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 迴梦逐光

第 27 章 二十七章

小说:

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

作者:

迴梦逐光

分类:

古典言情

《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好诗!”李世民赞赏道,旋即想到什么,“李贺,莫不是我李唐后裔不成?”

尉迟敬德看着李世民激动的样子,小声和旁边的李勣嘀咕,“虽然是好诗,但陛下也不用这么激动吧?”

李勣幽幽地看了一眼尉迟敬德,陛下是因为诗好而激动吗?明明是因为对方及格,且还有一颗报效朝廷的忠心。

瞧,陛下已经在想对方是不是李唐后裔。

不过这种事大家你知我知,心知肚明就好,用不着明说,李勣:“你还懂什么是好诗呢?”

这话尉迟敬德就不爱听了,他肚子里虽然没什么墨水,但这些年也被熏陶了些,他不会写诗,难道还不会看诗吗?

就算不会看诗,难道还不会看脸色吗?看大家的表情,他就知道这是一首好诗,只不过疑惑陛下怎么突然激动罢了。

尉迟敬德冷哼了一声,“爱说不说。”

唐宪宗位面

唐宪宗李纯看着天幕里那首《雁门太守行》眸底闪过一丝惊艳,问左右,“朕记得此人与韩愈相熟?”考试前后李贺和韩愈都有交谈。

“陛下记得没错,韩博士唤他为长吉。”

“李贺,李长吉。”李纯念了一遍这个名字,挥手吩咐道:“派人去查查此人下落,有此才德,又有此心,合该为朝廷效力才是。”

“是。”

李纯目光火热地望着天幕里的李贺,心中暗暗祈祷,希望这个李贺是元和五年的李贺,而不是元和五年后的李贺。

不然和他就没什么关系了。

模拟考场

【“我们来比对这两首诗创作的背景,《雁门太守行》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第二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

李贺闻言,愕然抬头。

韩愈抚摸长须的手一顿,他要是真的见过这诗不可能不记得,张固难道亲眼见到他看了

这诗,还很欣赏不成?

大唐之后的文人们:啊?怎么会有两种说法?《幽闲鼓吹》是张固收集整理的唐朝晚期奇闻怪事集,李贺是晚唐时期的诗人,张固还能记错不成?

【“而根据后世分析推测,第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觉得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

毕竟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一些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援平叛。

元和九年(814),李光颜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唐太宗位面

前一秒还在高兴的李世民笑容僵住了,“藩镇叛乱?重大战争?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

这每个字他都能听懂,怎么合在一起这么难懂呢?什么时候叛军作乱也能被称之为重大战争了?而且藩镇叛乱又是什么?

李世民神情严肃地吩咐记录的起居郎:“记下来,给朕一字不落地记下来。”

本来就在记录的起居郎:“……”陛下该不会气得神志不清了吧。

长孙无忌等人也担心道,“陛下,要不您先坐下来。”

李世民抬手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神女说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那不就是重演隋末的事吗?朕如何坐得住?”

“藩镇为何要叛乱?”还此伏彼起,那大唐得乱成什么样。

李世民直觉此事和唐玄宗有关,大唐盛世没得太快,一看就有猫腻。

唐宪宗位面

早期的李纯还是个奋发有为的皇帝,即位后一直将“太宗创业”“玄宗致理”当做效仿的榜样,听到李光颜杀得叛军人仰马翻,不由叫了声好。

李纯吩咐宦官:“去河东、河中、振武、义武查查,看看这个李光颜在哪。”

元和四年王承宗叛乱,元和五年正月,他命河东、河中、振武、义武诸镇为恒州北道招讨,若是李光颜也参与这场平叛,定在这几道节度使手下。

**

河东军

还没有被赐国姓的阿跌光颜听着天幕里爱国将领李光颜的战绩,目露艳羡,立志道:“有朝一日,某定也和他一样。”冲锋陷阵,杀得敌军

人仰马翻。

“老大,你肯定可以的,这次攻打王承宗属你战功最高……”将士说着忽然一顿,不对啊,天幕里提到的李光颜也参与了这次平叛,能被史书记下,李光颜肯定在平叛中有亮眼的战绩吧?

可这次平叛,明明是他们家老大功劳最大,若是没有老大坚持死战,最后能不能大败敌军还不一定呢。

难道老大的功劳被贪了?

……

神女的解析还在继续:

【而李贺本人是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从他的《秦王饮酒》《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等诗作就能看出。”】

曹操:“???”有我什么事?

【所以推测《雁门太守行》也是一首反对藩镇割据的诗作,那创作的背景就是元和九年。

这一年李贺决然辞去门荫的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之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

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三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忙处理公文。这么看这首诗出自这期间就不奇怪了。

这期间,李贺对仕途还是抱有希望的。所以有了千古名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但题目中这首《南园》前两句写花开……[2]“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委婉地流露出归隐情绪,也隐含着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

和《雁门太守行》时的心境已经完全不同了。

因为这个时期,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李贺的友人张彻也抽身回了长安。

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自此,遭遇了科举无望和弃文从军失败双重打击的李贺发现文武两条路都走不通,对仕途彻底死心了。

不久后病逝,时年二十七岁。”】

李贺神情恍然,虽然早就猜到了那首《南园》是失意之作,但没想过会这么失意啊!失意到文武两条路都走不通那种。

怎会如此呢?

