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6日星期四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卑好像刻进了骨子,我觉得我不配拥有任何美好的东西,所以我总是畏惧,然后失去。
今后,我不要害怕了,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潏潏的日记本
入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就在十月中旬。这次考试,苏潏潏无比重视,一直以来她擅长理科,文科的部分常常拉分数,特别是英语,她学起来特别的吃力。
一个月以来,陈思野一直帮她补习,几次测试的分数也确实有所提高。可越临近考试,她心里越没底,总害怕真正上了考场,还是会考砸。
大考前,老师安排了自主复习时间。苏潏潏翻开英语作文本,一行一行仔细地默读着那些金句。她特意挑了些常用又稳妥的句式,打算等到考试时先写作文部分,把现在背的句子,想办法都用进去。
她专心记,一节课过得很快。直到屈静雨从旁边轻轻戳了戳她,让她看黑板,她才知道到班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
因为有共同的英语老师,沈淮源偶尔会出现在她们教室。
他英语作文写得极好,下节课老师应该要拿他的范文来讲解。
老师在讲台上和他交谈。
苏潏潏就在台下远远的望着。
从她的座位到讲台,不过几步之遥。但他在,仿佛隔着一整片人海。
沈淮源身姿挺拔,他看起来好乖,剪了微分碎盖,还戴了一副标准的学生眼镜,完全不像在校外的样子。
教室里难得安静,大多数同学都和苏潏潏一样,或明目张胆或偷偷摸摸地注视着那个方向。他是年级里有名的存在,长得帅,成绩好,尤其是英语,每次都能拿到近乎满分的高分。
“他的作文肯定用了很多超纲的词汇和复杂的结构吧?”前排的女生加入了话语,“老师都快把他夸上天了。”
老师把试卷递给了女生。
苏潏潏没有再看下去,重新聚焦在作文本的英文句子,一打岔,她又把句子忘记了,英语好难,总是记不住。她的努力在英语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一种难以言喻的自卑感爬上心头。
他们之间的距离,确实不止是那几步之遥的过道。
更像一种云泥之别,天上人间的落差。
一直仰望你的人。
是我。
讲台上,老师似乎交代完了,笑着拍了拍沈淮源的肩膀。
沈淮源会意,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走出了教室,作文本上有一个单词:
——“brilliant”,光辉灿烂的。
这个词用来形容他,大概很合适。
******
下节语文课因为老师有事,换给英语老师了,两节课时间多,一节让学生复习,查缺补漏,另一节英语老师准备讲20分钟的授新内容,然后剩余时间给学生复习其他知识。
“好了同学们,安静一下。”老师站在讲台上,“上节课大家也看到了,我把十一班的沈淮源同学叫了过来。他的英语作文一直写得非常出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范文,看看高分作文究竟‘高’在哪里。”
枯燥的讲题课,在青春总能因为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变得期待有趣。
教室一页一页的翻书声,不少同学,尤其是女生,兴致明显高了很多。窗外的风,适时进入,教室的氛围拉到了最高,他们在边上讨论沈淮源,这对于她来说,像从敞开的窗口扔进了一朵玫瑰花。
她握紧了笔,笔记本翻到了新一页。
英语老师将范文投映到屏幕,一篇作文行文流畅,字迹工整,没有涂错的地方,看起来很舒服,不看内容都想打高分的程度。
细看内容,有几个完全不认识的长单词和看起来极其复杂的句式结构。
老师开始逐段讲解,她先让一位同学朗读了第一段,然后点评道:“开篇点题,直接用了一个非常地道的谚语引出观点,大家注意这个‘Acoinhastwosides...’的用法,很巧妙,避免了千篇一律的‘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
“看这里,他用‘dilemma’替代了普通的‘problem’,用‘mitigate’替代了‘reduce’,用‘perspective’替代了‘opinion’……这些词汇的升级,立刻让文章显得更成熟、更学术。”老师在那些词汇下面画上横线,“这些都是高分的关键点,虽然你们现在才高一,但是也要学着积累词汇,平时大家可以多阅读英语书籍,积累语感。”
“大家看这个句子,”老师指着屏幕一个包含了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的超级长句,“结构非常清晰,逻辑严密,表达了多层意思。虽然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有点难,但这是努力的方向,驾驭长句,是取得高分的重要一步。”
老师的讲解很详细,看着屏幕上那篇近乎完美的作文,苏潏潏鼓舞起来的一点信心,又在一点点消散。那是一种全方位的碾压,从词汇量到语法掌握,再到思维逻辑和表达的地道程度。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论证充分,语言流畅且富有变化,几乎没有语法错误。这就是一篇值得大家反复研读和学习的范文。课后我会把电子版发到班级群,建议大家抄写甚至背诵。”
“这怎么背得下来。”
“太强了,感觉像看英文报纸一样。”
“果然不愧是男神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