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兄长吴夏先陪同石介和各位大人到二楼包厢就坐。
她则来到厨房,再次确认菜品的上菜顺序,顺便将预先准备的几包小食用油纸扎包好放在礼盒内,交代一盏香后即可传菜,这才安心地上了二楼。
来到二楼却发现兄长在走廊站着,并未进去。
"里面在议事?"吴悦小声询问。
得到他点头予以肯定后,吴悦也能加入,默默靠墙站立片刻,才听道里面终于传来声音:"你们二人进来吧。"
紧随吴夏身后步入包厢,吴悦用余光快速扫过这七人的脸色,见众人皆笑意盈盈,‘应该没出什么差错’,她暗自思忖。
让二人进来入座后,却是范仲淹率先开口问:"今日小娘子展示的东西,我等都记下了。回去自会找人尝试,若确实好用,便推广于百姓,只是不知道小娘子想要什么回报?"
杜衍接着开口道:"我等已远离中枢,如果小娘子想为令尊求一个晋升,这却是有些难。据我所知,令尊也是刚刚领了供备库副使之职,按例起码要磨勘三年才可在行选官。”
吴悦连忙回到:“岂敢让各位大人为难!以私济公也非我本意,献出这些只是因为不忍百姓受冻致死,别无他求。”
杜衍颔首不语,未再深言,也不知他是信了还是没信。
胡媛接过话头:"倒是可以允诺让令兄入太学就读,无论考试结果如何。"
这下就是吴夏躬身施礼,但是却诚恳的拒绝:"谢安定先生垂爱,但是弟子以为当凭真才实学考取太学,方不负师门教诲。"
石介抚须笑说:"为师自然信得过你能考中,不过翼之兄早料到你会推辞,故而备下另一番安排——今后,你可往翼之那里旁听太学课业,也可以前往明富那边在国子监走读。"
这当然是个好事,现在吴夏可以在国子监和太学之间随意选课上了,可以滤掉那些他不喜欢的水课,进行专研教学。
吴悦也因此确定石介已得知外放的消息,不然,怎么会如此匆忙给她哥又找个地读书?
历史记载他正是上半年接到任命,看到日后自己只能靠借阅笔记继续学业了。
胡媛似是看透她的心思,忽又转头望向她道:"我听闻明复已将国子监讲义赠予小娘子,我处亦备有讲义,小娘子可遣人来取。"
范仲淹复又开口道:"小娘子若有所求,不妨直言。"
吴悦深知,于这些政治精英而言,若无所求反而易令对方生疑,以为她有意放长线钓大鱼,拿捏作态。倒不如直言相求,讨个好处,一事归一码,彼此两讫,日后相处反倒更坦然。她心中早已有了计较,深知这些人精不会容她攥着偌大好处伺机要挟。
定了定神,吴悦躬身说道:"弟子素喜新奇事物,游赏风景、博览志怪小说,尤其喜欢听奇闻怪事。若诸位大人不嫌繁琐,恳望代为搜罗各地异闻、奇花异石,并绘制在这东京城内少见的风物图卷。身为女子,不便如男儿般周游四海,还恳请诸位大人为我开启了解大千世界的窗户。"
众人默然,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出身贵贱,女子的出路终究困于后宅之内,就算是公主亦难例外。
范仲淹率先答应:"此事我等记下了,日后定当留意任所之地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为小娘子记载于纸上,然后传与京中。"
吴悦面上泛起喜色,她又不是真的闲着没事干喜欢看书,只不过是意图在宋代来这么一次工农业大摸底而已。
须知在古代中国,诸多植物资源与技术虽早有记载,却因地理隔阂、经济制约或社会观念桎梏,在北宋时期尚未广泛应用,直到后世才得以推广。
以棉花为例,汉代通过西域传入新疆、云南等地,但长期被视为观赏植物。唐代文献虽载岭南有"吉贝"(木棉),然其种植局限一隅。北宋时,棉花种植仍集中于海南、云南等边远区域,中原百姓衣料仍以麻、丝为主。《太平寰宇记》载海南岛"妇人以吉贝织为衣",但未成规模。直至宋末元初,黄道婆将海南棉纺技艺传入江南,改良织机工艺,推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棉花。至明代,朝廷颁令广植棉花,棉布才成为主流衣料。
占城稻(早熟耐旱稻种)原产越南,唐代已有零星引种至岭南,但未形成系统推广。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南移,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广泛种植,与梯田技术相结合形成"稻麦复种"制度,极大提升了粮食产量。唐代山区已出现梯田雏形,如江西、福建的"山田",然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
北宋时期,南方山区(如福建)已经开始较大规模开垦梯田,但技术较为原始,缺乏系统化的排水保土措施,易引发水土流失。直至南宋因政权南迁,福建等地才逐步发展出"层级筑埂、竹枧引水"的成熟梯田体系,稻米才不再如原先一样惧怕干旱。
再生稻(两季稻)的推广同样经历了类似过程。据《广志》(西晋-郭义恭撰)记载:"有盖下白稻,正月种,五月获,获讫,其茎根复生,九月熟。"从播种周期推断,此类再生稻应种植于今两广地区。后因南宋政治中心南移,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导致南方人口激增,人口压力迫使两季稻种植受到重视,而大肆种植。
汉代已出现龙骨水车(翻车),唐代用于农业灌溉,然需依赖人力或畜力驱动。北宋虽普及脚踏翻车,但水力驱动的"水转翻车"记载甚少。及至南宋,随着政权南迁,水力翻车在南方逐步革新并臻于成熟,可利用河渠水流自动提水,灌溉效率远超人力驱动设备。
火药在北宋时期主要用于燃烧发烟,尚未组建专门的火器部队。靖康之变时,宋军仍依赖传统城防体系御敌。南宋为对抗金和蒙这两个北方游牧民族骑兵,才开始加速火器研发进程,最终发明了突火枪,标志着火器发展进入新阶段。
北宋时期的海盐生产仍以煎煮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