝绸画卷。
画卷上描绘着高丽的山水风光和人文风情,色彩斑斓,栩栩如生。
使臣道:“陛下,我高丽人民仰慕大唐文化,特以此画卷为礼,愿与大唐文化交流,共同繁荣。”
李世民看着画卷,仿佛置身于高丽的美景之中,不禁赞叹不已。
“画功不错,和阎立本已经有的一比。”
“朕回赠高丽书籍千卷,墨宝百幅,愿高丽与大唐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共同推动文化的繁荣。”
这些书籍,也都是佛经和道经,让高丽也吃斋念佛吧。
至于那些关于真正技术的书籍,肯定是不会对外开放的。
还有那墨宝,也就是阎立本的画,还有最近流行起来的素描山水画。
也让高丽看一看,什么叫做真正的画卷。
高丽使臣听后,也是欣喜不已,表示将努力学习大唐的文化,为两国的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对于唐朝的书籍还是非常喜欢的,回去之后,抄写下来,一本都能卖出一个高价。
最后到来的是东瀛的使臣。他们身着和服,手中捧着一只精致的木盒。
木盒打开,里面是一枚小巧玲珑的玉雕佛像。佛像面目慈祥,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使臣道:“陛下,我东瀛人民敬仰大唐佛法,特以此佛像为礼,愿与大唐共同弘扬佛法,普渡众生。”
李世民接过佛像,对东瀛使臣的虔诚表示赞许。
“朕对你们东瀛也是有所耳闻,听闻,你们那里崇尚佛法,人人信佛。”
“往后,朕也会派出更多的圣僧前往你们东瀛,宣扬佛法。”
“朕回赠你们佛经千卷,佛像百尊,愿东瀛与大唐共同弘扬佛法,普渡众生。”
东瀛使臣听后,也是感激不已,表示将永远铭记大唐的恩情,为佛法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位使臣的进献过程井然有序,各有特色。
李世民对各国使臣的礼物都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与赞赏,展现了大唐皇帝的宽容与博大。
此次进献不仅加强了大唐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也进一步彰显了大唐的国威与文化魅力。
唐史,四位使臣在接受了李世民的回赠后,都深感荣幸和感激。
他们纷纷表示将永远铭记大唐的恩情,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世民也深感欣慰,他知道,这次进献和回赠不仅巩固了大唐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更展现了大唐的国威和文化魅力。
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唐将与周边国家共同繁荣,共创辉煌。
毕竟,天可汗这个称呼,也不是白叫的。
教化这些番邦子民,让他们以后只知道唐,而不知自己的国。
如今正在慢慢地实施。
他们不是喜欢中原文化吗?
那很好。
多多建立学院,多多弘扬儒学。
以后,还会教导他们历史,是中原的历史,让他们也把自己当做是中原人。
至于样貌的不同,那没关系。
以后必然会有很多模样不同的人,在朝中为官。
模样的不同,也不会过多怀疑。
用陈平安的话来说,那就是釜底抽薪,让这些番邦忘记了自身的历史历程,也就再也没有汉夷之分。
之后,还有其他番邦也在进献贡品。
不过,他们的贡品和突厥、吐蕃、高丽、东瀛、天竺等相比,还是差了不少,有些拿不出手。
使臣们进献贡品活动结束后,自然是普天同庆了。
一直到黄昏之后,宴会才结束。
李世民回到后宫,换上便服,与皇后和皇子们共进晚餐。在餐桌上,他谈笑风生,仿佛已经将刚才的庄严气氛抛到了九霄云外。
有时候,李世民也和陈平安聊过,如何作为一位合格的父亲。
又如何,在确定李承乾的储君之位,并且悉心教导,稳固他的太子地位的同时,还能够做到,不对李泰等皇子有所亏欠。
陈平安的回答就是在他们还没有成年的时候,享受到父爱和母爱,亲情永远
是缓和复杂关系的纽带,是人无法割舍的感情。
再加上,天家和普通之家不一样。
这大唐也就只能有一位太子,而他这位大唐帝王也只能把情感投入在太子的身上。
为此,陈平安也就讲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太子朱标的故事,之后,又讲述了太子朱标死后,靖难之役的故事,以及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代同堂的故事,还有朱瞻基和朱高煦的故事。
以这些天家的故事,给李世民一个警示。
作为大唐的帝王,要知道最是无情帝王家的道理,也要明白,如何成为一位好父亲。
所以,李世民也就知道了,政事不带进后宫。
这后宫就应该是他的家,所以在自己家里面,就应该是随和、自有、散漫的。
至于这参加完了大朝会的陈平安,回到家中,就躺着不想动了。
实在是太累了。
跟着百官们一起,基本上是站了大半天的时间,又坐了大半天。
真的吃不消。
休憩了七天。
一直到正月初七。
才参加了一次常参,讨论了今年这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还有哪一些任务,还没有完成。
等常参结束。
陈平安回到了府上。
就去了书房。
羊毛衫的问题也解决了,士兵们应该会少挨不少冻,剩下的就是吃了。
上一次,陈平安在分土豆的时候,也提出来军粮策略。
但是那时候,因为是第一次分土豆,所以对于土豆做军粮,也只是一个设想。
不过,除了土豆,也可以用上其他的食料作为军粮。
改良了军粮。
以后急行军起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