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大捷的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遍朝野,一时间,朝堂内外、市井街巷,人们都在议论纷纷。
宫殿巍峨,飞檐斗拱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朝臣们在朝堂上各抒己见,脸上或兴奋、或凝重,而就在这喧闹的氛围中,一道人影正步履匆匆地朝着乾清宫方向赶去。
这人便是黄福,时年二十六岁。回想起自己的经历,黄福心中满是感慨。洪武十七年,他在乡试中高中,本满怀希望地奔赴会试考场,却遗憾落第。好在后来被批准进入国子监读书,在那里,他日夜苦读,汲取知识。
洪武十九年,他以太学生的身份被授为项城县主簿,后又改任清源县主簿。在这两个任上,他兢兢业业,心怀百姓,施行了诸多惠及民众的政策,百姓们对他称赞有加。
然而,这些政绩虽实实在在,却也不至于声名远扬到让天子听闻,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事实就是如此,皇帝陛下降下旨意,召他即刻入京面圣。面圣,这是多少臣子梦寐以求的荣耀时刻啊!
可黄福此刻心中却被不安与惶恐填满。他反复思索,自己不过是小小清源县的一个主簿,究竟是何缘由,竟能上达天听?
怀揣着这份忐忑,黄福一路跟着宦官,脚下的石板路仿佛变得无比漫长。阳光洒在宫墙上,映出斑驳的影子。
很快,他们来到了乾清宫外。宦官停下脚步,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看向黄福说道:“黄大人,请进吧!陛下早有旨意,直接入内便可,不必通传。”
黄福礼貌地向宦官行了一礼,努力收敛自己纷乱的思绪,强忍着内心的不安,深吸一口气,缓缓踏入殿中。
进入殿内,黄福走到恰当的位置,立刻双膝跪地,恭敬地行礼道:“臣清源县主簿黄福,见过陛下!”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紧张与敬畏。
“唔……平身吧!”朱元璋那沉稳而威严的声音响起,“来人赐座!”黄福起身,小心翼翼地坐下,双手不自觉地抓紧了衣角。
待黄福坐定,朱元璋脸上带着一抹和煦的笑容,缓缓开口道:“爱卿不必如此紧张,朕今日召你前来,是为了安南的事情。”
听到这话,黄福心中的惶恐更甚。
清源县远在山西太原,与安南相隔千里,毫无关联。而且他自己是山东
人也从未去过安南陛下怎么会问他关于安南的事呢?
他声音略带颤抖老老实实地回答道:“陛下臣惶恐从未去过安南……”语气里充满了不安。
“哦?”朱元璋笑了笑“那倒是有意思了文和特意向朕举荐了你治理安南非你不可!”
黄福听到这话瞬间懵了脑海里一片空白内心忍不住爆了粗口:“**尼玛地李文和你真毒啊!老子跟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这样害我?”
一时间他整个人都呆坐在那里不知所措。
在他的认知里与中原这片肥沃富饶、繁华昌盛的膏腴之地相比交趾简直就是一片未开化的蛮夷之地那里山脉纵横交错森林茂密到处都是毒虫猛兽条件极其艰苦。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并未得罪李文和这个所谓的“毒士”甚至没有任何交集为何会被他如此“针对”。
“爱卿不必如此紧张抬起头来。”朱元璋对于李祺举荐的人才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信心。他此刻更想好好看看眼前这个年轻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值得李祺这般极力推崇。
黄福缓缓抬起头这才发现殿中还有两人。其中一人是太子标温润儒雅神色间透着沉稳;另一个正是那“毒士”李文和只见李祺笑眯眯地看向黄福眼中满是欣赏之色。
李祺深知黄福的不凡
黄福字如锡号后乐这名号取自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而黄福一生也确实以范文正公为榜样将勤政爱民、清廉如水践行到了极致。
更为关键的是黄福能力卓越。
历史上他在交趾任职期间使得交趾物阜民丰成为了出了名的新附之地。
明灭安南之战后张辅一举荡平整个安南朱老四行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