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清穿之种地日常 迷途未返

第 11 章 五福晋11

小说:

清穿之种地日常

作者:

迷途未返

分类:

穿越架空

给西瓜育苗这事,胤祺终究还是没有赶上,转天一大早他就被康熙派出京城办差去了。

当胤祺身边的太监过来告知安清时,她心里不禁泛起了一阵嘀咕,这到底是什么重要的事啊,大婚三日婚假都还没过完呢,就把人拉回去上班?

啧~不得不感慨,康熙真是拿自己儿子当驴使啊,像胤祺这种还不是太被看重的都这样,可想而知那些他看重的儿子平日里得多忙。

可见皇子皇孙也不是这么好当的。

安清等了胤祺几日见他还没回来,也就没再等了,毕竟农时不等人,耽搁不起。

育苗这活对安清来说实在算不上难,就是稍稍有些繁琐,但在忙活了一上午后,也总算是大功告成了。

立夏刚过,这京城的天已开始有些热了,平日里不动还好,但像安清这样来回折腾了半天的,里衣早已有些汗淋淋的,贴在身上很是不舒服,必是要梳洗一番才好。

宫女烧好热水,提到了浴房,她痛痛快快洗了个澡,连着头发也一并给洗了。

古代可不比现代,头发长还没有吹风机,洗起来麻烦,晾干则更是件麻烦事。

安清这边一从浴室出来,紫苏就带着个小宫女捧着一叠帕子过来了,两人轮换着给她擦拭头发。

今个日头不错,擦拭了大半干后,她便窝在耳房窗边的藤椅上晒头发,阳光晒的人昏昏欲睡,安清不知不觉便闭上了眼睛,

等她再次醒来时,身上不知何时盖上了一条羊绒毯子,感觉身上有些热意,她随手把毯子掀开了一块。

紫苏在外间听到动静,掀帘进来,“福晋,您醒了啊,春晓已经让人把大地窑给砌好了,正在热炉子呢,您要不要去看看?”

安清顿时来了兴致,披了件衣裳便出去了。

她过来时,院里一群小太监小宫女正围着春晓身边叽叽喳喳说了不听,春晓脾气温和,人缘一向不错,大家都不怕她。

“春晓姐姐,这炉子瞧着可真奇怪,是科尔沁特有的吗?”

“你真笨,春晓姐姐说了,这不叫炉子,叫大地窑,也叫面包土窑。”

“哇~好香啊,比御茶膳房大师傅做的糕点还香!”

……

春晓一转身看到安清过来了,眼睛倏地亮了:

“福晋,我做了蜂蜜小面包,这就起炉了,你快来尝尝。”

太监和宫女们看到主子来了一窝蜂都散开了,虽说他们福晋瞧着和气,但在这宫里该有的规矩却是不能忘的。

这大地窑是春晓让小太监来福拿着银子去造办处请工匠过来搭建的,来福之前就在造办处打过杂,同那里的人熟络,再加上银钱给的足,干起活来自然是没得说。

图纸之前就有,当初在科尔沁时春晓也全程盯着垒过,操作过程自然是十分顺利。

安清像老领导视察似的,晃悠着绕着面包土窑看了一圈,然后大手一挥,表示很满意,并对他们的办事效率进行了嘉奖。

没过多久,热炉的第一炉蜂蜜小面包终于出炉了,安清捏了一个尝了尝,外皮焦焦脆脆,里面则相对松软,有蜂蜜的清甜,也有牛奶的奶香,说句口齿留香也不为过。

嗯,不错不错,春晓的手艺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福晋,您还想吃什么,奴婢今儿都给您做。”春晓笑呵呵道。

安清想了下,正好连着忙了几日,这会总算闲了下来,也是时候去宫里表表孝心,刷刷存在感了。

她这初来乍到最应该做的是低调,但身为皇子福晋,该有的礼数还是要做到位。

旁的不说,那日太后因着同族关系待她亲厚,她也不能不知好歹,接下来如何把这份亲厚延续下去,便要由她这个小辈去努力了。

再者,胤祺在太后膝下长大,于情于理,她这个孙媳妇都要主动与之亲近些才是。

安清交代春晓做一些科尔沁那边的糕点,“再做些奶皮子卷吧,各个口味都上来一些,待会我去趟宁寿宫。”

