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还在回程路上,他便接到了边关传来的消息。
大宁从西侧奇袭,而先前他的吩咐其他将领虽然应了,却并未真的部署下去。
拿到情报的时候,谢清安只觉得一阵热血往脑门涌,脑中顿时传来一阵嗡鸣,眼前甚至都有些发黑。
只是一瞬间,谢清安脑中便闪过了无数念头。
要回边关吗?
此时往回赶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但就算胜了怕也只会是险胜,而在朝廷的命令下达之前,此时回去便是抗旨不遵。
抗旨不遵加上伤亡惨重,朝廷上的那群言官指不定会怎么弹劾自己。
若继续回京,反倒是暂时让人挑不出错误,他只是遵从旨意回京,不在战场上,更何况他临走时本就下了命令,有的是能为自己辩解的地方。
谢清安很清楚,在和大宁的对峙中,若是他立功,那便是他的本分,但若是失败,责任便全是他的。此时若回头,便是把自己往火坑里带。
没有人会去追求真相,毕竟这是他的错处,他的把柄,相比之下所谓的真相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只要不到了亡国的关头,战场上的一两场输赢其实不重要。
战场上死去的将士也没那么重要。
他甚至不知道大宁是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刻意如此行事,还是不过歪打正着。但此计若成,朝堂上的唾沫星子只会将他压垮,根本用不上大宁再费太大力气来对付他。
他不可能真的放弃大周,但真到了那时候,他的热血还能有多少呢?谢清安自己都不敢去想。
或许那时他会战死沙场,反正身死之后,一切都与他无关了。后世人再如何议论他,也顶多说他驽钝,总也不至于给母家背上骂名。
所以要回去吗?传讯的士兵还立在自己面前,脸上的焦急之色根本掩饰不住。
要回去吗?他突然有些失神。
不回去,雎陵关万一被攻破,朝廷怕是会立马转个风向,不说求着,但至少也会请着他赶紧回边关去扭转局势。
到那时,他就是救大周于水火之中的英雄。
可是……
谢清安看着那个无名小卒,不知为何眼前便浮现出了一片废墟。
他曾看见的,被大宁军队糟蹋出的一片废墟。
而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已经在回头去往雎陵关的路上。
谢清安有时候很想骂自己不识大体。这次明明也算个机会,他又何必再回去搅那趟浑水?
可是偏偏他又只会那样去做,甚至路上也不得停歇,只能绞尽脑汁地去思考可能派得上用场的计策。
不然又能怎么办呢?难不成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边境被攻破,让当初破城后的悲剧重演吗?
谢清安急匆匆地赶回雎陵关时其实已经做好了苦战的准备,谁知情况比他想象的要好不少,或者说好太多。
大宁军队发动的本是奇袭,大周军队没有防备,按照道理本该损失惨重,谁知他们竟然在西侧的山谷中遭遇了埋伏。
不是其他统帅吩咐下去的,而是更下面的士兵得知了他的吩咐后自请去的。
据说当时还闹了起来,毕竟将领未曾下令,非要说起来擅自行动也是违反了军纪。但好在谢清安本就有命令在前,他又是雎陵关大军的最高统帅,非要说起来也解释得通。
也幸好有这么一道埋伏,才让大周提前得知了大宁的动向,虽然匆忙,但怎么也比完全毫无防备要好上太多。
更何况,因为是奇袭,所以大宁没有出动多少兵马,那一支队伍还拖了他们不少时间,因此到了最后两方交手起来,反而是大周占了些优势。
宁军撤退后,谢清安按照军纪罚了那几个对军令阳奉阴违的将领——虽然也不知道之后朝廷上会怎么处理,但至少现在他还是雎陵关的最高统帅,有这个权力。
更何况这几个人本就险些酿成大罪,按照律令,谢清安就是直接斩了他们也是可以的,只不过那几人身后实在是牵扯太多,谢清安也不好轻举妄动。
但给他们个教训还是做得到的。
处理完那几个将领后,谢清安便去召见那几个去埋伏宁军的士兵。
他听下面的人说那是一个小将领牵头,带着自己手下的兵去的,于是谢清安便先叫了那个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