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录
南中之地,群山连绵,云雾如纱,好似一幅泼墨山水画卷。当中有一座山,名为明月山。此山终年云雾缭绕,似素白的绸缎垂挂山间。山巅之处每至月圆之夜,便能听到杵臼捣药的声音,清脆而悠远,像是冰玉相击,又恍若罄锤和鸣。彝人皆说,这是玉兔在捣长生药。古残卷中有记载:“蒙舍神女化玉蟾,吞月魄镇山魈,杵声止则百鬼出。”而在古籍《祛病消灾书》中也提到:“月精化形,其状如兔而赤目,血染杵臼可破瘴疠。”可是,按照毕摩经卷中所记载的明月山,却与这传说大相径庭。
明末有一年孟冬,大理府突然被瘴气侵袭,染病的人脸上生出青斑,像是苔藓的痕迹,医生们束手无策。
有一位游方道士登上明月山寻找解药,却从此音讯全无。一天一名唤朱二的少年曾随马帮路过哀牢山,原来朱二受知府之托,带着《罗婺贤代铭》的拓本进入明月山,希望能找到毕摩来解除这场灾难。
朱二进入明月山已经三天了,这明月山山路崎岖难行,古木参天,藤萝密布,云雾如同轻纱一般始终缠绕在山间,让人难以看清前方的道路。就在第三天傍晚,朱二来到了一处断崖边,崖边斜插着九丛栎树枝,枝杈交错,形成了一幅星图。这是毕摩嘎哈毕大祭的扦插图谱。朱二登时心头一紧,知道这里一定隐藏着他想知道的秘密,于是沿着图谱的指引,继续深入山谷。
在山谷深处,有一个彝族村落。他们到村里时,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蜷缩在屋檐下,怀中紧紧抱着半卷《测日吉凶》。老妪的眼睛已经看不太清楚,嘴唇干裂,声音嘶哑:“山鬼吞月,玉兔泣血,速往祭龙潭取《毕摩经道》!”朱二拱手问道:“敢问老奶,您说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老妪抬起头,颤抖着手指向山谷深处:“去吧,去祭龙潭,那里有你想要的答案。”朱二心中虽有疑惑,但知道此时已是多问无益,于是转身朝着山谷深处走去。“““
夜半时分,朱二攀上一处绝壁。那时月光如水,却带着一丝诡异的清冷。忽然,云雾中传来断断续续的经文诵读声。那声音时而高亢,穿透云层,直冲天际。时而低沉,如同幽咽的细语。朱二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危岩之上,三具焦黑的尸体呈三角形倒悬着,脖子上系着五色丝绦。这是毕摩用来禳解灾厄的“三魂缚煞”之术。尸体下方,用鸡血画着六十四卦,卦象皆逆,中央供着半片龟甲,上面刻着彝文:“蒙舍灵女,血饲蟾宫”。
朱二心中骇然,正不知该如何是好,但听到杵声骤起,如同万千银针穿透浓雾。月光突然凝成实质,化作莹白的丝线缠绕在朱二的脚踝,一股寒意自脚底升起,瞬间遍及全身。朱二挣扎着想要摆脱,却发现自己的身体竟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朱二只觉得眼前一花,竟跌入一处洞窟。洞窟之中,石壁上赫然显现着南诏古彝文。翻译过来,竟是蒙舍王族的秘辛:细奴逻之妹阿月,因私炼长生蛊触怒山神,被剥皮填草悬于月轮,其怨魄与玉蟾相融,每逢阴气炽盛便化兔形捣药,实则以药杵凿山泄愤。
潭底沉着一个青铜匣,打开匣子,里面放着《毕摩经道》的全卷。经卷中记载着“以嫡长血脉唤月精归位”之法。朱二知道这或许是解除灾难的关键,于是将经卷收好,转身欲寻出路。
此时,洞外蓦然传来了女子的笑声,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