春晓立马明白了安清的用意,丝毫不敢懈怠,拿出了一身的本事,就怕给主子拖后腿。

安清也没闲着,既然要出门,自是要收拾一番,换上一件崭新的绣花鸟蓝色旗装,让梳头宫女梳了个两把头,旗头上装饰着点翠,最后还不忘特地戴上了太后那日赏的那套头面里的赤金钗。

大功告成后,等她再次从屋子里出来,春晓这边也准备的差不多了,除了糕点外,她还煮了一壶茉香芋圆奶茶。

蒙古人多喝咸奶茶,加肉加盐加炒米的那种,安清最初适应了好久,还是喝不习惯,也就不再勉强

自己了,甜奶茶咸奶茶,各有各的好,爱喝什么喝什么呗,多大点事。

安清带着孝敬来到宁寿宫时,太后才刚歇响起来,听到小太监过来禀报老五媳妇来了,她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哎呦,太后您这是还没适应突然有孙媳妇了啊。”乌兰嬷嬷拍着大腿笑道。

她是太后身边的老人了,当年跟着她从科尔沁嫁进了这皇宫,主仆两人朝夕相处了几十年,感情很是深厚,私下里也经常会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太后瞪了她一眼,“胡说什么,哀家可早有孙媳妇了。”

太子妃、老大老三老四的福晋,哪个不是她的孙媳妇。

乌兰嬷嬷笑着把太后扶起来更衣,“对对对,瞧老奴这张嘴,太后您是有福之人,少什么也少不了孙媳妇呀。”

话虽这样说,但两人心里都清楚这满宫的皇子阿哥,在太后心里,哪个又能比得上五阿哥,怕是太子这个嫡孙都未能及啊。

俗话说爱屋及乌,老五媳妇在孙媳妇这行列里也注定是不一样。

太后在更衣,安清则被宁寿宫的小宫女领进了正殿喝茶,屋内也没旁人,闲来无事,她便四处打量起了屋内的陈设。

打眼望去屋内东西并不是很满,但一应摆件却皆是不俗,紫檀山水画片大屏风、黄花梨镶紫檀松鹤纹大宝座、嵌珐琅彩的绣敦……还有旁边那六角紫檀大花几上摆着的青花海水釉里红云龙纹梅瓶。

无一不都是低调中彰显着气派,不奢靡也不清冷,恰到好处。

安清不由在心里生起了一抹敬佩之意。

康熙自幼丧父丧母,是由奶奶孝庄太后抚育长大,并辅佐其称帝登基,而太后这个嫡母于康熙而言,一无血缘关系,也无抚育恩情,更无社稷辅助之功,但却偏偏能得到康熙的敬重,而这份敬重一维持就是几十年之久,太后也倚仗着这份敬重,没少享福。

要知道康熙可是历史上有名宅不住的皇帝,一年到头最喜欢的就是往外面跑,除了一年一度的塞外巡,还有北巡到盛京,西巡去到山西、陕西等地,更有六次下江南。

这种时候,但凡条件允许,康熙都会带上太后这个嫡母随行,天南地北的可没少跟着旅游啊。

当然,古代皇帝要以孝治天下,他这般所为是有做面

子的成分,但若真只是做面子工程,又何须做到如此。

太后凭借的怕正是这份‘恰到好处’吧。

在来这紫禁城之前,安清对太后在后宫之事便有所耳闻,她虽为这后宫名义上最大的官,但却鲜少理事,除了嫔妃日常的请安外,其他事皆不过问,皇上爱宠幸谁宠幸谁,爱罚谁罚谁,从不仗着嫡母的名头管东管西。

前朝事务更是一概不插手,包括她娘家的人,皇上是赏是罚,是重用还是冷落,她皆不干涉,乐得做个乐知天命的老太太。

这般有分寸感的嫡母,安清觉得换成任何一位想有所作为的帝王,怕是都会敬着些吧。

乌兰嬷嬷扶着太后过来时,安清已经喝完了一壶茶,她忙起身请安行礼,太后受完礼后,便让安清坐在了身侧。

“等急了吧。”太后身着栗色底绣祥云纹常服,一只手搭在旁边的案几上,笑的很是慈祥。

安清笑着回道:“不会,都怪孙媳愚笨,也没看着点时辰,平白扰着皇玛嬷休息了。”

太后摆了摆手,说道:“无碍,平日这会早都起身了,只今日惫懒了些。”

安清笑了笑。

可能因着信佛的缘故,太后身上有股子淡淡的檀木香味,莫名让人心安。

“今日孙媳身边的宫女做了些科尔沁的点心,孙媳便想着拿来给皇玛嬷尝尝。”

她话音刚落,旁边的宫女就把安清方才带来的糕点都端了上来。

“呦,五福晋怎知太后午时膳食用的少,”乌兰嬷嬷对安清的印象不错,乐得给两人缓和气氛,“莫非这就是话本子上说的心有灵犀?”

