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檀!
这个鲁王就更是离谱了。
他本自幼聪慧过人,备受皇帝后妃的喜爱;谦恭下士,博学多识,琴棋书画无不精通,但在就藩不久后,便沉溺女色,终日过着灯红酒绿的侈奢生活。
如果仅仅如此那还罢了,可这小子唯恐享受不尽人间欢乐,便一心想长生不老,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派官员到处寻访名医良药,信道士传房术,最后因毒深病入膏肓,百医无效而亡,老朱得知他的死讯异常震怒,赐了一个“荒”的恶谥。
想到这里,李祺就不由摇头失笑。
那什么劳什子“仙丹”,里面全都是丹毒,你天天吃顿顿吃,不吃**才怪,英年早逝也就不奇怪了。
蜀王朱椿则不紧不慢地起身,拱手说道:“太子大哥,椿愿听从朝廷安排。只是蜀地百姓与我多年相处,我实在放心不下。”
“当然若能将治理蜀地的经验用于海外,为大明百姓谋福祉,椿万死不辞。”他的话语诚恳,态度坚定。
听到这话,太子标和李祺都是含笑点头。
如果说大明初代藩王里面,最正面的藩王榜样,莫过于这位蜀王了。
朱椿知书达礼,被朱元璋称为“蜀秀才”,任上奉行“以礼教守西陲”的方针,在四川大兴文风,还曾出兵击溃西番蛮人,又出巡松潘、天全、马湖等地,安抚边疆土官,树立皇室的威严,可以说完美地做好了一个镇守地方的藩王职责。
朱椿的这些举措使蜀中大治,同时也让蜀王府的家风即所谓“献王家范”在明朝诸藩中独树一帜,后来还被明孝宗要求其他诸藩学习,从而奠定了“蜀多贤王”的基础。
然而问题在于,这所谓的“蜀多贤王”,却是建立在川蜀百姓的血泪之上。
到了大明中后期,靠着一代代蜀王的积累,赫赫有名的蜀王府,蜀王府的土地足足占据了成都平原的十分之七,这是什么概念呢?
成都平原十分之七的田地,都是蜀王爷的,根本就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
而剩下那十分之三,里面还要除去士绅缙绅兼并的,还要除去官田军田,那落到老百姓手中的田地,最后还会剩下多少?
要知道成都可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结果良田沃土全都成了这蜀王府的
私产!
曾有文人陆釴和吏部尚书张瀚指出为蜀王“富厚甲于诸王”
人家钱多得花不完出来做做善事提携学子这好名声不就来了吗?
所以啊藩王必须改封海外给老百姓留下一条活路。
湘王朱柏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光芒大声说道:“太子大哥柏早就盼着能有一番作为。海外之地正是我施展拳脚的好地方!”
“我定当不负朝廷所望开疆拓土扬我大明国威!”他的声音激昂充满了斗志。
听到这话太子标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这个十二弟与朱樉、朱棣他们一般是个可造之材啊!
只是李祺看向朱柏的眼神颇为诡异有欣慰也有一丝怜悯。
历史上湘王朱柏少有大志常以辅佐社稷、济世安民自励朱柏来到封地荆州后招纳当地文士校刊整理古代的图书典籍学习治理国家的知识从未有过任何不法之举。
奈何建文皇帝朱允炆上位后立刻锐意削藩当时燕王朱棣在积极准备反叛朱棣遣使联络朱柏约同朱柏起兵反抗朝廷遭到朱柏拒绝。后受人诬告谋反朱柏决定以**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将王府点火焚烧骑马冲入火海**而死。
可笑朱允炆明明知道朱柏冤死竟然还给了他一个“戾”的恶谥以此维护朝廷脸面结果使得大明宗室全都与中央朝廷离心离德最终朱允炆自作自受断送了大好河山。
可以说朱柏之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明的**走向促成了皇权的改弦更张。
相比于潭王朱梓的怯懦**朱柏可谓死得轰轰烈烈!
“太祖血胤岂能辱于伧徒之手?”
朱柏说罢痛哭不止在与家人饮酒诀别后朱柏随即亲手放火焚其宫室妃妾并穿戴好亲王的衣冠手执弓箭骑着白马跃入火中自尽阖宫皆从朱柏而死。
不得不承认朱柏这小子确实是个可造之材。
因为李祺的到来朱柏命运轨迹早就发生了变化今世他自然不会落得那般悲惨下场。
朱柏之后代王朱桂却是冷哼一声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只是阴阳怪气地说道:“哼海外之地谁知道会有什么危险。这不是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