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宋朝文人太会玩了
苏洵并不算一个古板的人,但是在教导儿子方面十分却十分严厉,不然也不可能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才,同时金榜题名,成为佳话。
苏轼性子豪放,有些跳脱,因此没少被父亲训斥。
这导致苏轼并不喜欢和父亲单独相处。
于是出发的时候,苏轼便蹭了李安的马车。
马车上,苏轼笑道:“子谦,相传这个惊仙楼,大宋开国没多久就建立了,至今已有百年。每年汴京的中秋诗会和上元诗会都是在那里举行的。至今已有近百年,可惜能在四楼墙壁上留下诗作的,寥寥无几。
可惜我不怎么会诗词,不然倒是要争上一争了。”
别看苏轼在后世被称为词仙,但是人家在诗词上完全属于半路出家。
当然了,作为一个文人,还金榜题名了,诗词不可能不会,只能说现在的苏轼会写,但是不精。
“哈哈,子谦说笑了,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作些诗词糊弄糊弄那些青楼女子尚可,流传千古不敢想。”苏轼摇头道。
古代有名的诗人词人,都有个共同点,基本都郁郁不得志。
苏轼的词受后世人追捧喜爱,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苏轼之所以能写下这些词,究竟经历了哪些。
却被苏轼拿来称赞一些舞姬,自然让苏洵很是恼火。
因此人家说他不怎么会写诗词,真不是谦虚。
刚刚苏轼那一段是话出自《洛神赋》,虽说曹植一个小叔子给嫂子写这种文章,有些不太合适,但是却不能否认曹植的才华。
到了宋朝经济繁荣,朝廷又优待文官,宋代官僚阶层中,有条件的官员,没有一个不蓄养家妓,这种歌妓轻歌曼舞的生活方式,强烈地吸引着很多文人墨客,并刺激着他们的创作灵感。
诗词在古代虽然受文人喜爱,但是毕竟只是小道。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好!”苏轼忍不住拍手叫好。
自然难登大雅之堂,但凡有点身份的文人都不屑去写这些。
而两個儿子在他的影响下,也对诗词不怎么重视。
至于究竟如何,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了。
一路闲聊,大约半个时辰左右,马车停了下来。
其实在李安看来,更多的是阅历。
这次诗会虽然不是官方举办,但是海文仁这种翰林学士都能来参加,可见影响力不小。
后世猜测,苏轼之所以前期没有什么诗词流传,是因为受其父亲的影响。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但是惊仙楼每层六角都挂着一串灯笼,加在一起有上百个,把周围照的宛如白昼。
说白了就是勾栏瓦舍那种地方唱给客人听的。
因为诗人词人都是感性的,当他们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就需要文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词这个东西在唐末之前一直不受重视,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唐朝人不写词。
“呵呵,到时候子瞻兄就知道了。”李安笑道。
苏轼这一叫好,打破了这份宁静,许多人纷纷看了过来。
作者是才高八斗的曹植,主人公甄宓是皇后。
舞台四周有三五成群书生打扮的人,正在欣赏舞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的入神,人虽多却十分安静。
两人和前面的苏洵苏辙汇合,往惊仙楼走去。
舞姬们身轻如燕,莲步扶风,忽如间水袖甩将开来,衣袖舞动,似天上仙女下凡尘,柳腰扭莲步动,恍若仙女沾染了凡尘气息,让人一看就移不开目光。
并不是说李安对词有什么偏见,相反诗词他都比较喜欢,并没有任何偏见。
这句诗是最真实的写照。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而这些词牌名还有个前缀,那就是教坊司。
今天惊仙楼不接待外客,只有持请帖之人才能入内。
苏家的随从上前递上请帖,门口小厮连忙堆着笑,把四人领了进去。
后来是受了挫折和打击,才开始用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苏轼哑然一笑:“子谦还打起了哑迷,那我可就拭目以待了。”
苏洵二十多岁才发奋读书,一心为了考取功名,自然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