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
国丧已过,百姓从天子驾崩的悲痛中走出来,汴京城很快恢复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景。
皇位更迭固然重要,但是对百姓来说更重要的是柴米油盐,过了那个氛围后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
参与爆破皇宫和检阅火炮的人迫不及待等辽国使臣抵达京城,只是下马威计划只有少部分人知道,大部分人只知道隔壁的糟心邻居又找到机会来汴京打秋风了。
这些年宋辽两国没有开战,民间的来往也逐渐增多,但是两国关系并没有比战时和缓多少。
萧禧带着随从走在大街上,路人看到他们的衣着直接退避三舍。
契丹商人来到大宋境内会换成汉人服饰,穿着契丹服饰装腔作势的大概率是代表辽国而来的使节团。
辽国使节团里没几个好人,他们惹不起躲得起。
萧禧:……
这感觉才对嘛。
萧禧昂首挺胸在街上闲逛,眼中带着志在必得的野心。
南国物阜民丰,汴京堆金叠玉富贵逼人,这么好的地方没人不眼馋。
街上行人看着几个契丹人招摇过市低声暗骂,不知道这次这些狗东西又想带走点什么。
自真宗皇帝和辽国签订盟约,宋辽两国的确没有再发生过战事,但是辽国隔三差五就派使臣来汴京,每次来都会提出各种无理要求。
朝廷只想和谈不欲开战,不管对面怎么过分都是好声好气的讲道理,他们讲道理对面不讲道理,结果可想而知。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国不要脸也差不多,尤其在大宋要脸的情况下,辽国几乎把大宋当成了他们的钱袋子。
契丹人来一次,大宋就要大出血一次,国库的钱是从百姓身上收来的,都是百姓的血汗钱,连京城的百姓都时不时被那些巧立名目收的税弄得焦头烂额,京城之外情况肯定更严重。
交的税用到了哪儿他们不清楚,反正大概率和辽国脱不了干系。
总结:契丹人来汴京就是打劫的。
名为使节团,实际上却是强盗团,看上去没有拿刀拿枪硬抢,实际上比直接拿刀拿枪硬抢胃口更大。
呸!衣冠禽兽!
之前辽国正使耶律梦龙在京城耀武扬威被包大人铡了,京城百姓奔走相告都高
兴的不得了,觉得朝廷面对辽国时终于硬气了一回。
大宋百姓苦辽国久矣,谁家有个动不动就仗着拳头大来找茬的邻居都糟心,辽国贪心不足年年朝他们要钱,他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不成?
庆历年间增加岁币对朝廷来说只是动动嘴,对百姓而言是实打实的从本就不富裕的家里往外掏东西。
民间怨声载道,不知道多少好人家逃入深山落草为寇。
上次辽国使团吃瘪后灰头土脸匆匆离开,这次派那么多人过来,怕不是要连上次没讨到的好处的一起讨。
新官家会和仁宗皇帝一样退让吗?
不知道,反正他们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
能过就过,过不下去就拖家带口外逃,树挪死人挪活,京城不行还有别的地方能去,好手好脚总不至于饿死。
想是这么想,能不离开京城还是别离开的好。
京城富甲天下,还有为民做主的包青天,别处人生地不熟的天知道会发生什么。
所以新官家会和仁宗皇帝一样退让吗?
有这个疑问的不只汴京百姓,还有诸多朝中大臣。
新帝登基不一定会贯彻落实先帝的各种政策,先帝时大宋对辽国和西夏都是尽量不开战,能用钱买太平就砸钱,砸钱也买不了太平的情况下才会不情不愿的让军队上。
西夏不老实,给了钱依旧年年犯边,那边大概率会继续打。
辽国只是威胁要开战,并没有真正打进来过,他们要的是更多的银钱丝绢,如果大宋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两国完全可以延续自真宗澶渊之盟后的太平。
朝中主和主战怎么吵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官家的态度。
只要官家拿定主意,就算和朝中群臣的态度背道而驰也是官家说了算。
官家在干什么?官家在给过几日的皇宫大爆炸做最后的检查。
皇宫在京城的最中央,周围一圈住的都是皇亲国戚,炸皇宫不能误伤到周围的房宅,所以最外层的宫墙得留到最后人力推倒,不能和里面的宫室一起用炸药和火炮轰炸。
涂墙的铅汞丹砂有毒,那些涂料在墙上待了上百年,炸开之后不知道会不会更毒,还得引来河水防止毒气扩散到外面。
幸好金水河穿皇宫而过,直接从金水
河引水不算费事。
皇宫东南西北四座正门,东华门、宣德门、西华门、拱辰门外都有供八辆马车同时通行的宽敞街道,四四方方正好方便引水阻隔毒气。
广备攻城作对处理爆炸很有经验,道观里的外丹派道士对处理炸炉也很有经验,炸掉皇宫后的废墟和炼丹炸炉的残余物有异曲同工之处,各大道观都得派道士来出谋划策。
京城的道观非常积极的派出观里最有本事的道士,丝毫不敢和以前一样拿乔,他们先前不知道铅汞朱砂有碍子嗣已是大罪,要是连怎么阻隔毒气都不知道,估计离朝廷灭道也不远了。
以防万一,太医院还用纱布做了好些口罩备用。
万事俱备,只待检阅火器之日到来。
赵曙亲自检查了好几遍,确定这个下马威计划能顺利完成终于松口让开封府往外放话。
为了迎接辽国使臣,大宋特意准备了一场阅兵仪式,地点是皇宫,时间是三日之后,届时汴京百姓想要观看也可以提前找位置,但有一点,不准离宫墙太近,否则后果自负。
告示一贴出去,京城一片哗然。
阅兵仪式?还是在皇宫?
