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其他 > 重生70,开局被分家 老人新书

第332章 这条路行不通

小说:

重生70,开局被分家

作者:

老人新书

分类:

综合其他


这时候肯定有人会说。
既然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为什么不去做生意,做生意的挣钱速度肯定比在家里种田跟养猪快的多。
陈伟南一开始也有这种想法。
现在的县城已经出现很多小商小贩,陈伟南也考虑过把生产队一些东西送到城里面去卖,赚取差价。
或者跟其他小说中写的那样,把自己在农村低价收购的泥鳅跟黄鳝送到水产公司换钱,一次就能挣几十上百块钱。
加上他有自行车,做这种生意也很方便。
但事情远比大家想象中的要困难,因为世上头脑聪明的人不止自己一个,而且陈伟南除了认识公社收购站的王兵,并不认识其他大领导。
在没有任何资源跟关系的情况下,想要靠做生意挣大钱,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几天前他去水产公司问过收购各种鱼获的事儿。
改革开放以后,水产公司确实已经开放了各种鱼获的收购,但为了保证质量,他们只收几个固定商贩送来的鱼获。
而这几个固定商贩无一例外都是水产公司各级领导的亲戚。
除非陈伟南的关系比那些人还要硬,否则几乎没有可能虎口拔牙,拿到水产公司供货商的资格。
至于把自己在生产队低价收来的鱼获送到菜市场进行散卖……
确实能卖出去,但销售速度非常慢,而且市场上的竞争者非常多,忙活一天下来能挣两三块钱就谢天谢地。
这点儿收入还不如在家里种田,搞养殖。
这时候肯定又有人会问,既然水产公司只收固定客户的鱼获,那主角大规模养殖出来的生猪跟山羊能卖出去吗?
答案是肯定的。
鱼获不同于猪肉跟羊肉。
相对于没啥油水,而且做起来还特别耗油的各种鱼获,城里人更喜欢吃猪肉跟羊肉。
不管是肉联厂还是收购站,只要把生猪送过去,全部高价收购。
哪怕是已经杀好的猪肉,送到菜市场也会在短时间内一抢而空。
漳县县城有十多万人口,哪怕一个人一天只吃一两肉,加起来也是一万多斤猪肉,折算成生猪的话就是上百头,一年就是三万多头生猪。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对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一年十万头猪都满足不了县城老百姓需求。
这还不算农村一二十万老百姓对猪肉的需求。
哪怕他们的需求量比城里人少,但农村人口比城里人多,一年下来消耗十万头猪应该不算多。
加起来就是整整二十万头猪。
把整个漳县养殖的生猪全部加起来都不到十万头,更别说二十万头生猪的消耗量了。
而这还不算漳县每年送到市里的生猪。
市区人口更多,猪肉消耗量也越大,全部加在一起,漳县的生猪缺口最起码有二十万头。
就算未来的漳县大规模发展养殖业,想要补齐这个缺口也要好多年。
所以陈伟南才坚信未来十年内自己养殖出来的生猪跟山羊不愁销路。
只要养出来就能卖出去,而且还能卖高价。
毕竟现在的猪肉属于供小于求,主动权掌握在卖家手里。
…………
跟昨天的分田大会相比,今天的生产队大会更加热闹。
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儿,全都一脸跃跃欲试,想从生产队多买点儿农具跟牲畜回家。
各种农具的拍卖价格非常低,也没有太多社员竞价,毕竟去供销社买一个新的农具也花不了太多钱。
生产队卖的农具都是五六成新的,只要手里不是特别缺钱,或者生产队售价特别低,大家宁愿去公社买新农具,也不想买一个快坏了的二手农具回家用。
当生产队卖完所有农具,开始卖耕牛跟各种牲畜,大会一下子进入高潮。
“社员同志们,现在要卖的是生产队第一头耕牛……”张队长站在主席台上,意气风发介绍道。
“这头耕牛已经五岁了,正值壮年,拉回家就能耕田,还能拉车……属于咱们生产队最好的一批耕牛,有想要的社员可以开始报价了……”
“五百块钱……我出五百块钱买这头耕牛……”一个社员不等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