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反派寡嫂掌家日常[八零] 宁彦

19. 第 19 章

小说:

反派寡嫂掌家日常[八零]

作者:

宁彦

分类:

衍生同人

沈淑仪午休时,梦见自己的魂魄回到前世,看见了自己的牌位,还看见那外室和外室子已经登堂入室,恨自己巴掌扇不到那对父子的脸上,把自己给气醒了。

醒来后,沈淑仪心情不太好,在床上坐了会儿,直到大喇叭里传来刘支书的声音,沈淑仪才舒了口气回过神,起身下床。

洗了把脸,沈淑仪戴上草帽,步行去大队部。一路上,她都在想,自己到了这地方,不惦念父母姊妹,不挂心挚交好友,只恨不能收拾那对父子……她心里最在意的总归还是自己。

既然最在意的是自己,那以后就把这儿的日子过好,别去惦记那巴掌扇不到的人吧……万一哪天能回去,她再好好收拾他们。

“沈文书,去大队部啊?”

路上有人和沈淑仪打招呼。

“是,您上工去啊,怎么不戴草帽。”沈淑仪熟练地和大队里的人招呼。

“早上忘在田头了,沈文书,多晚分田啊?”

“快了,快了。”沈淑仪说。

……

一路上有不少社员和沈淑仪打招呼,基本都要问一两句关于大包干的事,沈淑仪也很有耐心地和他们解释。

“长海家的和从前不太一样了呢。”

“可不么,以前性子多烈,现在说话都柔声细语的。”

“长海人没了,她自己又死过一回,肯定要变的。”

“我看她当干部倒是蛮像样的呢,昨天开会往那一坐就像个当干部的,一点都不怯场。”

“……”

沈淑仪身后,总有一些社员讨论她,她偶尔还能听见一两句,没什么恶言恶语,她就当没听到。

来到大队部,以及有不少人到了,除了大队干部,小队长,还有一些主动过来的积极分子,其中就有周长清和窦海云。他们俩正站在广场旁的泡桐树下说话,身边还围着几个青年男女。

刘支书站在办公室门口,正拿着草帽当扇子扇,和几个干部在说话。

“小沈来了。”刘志书和沈淑仪打招呼。

“我来晚了。”沈淑仪说。

“你不会骑车,走过来是要慢点,不碍事。”刘支书说。

十来分钟后,陆陆续续人到齐了,干部加社员,一共有五十来个人,把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

刘支书一开口就把大家最关心的事先说了:“我们大队,从今年下半年就开始搞大包干了。有个别反对的,可以来找我,但我也把话说在前头,反对无效,你找我,我也只能劝你接受现实。”

“我们支持!”有社员说。

刘支书笑笑:“我们为什么要搞大包干,归根到底只有一个目的,把日子过得更好……我先来说说这个政策……”

刘支书又把更详细的政策说给社员们听,沈书仪发现,与会的这些人,有些人是带着本子和笔的,其中就有周长清和窦海云,两人都在认真记着笔记。

说完政策,刘支书就开始说具体的承包项目和内容,这是他们早上开会讨论出来的。

一提到这个,所有人都有些振奋,身子都坐直了几分。

刘国栋继续说:“首先,耕地是不用说的,每家每户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具体分哪个田块,到时候按各生产队抽签决定。我们大圩的田都差不多,不分什么等级,只分区域,到时候就抽签。除了田,我们大队还有养猪场,养鸡场,几个鱼塘……这些集体资产,想要承包的也可以,还有上洋河的河段也可以承包……要是谁有本事,我连大圩头上这片天也给他包去。”

刘支书的话,惹得社员一阵发笑,有人凑趣说:“包给我,我造飞机。”

说完又惹得大家一阵笑。

“承包旁的,暂时先不谈,当务之急还是田,水稻该下田了。”刘支书说,“关于田怎么分,也是大家最关心的。我们以家庭为单位,按照每家户口上的人平均分……”

会议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才散,该说的问题基本都说清楚了。

会议结束后,社员们三三两两离开,刘国栋让沈淑仪写一个章程,贴在大队部的布告栏。

这是沈淑仪到新时代第一次写毛笔字。

笔和墨都很劣质,纸也不好,但沈淑仪的字无可挑剔,她写字,整个大队部的人都围着看。

“小沈一拿毛笔,那气质都不一样了。”陈队长说。

“有功底,小沈能当书法家了。”朱会计夸道。

“等下多糊点浆糊,贴牢靠了,省得有人把我们小沈的墨宝给偷了。”刘支书开玩笑说。

几个人也就说笑了一会儿,等沈淑仪贴好章程,就各自忙各自的事了。

刘支书和陈大队带着人去重新量田,沈淑仪和朱会计要重新统计一下大圩的户籍,建新的档案。

一连忙了好几天天,起早贪黑,总算把耕地重新测量、分割好,沈淑仪他们也为全体农户重新建了档案。

这几天,也有些老顽固找刘支书,不同意搞承包。但刘支书改革之心坚决,直言到时候如果真要追究责任,全都追究他的,他愿意吃枪子。

终于到了分田抓阄这天,大队部广场上挤满了人,社员们情绪高涨,各生产队的小队长在维持秩序。

这几天,大圩的各家各户都四处打听这个大包干的事,得知全国真的很多地方都在搞,国家也支持,心里才彻底放心。加上本来一起竞争的别的大队,竟然没竞争上,一个个的就更热情了。

社员们齐聚大队部,比过年还热闹。

周长清和窦海云站在布告栏前,两人脸色都不太好,只为一件事:窦海云的户口。

马上开始分田,规矩是按照每个家庭户头上的人来分,以后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周家的意思是让窦海云和周长清立刻结婚,把窦海云的户口迁到周家来,让周家多分一份地,就算是窦海云的嫁妆。

窦家当然不同意,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地,他们又不傻,有地还能不要?两家闹得不可开交,连下小定的日子都推迟了。

窦家不愿意给窦海云撑腰,却又不肯放弃周家这门亲,就叫窦海云来哄周长清。

周长清对窦海云本来就没什么感情,要娶她本就是权宜之计,现在窦家这么不给周家面子,不把窦海云当人,周长清又不是泥捏的,心里肯定不痛快。

窦海云心里就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