皇宫那么点儿地方怎么举行阅兵仪式?
大宋的皇宫占地面积小,先前几任皇帝有心扩建,但是看了造价之后都心疼银钱就放弃了,所以皇宫至今依旧只有那么大一点儿。
皇帝节俭对百姓而言是好事,天子对百姓而言意义非凡,所以大宋的百姓对朝廷有意见的话从来都是骂某个官,很少直接将矛头指向皇帝。
皇宫面积小,召见朝臣举行庆典都有些拥挤,怎么用来阅兵?挑几个士兵上来给辽国使臣表演拳脚功夫?
告示写的含糊不清,上到朝堂下到民间都各种猜测,不管怎么猜,总归都觉得在皇宫阅兵不合适。
地方小施展不开手脚是一个问题,主要是皇宫有毒,大家不乐意靠太近。
契丹人向来蹬鼻子上脸,朝廷说为了迎接辽国使臣而让军中将士给他们表演未免太给他们面子,也太让将士们无地自容,这样不行。
大宋的官员和百姓觉得不行,辽国使节团却觉得很行。
他们的皇帝陛下得知宋帝驾崩后伤心不已,上任宋帝在位几十年,辽宋两国不识兵戈便有
几十年,难得遇到个要什么给什么的好邻居,怎么刚刚年逾半百就去了呢?
陛下难过的大哭一场,特意给上任宋帝建了座衣冠冢来寄托哀思。
他们来时还担心南国换了皇帝会不好相处,现在看来完全不用担心。
新帝刚刚登基就如此讨好他们辽国,极有可能比上任皇帝更好欺负,他们这次出使汴京定能满载而归。
萧禧大喜过望,他的想法和汴京大部分朝臣官员一样,都觉得皇帝这么安排是为了和辽国交好。
既然皇帝那么给面子,那么他们这次的要求再提高点也无甚不可。
都是为了两国太平,皇帝也不希望见到大辽的铁骑呼啸南下对吧?
辽国使节团私底下又商量了几次,敲定这次除了要关南十州外还要再加上岁币三十万。
上次耶律梦龙出使汴京,他们皇帝陛下给他的任务是二者完成其一,但是耶律梦龙试图谋反被诛杀,使团无功而返不说,陛下和北院大王之间还产生了嫌隙。
副使回去后说南国制作出了威力巨大的火炮,可以轻而易举攻城拔寨,让大辽千万注意防备,绝不能再轻易对宋开战。
陛下觉得那家伙在胡说八道,再加上怀疑他和耶律梦龙一起试图谋反,二话不说便直接将人拖出去剁了。
耶律梦龙和北院大王合谋弑君,副使和他一路相处那么长时间,什么都没有发现的话是没本事,没本事的人不需要留着,发现了什么却没有上报就是心怀不轨,如此一来更不能留。
怎么看都逃不了一死。
归国路上直接逃的话会被当场诛杀,回国后胡说八道还能有一线生机,陛下睿智圣明,自然不会看不出他故意夸大南国是为了活命。
可惜胡说八道也没用,该死还是死。
萧禧对被杀掉的同僚没有任何同情,他只激动于即将到来的平步青云。
自萧太后去世,萧家就开始走下坡路,前些年陛下赐死皇后萧观音,朝中局势对萧家已经非常不利,他想往上爬就必须立下大功。
求什么来什么,老天果然还是眷顾他的。
萧禧抵达京城这几天打听出不少消息,得知天子驾崩是被皇宫有毒气死时愣了半天没缓过神。
皇宫有毒?皇宫还能有毒?真的不是
在开玩笑?
