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余秦唐

第152章:伤寒杂病论

小说:

贞观公务员

作者:

余秦唐

分类:

历史军事

《贞观公务员》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咳咳。”长孙皇后重重咳嗽了两下。

长乐公主连忙用手帕接住长孙皇后吐的痰,递给一边的侍女,端上来一盅雪梨汤。

这方子还是孙思邈给的,最为润肺。

自从生了李治之后,长孙皇后的身体就更加羸弱,一直伴随着咳嗽。

长乐公主如今也才十岁,却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一样,陪在长孙皇后的身边,细心照顾着。

十岁的年龄,在千年之后,还是一个需要父母照顾的小姑娘。

而在这大唐,长乐公主却照顾起来长孙皇后。

也并非是长孙皇后身边就没有人照顾,宫女和女尚、大长秋也有。

只不过,长乐公主却更为乖巧懂事,想要侍奉在长孙皇后的身边。

长孙皇后吃了一口,似乎感受好一点,说道;“丽质,这些时日,辛苦你了。”

长乐公主脸上带着几分成熟,说道:“娘,只要是你能好起来,丽质再苦再累也不怕的。”

长孙皇后看到长乐公主如此乖巧懂事,微微笑了一下,可眼神中却又十分不舍,说道:“嗯,我的丽质这么乖巧孝顺,我肯定会好起来的。”

长乐公主说道:“娘,我听父皇说过,只要是孙神医学到了更好的医术,一定会治好娘亲的。”

长孙皇后也是知道这事儿,不过,她并不抱多大希望,说道:“嗯,有孙神医,娘亲肯定会好起来。”

孙思邈就算是医术高明,可是若要能治好她的病,贞观元年进宫来,给她诊断的时候,就能治好她了。

那时候,她也感觉到了孙思邈对于她的病症有一些束手无策。

久病难医。

她这病已经拖了很长时间,如今是越来越严重了。

只不过,看着长乐公主吹着勺子中的雪梨汤,小心翼翼的模样,长孙皇后是真的舍不得,担心自己的离开,会让长乐公主难受。

她自小就十分乖巧懂事,又十分孝顺,身子骨也不怎么好。

她还是想能看到长乐公主嫁人,然后相夫教子。

……

“陛下,臣以为,必须要用强硬手段和态度,让江南那些医师们交出医书。”陈平安说道:“这伤寒杂病论乃是汉朝时的医圣张仲景所著,乃是中原的瑰宝,是属于天下万民,而非他们吃饭的手艺。”

“明明有着这等瑰宝,却藏在家中,不愿示人,只想着自己,却不顾天下苍生。”

“这样的医师,才是真正的无德!”

“就算是为了皇后娘娘,也要想办法,拿到这本医书!”

孙思邈之所以在江南那边逗留了很长时间,并且还有一段时间没有书信,就是因为他在江南那边发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传世医书《伤寒杂病论》。

只不过,这一本医书被江南的医师们藏在家中,不愿意拿出来。

就想着霸占,然后提升自己的医术。

担心被别人看到,然后传出去,医术高于他们的医师越来越多。

他们也就因此丢了饭碗。

这种思想,也正是古代很多古籍丢失的原因。

伤寒杂病论在西晋时期就已经失传,却也并非是完全失传,也有医师存有抄录本。

不过,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为了让自己的医术成为当地最高最好的,就把此医书藏在家中。

要不是孙思邈这一次偶然看到了,然后写信给了陈平安。

陈平安也想不起来。

历史上,若是这些医师早一些拿出伤寒杂病论,孙思邈也早一点儿学到,可能还真的能医治长孙皇后,不至于让她在贞观十年六月病死。

李世民的眼中已经有了杀气,沉声道:“放心,朕会让他们拿出这本医书的。”

