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本城主纳个太子妃又何妨》

3. 城主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窗棂,将辛师的思绪也浸染得一片澄澈,却又带着几分恍惚。

她的视线在粼粼的月光里晃荡,仿佛又回了四年前的那个夜晚,那片波光荡漾的离览江。

那年,是她就任大通城主的第二年。下属们在江畔的怜梦阁为她设宴。

杯中的酒液,映着烛火,也是这般粼粼晃晃。

席间,众人对这位年轻的城主毕恭毕敬,言笑晏晏,觥筹交错间,极尽讨好之能事。

可谁又记得,一年前她初至此地时,在场这些人,没有一个真正把她放在眼里。

那时,她年方十六,奉帝命上任。

她是抚远大将军辛彻的女儿,在定北军营的泥泞与风沙中摸爬滚打着长大。

十二岁随父生擒北狄左敬军副将高奕,少年成名,受封远嘉县主;

十五岁京元之乱,父亲死守孤城,壮烈殉国,她率三千精骑,如一把尖刀直插北狄后方,焚其粮草,断其补给,逼得敌军不得不退,最终与援军里应外合,大破敌阵。

凯旋回京,她却上交了抚远军的绶印,自请远离长安。皇帝准了,将这地处边境、龙蛇混杂的大通城交给了她。

大通城,大景与北狄的交界,民风彪悍,带着挥之不去的蛮荒气息。

纵然有赫赫军功在身,辛师也明白,治理城池与带兵打仗是两回事。

初来乍到,她客客气气。

结果呢?

大通城上下,正眼瞧她的没几个——大景几乎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她年纪又小,生得一张过分昳丽的脸,态度还那样“和善”,让人轻易便忘了她战场上的威名。

都是些浸润官场多年的老油条,表面上恭敬,规矩上挑不出错,可推诿扯皮的功夫登峰造极,阳奉阴违的手段层出不穷。

直把跟着她从京城来的谢盼山、淡月、银朱等人恶心得够呛。

但辛师是什么人?

六岁熟读兵法,九岁凭一把长剑,挑遍抚远军中无敌手。

一个小小的边城,岂能难住她?

既然好言好语换不来实权和真话,她也懒得再费唇舌。

纯属是笑脸给多了,惯得他们。

于是,十六岁的新城主,在明政堂大门口,随手捡了根枯树枝,“唰”地在地上划出一个三丈的圈,拖来一把老旧太师椅,大马金刀地往中间一坐,在众人茫然又惊疑的目光中,朗声宣告:

“以此为擂,接下来三个月,凡觉得能胜过我辛师的,欢迎挑战。有谁若能把我打趴下,这城主之位,我辛师拱手相让!”

这话里话外的狂妄瞬间点燃了所有不服者的怒火。

于是,东市的屠夫、西市的铁匠、不服管束的卫兵、心怀鬼胎的僚属……

一个接一个,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地来,想要教育一下“口出狂言的女娃子”。

然后,又一个接一个,鼻青脸肿、哭爹喊娘地爬回去。

甚至连那些低着头、想假装看不见溜去上值的老油条,也会被她“友好”地拦下,探讨一番如何“劳逸结合,锻炼身体”。

辛师的逻辑非常简单。

不服?那就打服。

三个月后,整个大通城内,再无人敢将她视作可欺的娇弱女子。

那些曾经眼高于顶的壮汉,一看见她那张昳丽生辉的脸,便下意识地两股战战,乖顺如鹌鹑。

然而,辛师无意做“暴君”。

立威之后,当她再次询问政务,无人再敢敷衍。

接下来的三个月,她不再动辄“切磋”,而是开始真正沉下心来,熟悉城务,听讼断案。

她天资本就聪颖,很快便上手,甚至僚属文书中的细微错漏,都能被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众人这才惊觉,这位新城主,绝非只有武力。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又三个月,辛师手段再变。先兵后礼,她开始设宴、打点,编织属于自己的关系网。借助裘轻舟的财力,她迅速培植起完全忠于自己的势力。半年下来,大通城主之位,被她坐得稳如泰山。

整整一年,大通城的官员们,是真真正正、心服口服地认可了这位年轻的女城主。

于是,便有了怜梦阁的这场赔罪宴。为他们一年前的有眼无珠,集体谢罪。

席间觥筹交错,美人环伺,气氛热烈。辛师生于军营,长于行伍,性子本就疏阔,此刻也不免心下畅快。更何况满室活色生香,是她过去十几年灰扑扑的军营生涯里难得一见的光景,她便也多饮了几杯。

酒意上涌,她感到些许燥热,便辞席而出,独自在江边散步,吹风醒酒。

月光把离览江岸照得一片皎洁,许是有点醉了,天河的冷白与波光的银白交错,粼粼闪闪,融成一匹晃动的雪色织锦,在那织锦的边缘,江岸旁,竟摇曳着一轮更白、更亮的“月亮”。

天上,江岸。

怎会有两个月亮?

辛师晃了晃脑袋,定睛看去——那哪里是月亮,分明是一个人!

她走进一瞧,原是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年,半边身子浸在江水里,半边身子敞在月色中。江浪一下下拍打着他单薄的身体,他衣发湿透,紧紧贴在身上,皮肤苍白到毫无人气,却又因此更显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极致纯净的美。

似是天地的造物,吸收月华精气所化,不涉半分人间风月,美得令人屏息。

他忽然睁开了眼。

浅茶色的眸子,直直撞入辛师的视线,竟比这江月还要清凉剔透。

鬼使神差地,辛师向那少年伸出了手。

捡他回来,轻而易举。

可谢盼山将他从鬼门关拉回来,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少年活了下来,却忘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辛师端着一碗驱寒的姜汤,走到榻前,目光落在他随身携带的那枚质地温润、雕刻着繁复云纹的玉佩上,上面刻着一个清晰的单字——“密”。

她将姜汤递过去,随意道:

“既然想不起,就先叫姜密吧。”

———

思绪如被月光拉长的影子,缓缓收回。

辛师也不知自己在书案前静坐了多久,直到视线里,悄然映入一抹熟悉的雪白衣角。

她抬头。

回忆中那个月色下如精似怪、纯净易碎的少年,此刻去而复返,正静静站在她面前。

与记忆中的模样相比,他已长高太多,辛师哪怕站着,与他讲话时也得微仰起头。

少年的眉眼也彻底长开,美得惊心动魄,连这满室流淌的春夜月色,都得避让他三分。

辛师的目光在他五官上打量一圈,心下暗啧,也不怪乎自己当年鬼迷心窍,她眉头微挑,语带戏谑:

“怎么?刚记得让谢盼山避嫌,这会儿工夫,自己倒忘干净了?”

不出所料,姜密冷玉般的面皮上,迅速晕开一层薄红。

他又脸红了。

他怎么……这么容易脸红?

他知不知道自己长着这样一张脸,动不动脸红,是件多么……犯规的事情?

姜密眨眨眼,聪明地避开了这个让他自打嘴巴的问题。

他默默取出一个素白的小瓷瓶,在辛师面前半蹲下来,仰起脸,那双浅茶色的眸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亮,漾着近乎无辜的光泽:

“姐姐,”他声音低低的,仿若恳求,“我只是想来帮你上药。”

上药?上什么药?辛师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在她微怔的瞬间,少年已经伸出手,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