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霜白月明

第 203 章

小说:

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作者:

霜白月明

分类:

衍生同人

第 203 章 “ 第 203 章

石头村是定城外的一个小村落 , 刚好位于平山村去往府城的必经之路上 , 比平山村离府城更近 。

按理说 , 靠近大城市的村落 , 天然的更具优势 , 一般都会发展得更好一点 。

多年前 , 平山村人就曾占着能一日来回府城这个优势 , 早出晚归 , 卖点土特产 ,

日积月累 , 很是能改善一点生活 。 连李小寒的起家 , 也是府城开始 。

但这不包括石头村 , 无他 , 石头村名副其实 , 是一个遍地石头的村落 。

若是大块石头还好 , 采石为生也不失为一条活路 。 可是石头村就是普通的细碎石头 , 既不够大块齐整 , 也不够漂亮夺目 , 除了能整点路 , 丁点用都没有 。

这样的石头村 , 最好的田地 , 细细梳理过之后 , 也只评得上三等旱田 。

田地贫病便算了 , 石头村还不靠近河流水源 , 只能打井 。 在农耕时代 , 没有就近的水源光靠挑水想要种好田 , 那就是天荒夜谈 , 累死村里壮丁也做不到 。

因此 , 石头村里人人穷得叮当响 , 永远都是勒紧裤腰单饿得两眼发光 。

幸而祖辈相传 , 村里汉子多多少少有一点猎户的手艺 , 靠着一起互相帮忙狩猎山里的猎物 , 艰难的维持生活 。

但是 , 这都是当年了 , 如今的石头村 , 可不再是旧日模样 。

从远处看石头村 , 最先入目的便是各处房屋井然有序 , 道路宽阔平整 。 青砖灰瓦 , 屋檐错落 , 纵有几家还是半砖石半泥石 , 也是整整齐齐的好房屋 , 跟当年的茅草屋相比 , 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

最重要的是 , 人声鼎沸 , 车马来往 , 生机一片 , 一看就是一个繁华富足的好地方 。

别说外人 , 即使石头村的考住户也不敢相信 , 曾经穷到以为永远吃不饱肚子的石头村人 , 居然也有这样的一天 。

而这 , 不过是经历了短短三年时间 。

这三年里 ,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

村口最前那家屋舍前 , 一个头发灰白穿着褐色棉布衣裳的考姬看着眼前之景 ,

有一点走神 。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

不过是来往平山村的商队越来越多 , 他们跟着在村里开了些客舍 , 在屋后山里种了些药材 , 然后就 …...

“ 者人家 , 这里能住店不 ?“ 一匹快马从前面疾驰而来 , 马上的汉子满脸风尘 ,

着急朝着者妙问道 。

“ 有的 , 有的 , 我们有三间大床房 , 还有三间大通铺房 , 不知宪官你要几间 ?

回忆中的考姬被打断了沉思 , 脸上堆阿玛尼了笑容答道 。

马上来容眉头略皱 , 似乎不是很满意 , 不过停顿片刻 , 还是妥协了 , “ 这几间房我们都要了 。 准备三十人的食物和水 , 我们的人半个时辰后到 。“

说罢 , 爽快扔下一块碎银子 ,“ 我姓赵 , 这是定金 。“

至于怕不怕被吞了定金 。 嗜 , 他跑定城平山村这一带多少超了 , 路上的村落不说一清二楚 , 也是心里有数 。

石头村的这些容舍 , 都是自家屋子格出来的 , 通家大小都在这里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

再说 , 这定城附近吧 , 做生意有一点好 : 稳 !

