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礼后,清河崔氏门楣愈发显赫。
一时间崔府门前车马不绝,贺礼堆积如山。崔太傅在朝中地位水涨船高,连带着崔氏一党在朝中话语权都愈发举足轻重。
然而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且说萧承懿在礼部观政期间力排众议,说服一众守旧老臣,成功将祭品中的“犊”换作“少牢”。此事看似微小,却因体恤民情而深得皇帝赞许。大典当日,天朗气清,仪程井然,皇帝龙颜大悦,当朝嘉奖萧承懿“务实敢为”,更称其“有仁君之风”,将部分吏部考课之事交由其协理。
一时间三皇子风头无两。
此消彼长之下,东宫一党渐显颓势。
太子虽仍监国,处理政务却屡屡受制。先是春耕时令有误,致京畿三县秧苗冻损;后又有河工银两账目不清,工部与地方官员互相推诿,进度迟缓,遭御史弹劾。虽查无实据,却已损及声望。最终几件差事办下来,不仅未见功绩,反而落得个“优柔寡断”的评语。
故而原本因崔家女及笄礼而甚嚣尘上的东宫选妃一事,也因此悄无声息地搁置下来。只留下满座看客面面相觑,各自心怀鬼胎。
这日早朝后,皇帝独留萧承懿于御书房议事。窗外春雨淅沥,打湿了庭前新发的海棠。
“前月春祭之事,你做得甚好。”老皇帝合上手中奏疏,目光落在案前静立的儿子身上,“朕听闻,杨直方那老古板为此气得告了三日病假?”
萧承懿垂首恭谨道:“杨大人恪守古礼,其心可昭日月。”
皇帝轻笑一声:“你倒是会替他开脱。”略一沉吟,指尖将案上另一叠文卷轻轻一点,“吏部考课,进展如何?”
“儿臣已初步核察京官三百七十二员,汰除冗员二十七人,举荐才俊十六人。”萧承懿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录,双手奉上,“此乃名录,恭请父皇过目。”
皇帝细细浏览。过了半晌,忽地眉头一皱:“周长龄之子周崇也在举荐之列?”
“是。周崇虽为新贵子弟,然才学俱佳,于户部观政期间表现突出,堪为栋梁。”
皇帝意味深长地看他一眼:“你可知周长龄与杨直方势同水火?”
萧承懿道:“为国举贤,当唯才是举,不问门第。”
“好一个‘不问门第’。”将名录轻掷案头,皇帝不置可否,半晌才又笑了一声。“朕倒想知道,这个唯才是举,究竟有几分真才。”
萧承懿拱手应是。
“这几日可还忙得过来?”皇帝靠上龙椅背,“早知这般琐事缠身,朕便应当给你多派两个帮手。”
萧承懿道:“父皇关怀,儿臣感激不尽。众臣同心协力,儿臣倒也应付得来。”
皇帝轻哼一声:“你若当真应付得来,谢家那小子又何必向朕请旨,说要去吏部为你分忧?”
萧承懿:“......儿臣惶恐。”
“他心思不在朝政上,朕知道。”老皇帝摆摆手,话锋一转,“对了,长信宫那丫头......”
不待老皇帝话音落下,萧承懿眸底微澜骤起,旋即平复:“儿臣不知。”
“不知?”皇帝眉梢微挑,似笑非笑,“朕可是听闻,她及笄礼上,你送了她一册《女则》?”
“礼尚往来而已。”萧承懿答得滴水不漏。
皇帝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不再追问,转而道:“太子选妃一事搁置,朝中多有非议。你作何想?”
“皇兄婚事,关乎国本社稷,儿臣岂敢妄议。”
“是不敢,还是......”皇帝目光如炬,神色不似方才那般温和,御书房气压陡然乍沉,“不愿?朕听闻,太子近来出入长信宫给太后请安,颇为勤谨。”
萧承懿面上不显分毫:“皇兄至孝,常去给皇祖母请安,乃分内之事。”
皇帝盯着他看了许久。末了,忽地叹道:“你啊......”
话未说完,外头传来内侍通禀声,道是杨直方求见。
“儿臣告退。”萧承懿躬身。
春雨连绵,滴漏声响清脆。
走出御书房,春雨扑面而来。一路曲径回廊,他站在廊下,眼向下瞥,是雨水洗得发亮的宫砖。思绪却不受控地飘向长信宫那日凤冠霞帔下的,惊鸿一瞥的浓烈红妆。
“殿下。”
谢珩那惯常带几分戏谑的声音自身后响起。他转眼就见人撑一柄油纸伞踱近了,伞面微倾过来,替他遮去一片斜来的雨丝。
“世子怎在此处?”
“自然是来等殿下啊。”谢珩眉目一弯,避重就轻,“听说殿下近日在吏部大刀阔斧,裁撤了不少尸位素餐之辈。小爷我特来道贺。”
萧承懿不置可否,抬步与他并肩踏入雨帘。
春去秋来。
庆云二十八年秋,长信宫中。
崔明禾最近颇为苦闷。
“姑娘,您好歹尝一口。这银耳莲子羹,奴婢吩咐小厨房守着砂锅煨了整两个时辰,就盼着您能用些。”流萤端一盏甜白釉小碗,苦着脸央求。
“不喝。”她兀自将手中的书卷翻过一页,头也不抬,“端走,瞧着就心烦。”
自打及笄礼后,只觉日子过得越发没滋味。原先还想着太子那般人物,若是......可谁曾想上月一场秋狝,太子竟失足坠马,伤了腿脚。虽说太医瞧过,道是好生休养百日便能痊愈,可这兆头到底不吉利。
东宫自此便愈发沉寂下来,连带她那点少女心思也蒙了尘。
“姑娘,您这又是何苦?”流萤将碗盏搁在小几上,忧心忡忡叹气,“您若是不高兴,只管说出来,或是去园子里散散心也好,总好过这般闷在屋里作践自个儿的身子。”
崔明禾冷冷横她一眼,哼一声:“你懂什么。”
她烦的哪里是身子不舒坦。
她烦的是这月里几次回崔府,总能撞见父亲与几位族中叔伯在书房紧闭门户,低声密议。他们见她来了便噤声,眼神躲闪,可她还是零零碎碎听见了几句。
什么“三殿下少年老成,行事稳重”,什么“非池中之物”,什么“颇有太祖之风”,什么“此子值得结交”,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