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码头因为听说要被中央划分为改革试点区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就是还没有正式的批文下达,但是也足够码头热闹起来了。
铁皮大船不再一年见不到几次,船上的舶来品是一天比一天多。这时候还没有什么铁皮集装箱,全都是用木条钉成的箱子装的大件。
你一堆,我一堆,码头上直接堆起了不少沉重的大木箱。有些能大到什么程度呢?一个箱子,躺两三个货运工进去都不是什么问题。
要不是洪爷给要卸货的老板们规划了统一的堆放点,凭它们堆放的高度,能遮住不少人的视线,来往的人要是赶时间,穿梭在期间时,还不知道要发生几起撞人事故。
来的船大了,货运来的物品当然也多了不少,但码头就那么大点地,所以,全靠木板拼出来的码头,已经被拆了个七七八八,被铺上了平整结实的水泥。再也不用担心涨潮多了,会把木头给泡发霉,泡烂。
同时,码头也迎来了不少外商出现,他们或衣冠楚楚,或顶着外国人深邃的五官在码头指挥,和要打交道的人寒暄。
完事后,有些悠闲的在小镇内穿梭,感叹,“小镇虽小,看着小巧玲珑,却有不少人家家里都能做到雕梁画柱,也别有一番风情,这是小镇,早些年的大户人家,流传下来的瑰宝吗?”
招待的人笑而不语,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前些年,饭都吃不饱,谁有闲心了解这些风雅?只知道这些都是当地渔民的祖屋。
面对客户,话题聊不下去,当然就要进行适当的转移,比如,“您远道而来,一定要试试这里的海鲜,听说这里还有一个海鲜市场,能当场挑自己喜欢的海货找馆子加工。”
有不少人听闻都会心动,海鲜大餐啊,他们国家的就做的不错,但出门在外嘛,总要试点新鲜玩意,才不算白跑一趟不是吗?
杨家镇码头呈一个长长的7字型,头长身短,在头的尾巴处,就是贯穿内陆的渭河,穿过渭河,就是比邻的河口镇。
而在头前的码头走廊,就是杨家镇建起的码头,这里地势平坦,加之有不少人都爱来挑的新鲜海货,慢慢的,就成了附近最大的海鲜交易市场,杨万平时就是在这里摆的摊子。
市场往后,就是一栋栋排列整齐,刷着大白的骑楼,像城墙一样防守在码头上。
一排排骑楼的左手边,就是镇民的田地,平整,看不到头。但现在都有了一些厂子伫立再其上,就有了几处浓厚的白烟,从并不高耸的烟筒里直冲青天。
右手边就是大型货轮卸货的地方,也是货运工们工作的地方,这里浇灌的水泥地因为需要,比海鲜市场的要宽了不少,也不知道在如今没有填海造陆的情况下,是怎么做到。
最近,在小镇里行走的陌生面孔,有不少都是从卸货的码头出来的,想要去到海鲜市场,就要从小镇内穿过,多绕一个小弯才能到。
但有不少老板也不在意,去海鲜市场内挑点鲜活的,下馆子让店老板加工,还有熟人带着,应该花不了几个钱,也能吃到没吃过的好货,而且,人都有好奇心,来到陌生的城市,总会想着,哪怕买不了多少,去看个新奇也好呀。
走过去的时候,路过市场后面的骑楼,整齐的三层楼高小楼,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建在一起,不熟悉骑楼城内的人,很容易就会转到晕头转向,找不到想去的地方。
骑楼城内的楼房作用都很相似,楼上两层住人,一楼面对镇子的门面就拿来卖东西。一间间的,就建成了一条长长的步行街。
这条步行街的墙壁上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家家户户都保留着统一刮的白腻子,很粗糙,没有后世的光亮,且因为常年受海风的侵袭,它们看起来有些偏黄,配上整条街铺就的青石板路,让人莫名有种错觉,只要能扫干净,就能让人看的舒心。
一条条可以让两人并行的街道,其上还有屋檐能遮风挡雨,使得它们成了码头最繁华的地方。
有不少人在骑楼城背后的海鲜市场,捡完活奔乱跳的海鲜,就会拐进巷子内找手艺好,宰客没那么狠的餐馆,出点加工费,让老板掌勺。
大锅,猛火爆炒,吃到来的都不想走。得益于背靠海鲜市场的地理位置和低廉的加工费,不少餐馆的生意都日益红火起来,甚至还吸引来了更多的人想来开餐馆,但都因为日益高昂的租金而止步。
但不少房东可不会管,他们只会看见,来停住的外来有钱人变多了,自己又想要多赚钱,要快快的把自家的楼房改成旅店,供这些老板休息,楼下餐馆的租金也要提一提,别让一个给不起的穷鬼,挡住了他的发财路!