他反复确认确定大宋的皇宫真的有毒之后不由有些后怕。
南国的东西在大辽非常畅销这边能工巧匠多很多东西大辽的工匠都做不出来只能靠采买才能满足需求皇室学习儒道佛的不少对南国的文化也非常推崇。
幸好他们大辽是四时奈钵制没有固定的皇宫不然以皇室处处推崇宋室的做法几十上百年后估计也得绝嗣。
按照契丹旧俗他们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生活大辽建国后皇帝四季外出游猎百官随行处理朝政一年到头没有固定的地方直到圣宗时才定期南北面官来决定军国大事。
宋室的皇帝一年到头都住在皇宫里据说连皇宫都很少出长年累月被毒气侵害以至没有子嗣
回头把这件事告诉他们陛下他们陛下估计还能再为他多掉几滴眼泪。
太惨了真是太惨了。
三日转瞬即逝皇城外面人头攒动都是来看阅兵的人。
临时挖出来的水沟蓄满了水禁军将士三步一岗将皇城围的严严实实别说人就连苍蝇也飞不进去一只。
朝廷搭建的阅兵台闲杂人等不等靠近除了阅兵台和皇城周围的皇亲国戚宅邸能看到皇宫内部情况的只剩下一个樊楼。
以前樊楼能看到宫里的房间都不让开放这次情况特殊樊楼的主事人反应迅速立刻去开封府商量合作。
别看京城的百姓觉得这不好那不好真到阅兵那天肯定挤的哪儿都是人。
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关系进皇城周边的皇亲国戚府邸但是只要有钱就能在樊楼拥有一席之地。
樊楼的位置足够多到时让想要观看阅兵的百姓掏钱入场只要准许那些能看到皇宫的房间开放樊楼收的门票钱尽数上交。
即便不赚门票钱当天的酒水茶饭也能让樊楼大赚一笔。
国库正是缺钱的时候包拯和公孙策都觉得这个钱不算与民争利不挣白不挣上报官家之后不仅准许樊楼卖门票还在开挖的水渠外面建了一圈简易高台。
高台外有禁军把守观众需要自备纱布捂住口鼻桌椅板凳酒水茶饭全部没有人数也不确定人多人少全看运气若有意外发生朝廷概不负责只需要
花十文钱就能进场。
十文在京城也就是买几个包子的钱,连乞丐都能轻易凑够,消息传出来后很多百姓都准备好铜板要亲眼看阅兵。
不管里面的阅兵糟心成什么样子,只有亲眼看过才能有底气的骂,道听途说的话连骂都骂的没有底气。
汴京的百姓最爱热闹,每年金明池开放的那一个月都能挤的走不动道,这次可以说是变相的开放皇宫,即便没有阅兵也会有很多百姓愿意花几个包子的钱过来长见识。
不能进去没关系,站在高台上眺望皇宫也行。
前些年想眺望皇宫得去樊楼,樊楼的酒菜价格高昂,寻常人不敢进那地方消费,这些年宫里发现樊楼的某些房间可以看到宫里的场景后下令樊楼要么拆要么封,宫外之人连花高价进樊楼也不能再看到皇宫里面。
十文钱换一个谈资,值!
汴京人口百万,就算皇城外面建了一圈的高台也容不下足足百万人口,很明显入场的位置需要抢,所以阅兵头一天晚上就开始有人守在外面准备进场。
去晚了不行,挤不进去还看什么看?
禁军原本三步一岗,开封府和三衙发现百姓的热情有些过头后立刻增派人手,让守岗的禁军能手拉手围成一圈将进不去的百姓拦在外面才行。
上午排队交钱入场,然后才是阅兵,虽然想要入场的百姓很多,但是皇城本身没有多大,一圈高台能容纳的人也有限,挤满高台用不了多长时间。
百姓不知道为什么要自备纱布捂住口鼻,又不是防治疫病的时候,看个阅兵需要什么纱布?让他们捂住口鼻防止宫墙上的毒气进入身体?
自备纱布可以理解,攻城外挖条水渠又是干什么?
还有水渠上空的细网,虽然离得远看不太清,但是那么大的细网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既挡不住视线又耗费钱财,总不能也是防止毒气进入身体的吧?
没挤进去的百姓遗憾不已,挤不进去也不肯走,明知道踮起脚尖也什么都看不到依旧伸着脖子往里看。
苏景殊跟着赵仲针来到视野最佳的阅兵台,看着皇城外面那圈临时搭建起来的高台,总感觉台子随时要倒。
台子结不结实啊?能扛得住那么多人吗?待会儿火炮上场会不会有冲击波?万一把台子给冲倒了怎么办?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