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和嫡妹换亲三年后 意重重

7. 第 7 章

小说:

和嫡妹换亲三年后

作者:

意重重

分类:

古典言情

罗珣心念一转,便明白过来。

她彼时刚刚受伤,本该卧床静养,哪里经得起舟车劳顿?

如此想着,言语间便有了责备之意,“你伤口未愈,不该此时回京。”

时乔此时已不想告诉他,她若继续留在庆原府,便只有死路一条。罗珣离开后不久,她箭伤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日益恶化,大夫已无能为力,让她尽快回京寻个良医,莫耽误了。

亏她在送信给他时,还刻意隐瞒下实情,唯恐他会担心。如今想来,还真是自作多情呀。

时乔面无波澜,“大人是来兴师问罪的么?”

一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大人”,让罗珣皱起了眉。

“我今日来,是接你回府的。”

时乔没有作声,起身从炭盆上方取下温着的茶壶,执壶为他斟茶。

“是粗茶,大人别嫌弃。”

他握住茶盏,“时乔,你明知道,我从未嫌弃过粗茶淡饭。”

“大人金尊玉贵,这等粗茶偶尔喝喝也就罢了,哪有一直喝的道理?”

时乔为自己斟上茶,缓缓啜了一口,“你如今升迁留京,庆原府的粗茶,庆原府的人,都该成为过去了。”

罗珣端起茶盏,仰头一饮而尽。

“时乔,我们好好谈一谈吧。”

“好。”

时乔直截了当地问他:“你和夏如蔷当真有婚约?”

罗珣点头。

“当时我和如蔷已在议亲,六礼已过其五,将婚期定在半年后。可没想到裴二爷回京了,雍王府那场宴会之后,侯府便登门提亲。大家素日里都称如蔷为夏大姑娘,岳父大人只当他们求娶的是如蔷,不敢得罪侯府,无奈应下了这门亲事。”

她们的婚期为何定在半年后,时乔是知道的。因为有言官弹劾,说夏明举还有个长女尚未成亲,长幼有序,没有次女越过长女先出嫁的道理。夏明举这才推迟婚期,将她从乡下接回京议亲。

至于他所说的“不敢得罪侯府”,她可不信,他那“父亲嫡母”想必是不舍得将亲事给她,才将亲事换了的吧。

他们怕事情泄露,便说“你们姐妹同日出嫁,倒也不必太计较先后。侯府尊贵,便先让他们先迎亲吧。”最终瞒天过海,骗过了侯府。

传言得到罗珣亲口证实,时乔问出了自己最想不通也最不甘的问题。

“你既然志在夏如蔷,当年为何要娶我,为何要搭上我的一生,来成全你们?”

搭上她的一生……

罗珣虽对时乔有亏欠,却并未觉得自己耽误了她的一生。他会对她的余生负责,让她在罗府安享岁月,给她应有的敬重。

只是此时,这种争辩毫无意义。

“岳父大人提出将你许配给我,如此对外就说,一直是你我在议亲,也好全了两府的名声。”

时乔:“你就同意了?”

罗珣默然。

对他来说,如果娶的人不是如蔷,娶谁都是一样的。

若他娶时乔,能保住如蔷最珍视的名声,能让她在侯府的日子顺遂一些,他愿意。

若她过得不好,那他便在强大之后抢回她。后来如蔷守寡,他也确实动了这个念头。

彼时并没意识到,会因此而伤害到另一个无辜的女子。

又或者在潜意识里,他觉得时乔会接受这种命运,毕竟她若不嫁他,嫁给旁人的结局并不会更好。

在他无尽的沉默中,时乔自嘲一笑。

她当年只当两人的亲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未往别处多想过,还庆幸自己运气好,寻了个志同道合的佳婿。她从一开始,便是打算好好与他过一生的。

可原来他执意要娶她,甚至亲自见面相劝,竟仅仅是为全心上人的名声。

她唇边掠过一抹讥笑:“难为你如此煞费苦心,编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豪言壮志来,诓我应下这门亲事。”

罗珣:“你我夫妻三载,你当真认为,我说的那些话只是为了诓你?”

他为官数年,仰俯无愧于天地,哪怕他要夺妻,行事也从未与天理大义、与他读书入仕的初衷相悖。他原本就对瑞王玩弄权术颇为不齿,他原本就要扶持明君,造福天下。

雍王和瑞王是当今圣上最倚重的两位皇子,储君空悬,二王夺嫡多年,明争暗斗从未停歇过。

瑞王把持户部,拨给朔北军的粮草时常延误,且状况百出。而朔州军最依赖的朔北粮仓庆原府,历任知府皆是瑞王一派,连年报称庄稼欠收。雍王受制于粮草不继,在朔北苦苦支撑,时常遭圣上责难。他便向圣上请旨前往庆原府,并立下军令状,誓要帮雍王解决后顾之忧,重获圣心。

只是这些皇室秘辛和朝堂大事,他不能与时乔言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