太后笑骂了她两句,让她不会用典故就别瞎用。

她一老婆子和人家小姑娘心有灵犀什么。

安清被打趣了也不羞,反而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孙媳觉得嬷嬷说的对。”

乌兰嬷嬷顿时乐了,那爽朗的笑声似要穿透整个宁寿宫,太后也不由跟着笑了起来。

看着案桌上那几盘熟悉的点心,太后顿觉窝心,是有些日子没吃了,她的目光又落在一个盘子上,不禁咦了一声。

“这盘是什么点心?”太后迟疑了一瞬,“外皮瞧着倒像是奶皮子。”

安清笑着回道:“皇玛嬷好眼力,这个孙媳

叫它奶皮子卷,就是用奶皮子卷上些果干蜜饯之类的,皇玛嬷尝尝,孙媳觉得还不错。”

太后微微颔首,随即夹了一小块尝了尝,边吃边点了点头。

嗯,不错,口感上有奶皮子的绵滑细腻,奶香浓郁,蜜饯捣碎的果酱,酸酸甜甜的,搭配在一

【预收文《清穿之康熙的公主不好当》,求收藏~】本文文案:安清一朝穿越,从农学院博士成了清朝康熙年间突然被指婚给五皇子的蒙古格格。看着紫禁城高高的城墙,安清忍不住扶额叹息,这满宫的人,哪个不是心眼密的像筛子一样,在他们面前,她就是妥妥傻白甜啊。不过,好在安清运气不算太差,被指给了没有参与夺嫡的五阿哥胤祺,娘家又是科尔沁最得力的一支,备受康熙器重,反正宫斗是不可能宫斗的,关上门躺平过自己的富贵日子它不香嘛。于是,在侧福晋格格们为了争宠用尽手段时,安清吃吃喝喝种种地。在妯娌们忙着各种秀贤惠表孝心时,安清吃吃喝喝种种地。在各皇子忙着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时,安清拉着胤祺一起吃吃喝喝种种地。但谁知,就是安清这么个满宫都没放在眼里的人,不仅随手救活了祭祀用的意味着祥瑞的极品牡丹,还解决了令古今帝王满朝文武头疼不已的‘稻瘟病’‘鬼麦’等农作物病虫害难题,更别提,她那庄子里接二连三出现的高产农作物了……许多年后,民间乡野之中流传着一位盛名远扬的‘农神娘娘’,成千上万的百姓主动为其立碑,据说这位‘农神娘娘’是位紫禁城中的金贵人儿,但却偏偏常年流连在田头地间,只因她说……想让天下的孩子都能吃饱饭。*胤祺自幼在太后膝下长大,深得老太太影响,打小就是个宽厚仁善、不喜争斗的性子。但自古皇家最躲不掉的就是争权夺利,面对着父子不和、兄弟阋墙、党派纷争,胤祺左右为难,如履薄冰,心里更是日夜煎熬着。直到安清来到他的身边,渐渐的,她的淡然随性,一颦一笑,皆成了他的救赎。至此之后,他竭尽心力在这场权力斗争的刀光剑影中全身而退,只为能让她过上平安顺遂的生活。三餐四季,春种秋收,看着田野间层层麦浪,再回头看看身旁的妻儿,胤祺心里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平静。———预收文《清穿之康熙的公主不好当》,文案如下~众所周知,大清的公主基本都逃不掉抚蒙的命运。塞外的苦寒,边疆的黄沙,不知埋葬了多少紫禁城柔弱女子的一生。林诗安一朝穿越,成了康熙朝五岁的小公主母妃早逝,刁奴欺凌,吃不饱穿不暖,还随时有小命不保的危险在这偌大皇宫里,简直就是活脱脱的边缘小可怜林诗安无语望天,抚不抚蒙的先放一边,那都是以后的事了,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当务之急是要如何活下去。深宫生存第一步,抱大腿之必不可少,且越多越好。于是,旁人御花园争宠,林诗安御花园找爹,旁人上书房求学,林诗安上书房认哥哥,闲来无事她就在满宫中溜达,今日偶遇太后,明日邂逅贵妃,她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