让不少想开餐馆的老板仇富道:“ε=(?ο`*)))唉,这些黑心肝的,什么钱都赚!就不能合作共赢妈?年年都涨租,要是我在这里也有一栋楼就好了!”
但随着来往的人数日渐趋于稳定后,大家也就看出来了,没几分真本事,或者说命里不带财的,手下经营着的铺子,真做不下去的,就是给老板送钱,送房租,加喝茶费、转手费的!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都能在老家买一栋房子了!市里的门面听说还没有贵得这么离谱!真是,谁是冤大头谁就去租!
杨万当初和她爸来看店面,听到这些八卦,只觉得无语,现在是后世90年代吗?真当人人都能买得起市场里的海货?有点闲钱就能搞龙虾回家做芝士焗龙虾?
不可能,那天她跟她爸去市里,看见家电铺里的烤箱,都还是贵重电器!比镇子上的黑白电视便宜不到哪里去!更别说能狠心下得起馆子的,就更少了。
想吃好点的,一百块就不见了!谁乐意?对比街边一碗粉,带整块肉的,才两三块一碗!堪比鸿沟啊!
所以多的还是能吃饱的粉店,汤圆店,各式的小吃店,还要卖的都是重口的,能下酒的小吃才能街上做得下去。
这三种店,都是货运工的心头好,有他们帮衬,再小店面,它也能经营下去!
但要说来这里卖力气的货运工最爱去哪些店?当然是前两者啦,便宜量大还好吃。
后面的赛道,看杨万生意好,也有模仿的冒出,新开的、旧开的小吃店,菜单上皆有了不少下酒菜出现。
路过闻着都馋人,小心翼翼的进去,卖点来尝尝,还挺下酒的,一两的吃食,能就下一斤的酒!
但,它也真的贵啊!所以,绝大部分人再怎么馋,都是要等他们发了点小财的时候,才会有底气走进去,要一点解解馋,算是对自己辛苦的犒劳。
而那些,近段时间才开起的,装修看着就贵气,全店不是喜庆的大红就是耀眼金色的特产店,多数人是从来都不会迈进去,有些甚至多看两眼的勇气都没有,只觉得它晃眼。
这些最近两年才开起来的店,都是来这里跑船的老板进去的多。听说里面卖的也都是一些值钱货,什么掌心大烤虾,墨鱼干,手掌长的鱼子,或者是鱼泡制成的花什么的?
听说都是些越大越值钱的货!都是些在市场上都难得一见的好货!
当初开起来的第一家,还是杨镇长家带的头。当时还有不少人笑,家家都靠海,谁会来卖这些中看不中用的货?也就放在礼盒内,摆着好看的而已。
什么?卖给来往的老板的?不是骗乡亲体己钱的?那就好,但他们镇子上能有多少来往的老板?每年来往的有钱人,数都数得过来。
不少常在码头找饭吃的,基本都能说的出有谁。他们买回家送礼,又能买的了多少?还不如像以前一样,把铺面租出去,还能得多点钱能进口袋,还不用在这里辛苦的守店,才得几个钱?
风声传来,码头的有钱人开始多了以后,就没有人说了。甚至还有不少人都争相模仿起来,恨不得从装修到卖的货物,全线模仿下来,都照搬到自己开在骑楼城内的干货店上。
但绝大部分有能力能拿货的,都不是外来的,还是要给镇长面子的,直接照抄?能让你货都收不到!
如果是外来开店的敢这么干?一样还是收不到货警告!
大家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