还没有参加科举的李贺怔怔地望着投影幕布上的两首诗,内心满是茫然无措不解。

那他还要前往长安参加科举吗?

在场的大唐诗人们闻言不免感伤,没想到一首《南园》竟牵出这么多悲剧,怀才不遇,仕途不顺,国家风雨飘摇,藩镇作乱。

尤其是经历过安史之乱的中晚唐诗人,更是感同身受,心有戚戚。

【所以这题的答案可以这样写……[3]】

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仿佛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整个人都蔫了。

“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在他脑海中盘旋萦绕,挥之不去,李世民闭了闭眼,他已经能猜到晚唐会有多乱了。

李世民一字一句念道,“唐玄宗、唐宪宗,很好,朕倒要看看的李家还能出多少混账。”

说罢,从袖口里掏出一瓶药,倒出两颗服下。

后面还有杜甫和白居易的诗,一首《春望》一首《石壕吏》一首《卖炭翁》,不用解析都能看得青筋直冒,要是解析,不吃两颗药他会受不住的。

“陛下。”大臣们担心地唤了一声,要不还是传太医候着吧。

磕了药的李世民觉得自己又可以了,“朕没事。”

唐宪宗位面

刚才还听得一腔热血,觉得自己可以平息叛军作乱,解决藩镇割据的李纯如遭雷劈:“……”

这么快就放弃讨叛了吗?才三年啊!

难道将来藩镇的势力当真猖獗到回天乏术?

*

刚迁任栓校工部尚书、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充任昭义节度的郗士美:“……”

他正想整顿昭义的政务军纪,准备大干一场!

天幕却告诉他,辛苦忙碌一场,最终还是讨叛无功,告病洛阳,怎会如此?

郗士美觉得自己的梦碎了,不由哀从中来。

【接下来看第三题,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

李白在扬州听说了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后,就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根据背景,左迁的意思不是很明显吗?就是被贬、贬官。即便不知道创作背景,根据古代以右为尊,也能猜出左迁是贬官的意思。】

王昌龄:“……”唉,太白兄的诗作也太有名了,明明只是朋友间的

关怀,如今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被贬了。

李白也没想到会当着全天下的面评析他的诗,尤其是他写给友人的诗,怪尴尬的。

社死JPG。

【这道题考查的是诗词的积累和掌握程度,通过阅读以下两首诗词写出他们的作者和作者所在的朝代。

甲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创作的背景大约是在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时写的。

唐朝的黄州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湖北省黄冈市,赤壁位于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所以后世猜测应该是杜牧外放的时候,途径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这首《赤壁》。

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也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4]。】

膝盖又中了一箭的曹操:“……”我没有得罪你们任何人。

可恶,唐朝的诗人怎么回事,天天就爱把他写进诗里当反面案例。他写了那么多诗,有写诗内涵别人吗?

没有!

后世这些后生太不讲究了点。

杜牧是吧,他记住了,哼!

另一边,杜牧瞪大了眼睛,居然连他什么时候写的都能分析出来,嘶——恐怖如斯。

可是能不能不要那么直白的说出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不被重用啊!!

又不免庆幸,幸好不止他一个。

于是杜牧后知后觉发现,似乎卷子上出现的唐诗都是诗人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enmmm

三国位面,东吴阵营

周瑜:“……”东风固然重要,但他靠的可不仅是东风。

后世人写诗就写诗,怎么还喜欢内涵一下前人。

唐太宗位面

又是怀才不遇?李世民心里顿时微妙了起来,这都第几个了。

大唐后面的皇帝会不会用人啊,怎么总让忠臣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要给他啊!

武宗位面

被内涵到的唐武宗李炎问自己的宰相李德裕:“……杜牧为什么会被贬?”

李德裕沉默一瞬,语气复杂道:“杜牧有诗才,亦有将帅之才,却不适合入中央为官为相。”

“哦?这评价不可不低。”李炎来了兴趣,没有继续问李德裕,而是打算回头让人查查杜牧怎么不适合为官为相。

李德裕对杜牧的感观是真的复杂,当年杜牧向他献策,他是欣赏对方的,但对方入了牛僧孺的阵营。

况且他虽欣赏其才,却不喜其人。李德裕是个严谨的人,生活作风一向很好,很看不上杜牧放荡不羁的性格。

这样的人适合当才子诗人,未必适合为官为相。

大秦位面

秦始皇嬴政敏锐的捕捉到关键字“赤壁之战”,这个很像是历史卷会出的题,侧头吩咐刀笔吏,“这句划重点。”

看来这语文书也必不可少啊,大秦没有的东西太多了。

……

【我们来看乙词,这首词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下面还考了对划线句的解释,此处指的是战争过程中,故排除AB;

马作的卢意为战马像的卢马,毕竟的卢马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马,当然不可能出现在宋朝,排除D,所以最后选择C。

最后一问,考查的诗歌主旨的理解。

甲诗中,作者写东风成就了周郎,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抑郁不平之气,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5]

乙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可怜白发生”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所以“可怜”一句应该是道尽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英雄之悲。[6]】

作者有话要说

赶榜赶得手抽,我写不动了,明天这本再双更

。这章还有内容没写完,明天再修。

[1]报君黄金台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