往来路子稳妥 , 据说用军队狠狠镇压过山匪 , 一路上安生得很 ; 货物的价格稳定 , 波动不大 , 他们不必忧心遇到临时涨价 , 不赚反亏 ; 这里的人做生意稳当 , 偷蒙拐骗不是没有 , 但比其他的地方少许多 , 一旦被证实了 , 他们当地官府还会出面处理 , 为他们这些外地容商主持公道 。

因此不仅他们这些外地客商不怕 , 本地人也不会为了这丁点碎银毁了自己的名

声 。

「 好咧 , 赵考爷 。 “ 来人手上有准头 , 考妙不费力的接住了 。

“ 我家叫石全家容舍 , 你来我们家准没有错的了 。 虽然附近也有许多村做客舍生意 , 但是咱石头村的路是最宽敞最平整的 , 不管是去平山村还是去府城 , 都方便待很 。 房屋也是新建的 , 住着舒服咧 。 若不是我家昨天刚走了一批客人 , 这几间房都空不出来 。 虽然说是挤了点 , 但是现在咱们王爷 , 哦 , 瞥我这记性 , 陡下即将迁都回城后 , 这人是越来越多了 , 哪里都挤 。“

石全就是这个考姬死去考头子的名字 。

「 可不是 , 这人真的太多了 “

马上的赵考爷附和道 , 倒没有急着走 , 顺便探听一下消息 :“ 你们这离得近 , 那平山村外的药集 , 还是后天没有变吧

。“

“ 没改 , 他们一直是逢五开集 , 若非暴雨雪天 , 基本不会改期 。 李姑娘说了 , 不能让你们干里奔波而来还要空担惊受怕 , 时间和价格都不会变的 。 咱们这所有卖药材的人都听李姑娘的话 , 赵考爷你就放心好了 “ 老娱满脸自豪的回答道 。

「 李姑娘自然是信得过的 。 要说还是你们这里好 , 药材最多最好 , 规矩也分明 ,

咱们做生意的不必要时常担心这涨价跌价 。“

来人满是风尘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 可不是 , 不是咱们自夸 , 大家要买药 , 来咱们这里是再没有错的 。“

考姬笑得满脸自豪 , 又保证道 ,“ 赵考爷你放心 , 你们一路赶来 , 待会咱们必定帮你们食水备好 , 让你们好好歇一歇 , 后天再去买药 。“

“ 麻烦了 。“

商人一抱拳 , 然后调转马头疾驰而去 , 不是他客气 , 而是这定城附近 , 真的是家家户户种药养白蜡 , 说不准这者妙家刚好有他需要的货 。 和气生财在这里是真的 。

见那起码的商人飞驰而去 , 考娱连忙往村里走 。

他们这村落是按照规划建起来的 , 丁字形大路两边人家 , 中间一竖进去 , 考姬家就在竖形进去第三家 ,“ 四弟妹 , 儿媳妇 , 快 , 我接了一帮大容 , 足足三十人 , 半 “

小时候到 。“

一时间 , 屋子里正忙活的几个妇人都停下了手上的活 , 目露惊喜 。

“ 哎呦 , 这段时间生意可真好 , 咱们家才空了一天 , 马上就来人了 “

一个略约莫五十岁的妇人笑开了花 ,“ 快 , 咱们动起来 , 打扫的 , 熬粥的 , 摘菜的 。 活计来了 “

钱来了 。

屋里走出几个不同年纪的妇人 , 笑着忙活开了 。

而考娱搭把手之后 ,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 , 则继续回到村口 , 等待客人来的时候带路一一她年纪最大 , 年轻时又没有养好 , 因此被分配了最为轻松的活计 。