若不是陈平安的一番讲解,说出伤寒杂病论这本医书的重要性。

他也不会这么气愤。

历史上,他就那么看着长孙皇后病死床榻,却无能为力。

而明明,有那么一本医书,若是拿出来,用那上面的方子治疗,说不定还能有一线生机。

可是那些医师却因为私心,把医书藏在家中,永不示人。

因为他们的私心,导致长孙皇后病死床榻。

一想到这里。

李世民恨不得亲自带人,杀上他们的家中。

陈平安已经讲明白了伤寒杂病论的利害关系,也相信李世民会有万全的办法,拿到这一本医书。

江南的医师应该也不是只有一人有着一本,一個不会,就真的失传了。

应该有不少医师都会,不过,他们联合起来了。

不然,这伤寒杂病论也不会在后来传出去,被世人所知。

历史上,江南医师也确实是把伤寒杂病论藏在家中,不愿意拿出来。

然而,这一回,他们不拿出来,是不行了。

太极宫。

李世民叫来了李君羡。

要论做这些事情,谁最合适,自然是李君羡最合适不过了,此人有勇有谋,让他去江南,应该可以拿回伤寒杂病论医书。

李世民道:“你还记得陈平安于江陵的陈家吧?”

李君羡抱拳施礼道:“记得。”

世民道:“嗯,江陵陈家私藏了一本医书,乃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写的《伤寒杂病论》,其中有几个方子,可以只好皇后的病。”

“朕想要你去江陵,不管用什么方法,拿回那本医书!”

李君羡愣了一下,抱拳道:“喏。”

李君羡出得太极宫,立即回御前卫所,换了一身衣服,提交了一个请假单,言说家中有事,请假十天,很快,就被批准了。

大唐建国才十一年,有不少船只都是前朝的旧船,倒是那隋炀帝花费重金打造出来的龙舟,如今还停在江都。

但是海上航行和江上航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船只的要求也不一样。

一些小船根本就不适合在海上航行,一个海浪过来,可能就翻船了。

这三年过来了,陈平安对大唐也有了一个深刻且清醒的认识,那就是穷。

一切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字来覆盖。

李世民上位之后,已经是李唐立国第九年,可这九年时间里面,大部分时间都在打仗。

打仗也就是最需要钱粮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仅如此,还有军饷也要给到位。

这也是李世民为何能够打败其他诸侯的原因之一,不是天策军的将士们愿意死心塌地地跟着他,而是因为李世民没有亏待他们。

不怕人比人,就怕货比货。

全靠同行衬托!

李唐相对于其他诸侯,那真的是仁义之师。

李家的做法已经让上上下下觉得很满意了。

可就算是如此,你要是不给军饷、不给俸禄,你看别人还愿不愿意跟着你。

打完了天下,也要治理天下。

初唐时期,民风彪悍。

一直到后来,天下太平,官府的威严也树立起来了。

这才让百姓们都能够安居乐业。

可也是男耕女织。

勉强饿不死。

贞观之治算是让天下百姓们从隋朝时期,强征民夫、重徭役等行为,以及后面的战火的影响中走出来。

陈平安让人做过一些统计,民间船只凋零的情况下,甚至很多船只都行走在灰色地带。

重农抑商的情况下,商船都是登记在册的,也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官方运输船。

这样的情况下,造船技术能有多高?

也就隋炀帝打造的龙舟还能够拿得出手,而其他的船只,大部分都是小船,或者说舟。

就这,想要实现远航?

不可能的。

造船技术的成熟和提高,也要等到宋朝时期,韩世忠后来就拥有一队水师,也因此在黄天荡有了一场说得过去的战绩。

而等到明朝,因为江南的发展更快更好,而坐拥江南的诸侯,也更愿意去打造水师,这才继续提升造船技术,想要打造出来更强大的舰船。

如此,才有了后来郑和下西洋。

看一看郑和下西洋所乘船只,那才是真正的帆船,也是真正的舰船。

更是专门为远航打造出来的舰船,适合存放物资,也适合海上航行,里面有着船员生活的各个场所。

别的不说,单单看海商运输量就能看出来。

元朝时候的海运,最多的时候,一千多万石粮食,一般情况下,不低于四百万石粮食。

等到了明朝,一艘帆船的运载量更大。

船只运载量的提升,也能减轻航运产生的边际效应,同时,也能解决紫禁城人口提升,甚至是到了百万之后,因为物资过载的问题。

京杭大运河真的是功在千秋。

当然,紫禁城周边就是华北平原,有着一个大粮仓在,也能承载百万人口的压力。

唐朝不想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