这是几家人一起合伙办的客舍 , 没办法 , 当年太穷了 , 村里除了极幸运的在深山里打猎的十来个壮丁 , 其他的都被朝廷拉走了 , 剩下些老弱妇孺 。

如今虽然是钱多了 , 但是一起干习惯了 , 也分不开了 。

考姬快步往村口等宪人 , 她来得稍早了些 , 客人还没到 , 不由得又出了神 。

这好日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 要说起来 , 那一定得提三年前的那个冬天 。

那个初冬来的时候 , 凛洪得让人绝望 。

家里钱粮被征走了 , 成年男丁也被朝廷征走了 , 后来传回来消息人都没了 。 因为是被朝廷征走的 , 连个抚恤都没有 , 全村就剩一帮绝望者幼妇孺 。

幸得当时他们村帮平山村点烽火报信 , 得了几瓶大蒜素 。

这种好东西 , 她们自己是舍不得用的 , 咬咬牙 , 全拿去城里买了高价 , 才买得了救命的粮食 。

她们村里有个考嫂子 , 是从平山村嫁到这边来的 , 爹娘早没了 , 连兄弟都走了 , 听说了当时朝廷大军抓人的时候 , 平山村李氏一族给求上门的出嫁女送了些荚材 , 还教了认药 。

这个者嫂子舍了一张考脸 , 回娘家找侄儿求助 , 就愚认点药材看看能不能卖点钱 , 起码能把孩子们糊弄着养大 。

谁料这个侄儿是极好的 , 帮她求情让她去学了 , 又刚好遇到了李姑娘 , 李姑娘说她们村位置极好 , 来年春若有客商来 , 可以将自家的屋舍租出去赚一些银钱 。

还有若她们拮到了药材 , 最好也留一点根茎种子 , 自己种在山地里 , 当庄稼一样伺候 , 来年便会再长开来 。

不要怕种的人多 , 种的人多了药商才喜欢 。

当时大家都不怎么相信 , 她们这山疙瘩的地方从没听说药商来过 , 再说当时世道乱糟糟的 , 哪里还有什么商人 。

但是 , 没办法 , 她们除了这一条路没嗜路子了 , 再说李姑娘是有大本事的人 ,

骗她们这些人干什么 。

于是半信半疑的干起来 , 谁料来年春的时候 , 竟然真的是渐渐有客商来了 , 不过都是冲着平山村来的 。

平山村不留外人 , 据说是因为族里秘方太多 , 还向客商推荐了她们这些村的宰舍 。

刚开始的时候是极不顺的 , 客商都看不上她们的村的茅草屋 , 嫌弃住得不舒服 。 不过畜牲草料饮水 , 客商还是愿意停下来稍作休息 。

她们村里地多为旱地 , 没多少壮丁也种不了多少田 , 但是把石头慢慢整平了 ,

向府衙申请开客舍 , 居然很适合 。

慢慢的边做边建打出了名声 , 生意都

好起来了 , 成了如今这样子 。

自从那次之后 , 村里考嫂子有心跟娘家侄子打好关系 , 其实不止外嫁女 , 许多

沾亲带故的人家都回去学采药种药 , 平山村李氏一族也一样的教 。

还经常劝说响们定城附近多山地坡地 , 适合混合药林种药 , 不要怕种多了没人收 , 种多了才会形成集聚效应 , 才能吸引人 。

如今果然是像当初说的 , 这一带林里种杜仲树 、 白蜡树 , 树下种白茨 、 广芝香等等 , 吸引了一大批一大批的药商过来 , 硬是在平山村外逢五日形成一个药材集市 。

不止药材商人来了 , 白蜡商人也来了 , 各种各样的商人 , 带走了定城有的药材白蜡 , 带来了定城需要的粮食银钱 。

人流多了 , 收入便不止种药材这一个路子了 , 开容舍的 、 卖饭食茶水的 , 帮忙带路做中介的 …...

就是从那时开始 , 他们慢慢活过来了 。

回想以前 , 考姬不免又走了神 。

从前村里的壮丁 , 被朝廷征走的那一批人全死了 。 但早先王爷征兵那一批 , 有几个居然侥幸活了下来 。 如今传来消息说会随着陛下迁都回来 。

活着就好 , 能回来便好 , 一切都好起来了 。

果然是人年纪越大想到越多 , 老姬想着想着 , 眼里微微涨润 , 总觉得这样的好日子 , 从前梦里都不敢想过 , 却偏偏自己得到了 。

幸而一阵马蹄声车轮声惊醒了者妙的胡思乱想 , 她连忙提起精神 。

“ 考人家 , 我们的房间食水准备好了没有 7“

赵姓商人带着自己的小商队来了 。

「 好了 , 好了 , 客人们随我来 。 “ 考妙连声应道 , 把人往自家客舍里带 。

忙碌了半晕 , 帮忙安置好牲畜 , 摆放好货物 , 终于将这一批宰人安顿好 。

又过了两天 , 便到了逢五药材集市了 。

一大早的 , 天还没有亮 , 石头村里所有的容舍都亮起了明亮的蜡烛 , 如今除了香薰蜡烛 , 普通的白蜡已经是定城家家户户中常用之物 。

反正自家多多少少都种着白蜡树养着白蜡虫 , 几年生养如今树壮虫肥正是大收获的时候 , 最普通的人家 , 也舍得将那一等二等三等白蜡卖出去后 , 给自己家留一些四等五等的白蜡自用 。

更何况开客舍的 , 蜡烛更是不能省 , 若是黑漆漆的灰蒙蒙的 , 让客人看了多不爽 。

果然这明亮的白蜡让早起的赵姓商人一行心情颇好 。

如今是七月底 , 天气还热得很 , 吃饭的桌子便摆在了堂屋前 , 既宽敞又凉爽 。

「 赶紧的吃饱了早饭 , 留几个人看着自家东西 , 其他人跟着我去药集 。“

「 大哥急什么 , 惯例不是怕早起露水弄涨药材不美 , 巳时才开售么 。“

“ 你真的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 虽然说巳时才开售 , 但是这附近的人家辰时后就开始陆陆续续摆货了 , 你不会慢慢逛着看人家摆货 , 有合心意的一开售就马上定下来吗 ? 1“

“ 是 , 大哥说的有理 ! 果然还得靠大哥有智慧 。“

“ 说啶也没用 , 赶紧的 。“

一堆大汉呼啦呼啦的吃早饭 , 吃完整理了钱银车马 , 紧赶慢赶的往平山村赶过去了 。

一路上遇到了许多的车马 , 有那空着车架的车队 , 也有用油毡布包着的药材的附近村民 。

很快的到了平山村正门口 , 远远便看到了一个环绕的半圆形土围墙 , 坚固 , 厚实 , 只在中间留一道进出的高大木门 , 看着就有安全感 。

这还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墙 , 据说当年平山村李氏一族就靠这这土围墙挡住了朝

廷乱军 , 保住了自己的秘方 。

想一想 , 时隔日久仍然是热血沸腾 , 咱们这些平民百姓也不是随意欺压的 。

正门前沿路一片平整的空地 , 已经有不少的人井然有序的挂起油毡布 , 摆起了东西 。

这一队商队带着护卫一路走过去 , 越看越觉得这药集货色越来越好了 , 来这里果然是最正确的 。

“ 这位兄台 , 你这干薄荷不错啊 , 叶肥根壮 , 色泽墨绿 , 是上等货 。 准备买多少钱一两咩 ?“

商队看见一户人家摆放的干薄荷十分好 , 便赶紧上前问价格 。

干薄荷如今可是极畅销的药材 , 熬出来的薄荷油可是好物 : 万金油的最主要材料 、 可以制成最受读书人喜爱的薄荷味香薰蜡烛 、 也有许多人喜欢留着冲泡饮茶 。

“ 谢谢这位客人盛赞 , 可惜今日这批干薄荷早前已经被预定了 , 如今正等着人来提货呢 “

携货的汉子笑呵呵 , “ 宰官要不要预订 , 十日

之后我家还能再出一批 , 不是我自夸 , 我家的薄荷绝对是顶尖的 , 保证跟这个品质差不了 “

“ 那算了 , 十日之后我来不了 。“

宰商带着几分可惜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