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定鼎》
第335章福利番外
【地府观影体(10)】
◎地府观影体(10)◎
无论李贤到底是何等庸才,起码当他身在长安的时候,李治有几十种方法能够帮他铺路。
就算不能像是李世民过世之前所做的那样,给李贤留下足够有分量的辅政大臣,也没有关系。
天下一统已有时日,南北朝时混乱的君臣纲常也已逐渐拨乱反正,总能让新一批效忠李唐的臣子成长起来。
李贤也到底还算年轻,有时间在政事上历练。
正如李治自己在向武氏提议立李贤为太子的时候所说的那样,还能有教导和栽培他的时间。
若是武氏想要谋夺李贤的皇位,世人出于忠君的想法,总会有前仆后继做出阻拦的。
而这些的前提,都是李贤有一个相对正面的形象。
可现在全毁了!当他被突厥和铁勒人先后俘虏,在身上还落下了残疾的时候,便什么都毁了!
李唐的皇帝和太子起码在外人看来,是颜面与共的。
李贤不通军事、失察人情,让自己落到这等荒唐而狼狈的处境,是他的过错。
大唐皇帝识人不明、贪功冒进,让那么多随行士卒陪同李贤一并丧命,同样是天大的过错!
甚至在一部分人看来,李贤不是被一开始就当做太子来培养的,年纪也稍小了一些,那么这件事更应被问责的,正是坐在皇位之上的李治。
李世民实在无法理解,“你到底为何非要以己之短,攻敌所长?我大唐江山是在马背上夺来的,却在你这里闹出了太子被蛮夷俘虏的笑话!”
他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对方在边境**中不仅胡乱指挥,还丢下了该当稳守的城池掉头就跑。
但当他看到铁勒人围着李贤取笑,将他当成战利品对待的场面时,他倒是还宁可李贤能跑得快上一些。
跑得快还能跑掉,起码不至于开创太子被俘的历史!
难道他能因为李贤是太子而不是皇帝,就感觉到有多安慰吗?显然不能!
这天幕的视角虽切在后宫、朝堂还有安定公主带兵疾驰支援的画面上,可他光是听着周遭的议论都能够想象得出,那份军报上的消息若是对外扩散出去,天下的百姓会是如何议论的。
他们会说,当今天子果然是因为长年疾病而变成了一个糊涂
蛋若是让他继续执掌朝政谁知道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他们还会说大唐接连三位太子都没能在这个位置上善始善终必定是做皇帝的无能。
一家不扫何以扫天下?恐怕天后在协助**打理政务中做出的贡献比他们想象得到的还要更多。
他们更会在大唐被新朝取代之后说它的覆亡可谓是有迹可循咎由自取!
这又怎能不让李世民既惊且怒。
他方才挥出的这一巴掌甚至依然无法抹消心中的怒火。
哪怕以英国公为首的臣子几乎是在他失态的下一刻就已冲上了前来试图对他做出拦阻与劝慰任谁都看得出倘若他此刻手中有一把利刃或者一根棍棒他必定毫不犹豫地将其往李治的身上挥下去。
“你在我身边多时我言传身教于你的就是这些?”李世民愤然又问。
“……陛下消消气。”李勣一边叹气一边在中间拦了拦却并未留意到当他喊出那“陛下”的时候李治的神情有一瞬的微妙。
他当即扬声:“那阿耶不如告诉我我还能怎么办?皇帝的身份确实是最有用的利器但若论见招拆招的本事她们母女二人又何曾输给旁人!”
“那还不是因为你过度的纵容!”
“好是我纵容可阿耶为何不说是因为你先留下了长孙无忌让权臣欺凌到了我的头上我才不得不发起反击立一个能帮到我的皇后。又为何不说早年间我从未想过当这个皇帝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走下……”
“雉奴。”一个略显单薄的声音忽然插入到了这父子二人的交谈之中似乎并未有多抬高音调却像是一盆冷水浇在了李治的头上让他倏尔止住了声音。
长孙皇后目视着这个已和她生前记忆之中大不相同的儿子也看着眼前这个剑拔**张的场面最后也只多说了一句话:“早年间如何在你当上皇帝后便不必再说了。”
他是赶鸭子上架也好是在李承乾和李泰相继无缘太子之位后有意表现从而捡漏也罢都跟他以皇帝身份做出的种种决策并无关系。
他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他或许也觉心中委屈但一个丢了江山的皇帝并不该有委屈的资格。
她没看这两父子不更准确的说是还有一旁的李泰李恪等人又有何争执或是交流
等人身边。
在这里还有个与她相貌有几分相似的小姑娘,见她折返回来,对她露出了个担忧的神情。
邓绥将长孙皇后第三女晋阳公主的表情看在眼里,便多问了一句:“不继续劝了?
长孙摇了摇头:“我已不是大唐的皇后,该说的话我也都说过了。
刚见到李承乾的时候,她也曾经自责过,会不会正是因为她的早逝,才造成了子女的悲剧。但后来有人告诉她,她的亡故过早与无节制的生育不无关系,而就算她活着,在皇权争斗面前,她的发言权其实也少得可怜。
既然如此,何妨以局外人的身份看看这天幕呈现的画面呢?
晋阳就看得很是乐在其中。
她方才还在说,她很羡慕太平公主。
虽说自长孙皇后过世后,她和李治一样被养在父亲跟前,也因为聪慧善言,很得父亲的看重,但看着太平在安定的指导下,在河北道的新田里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她又觉得,这好像才是真正的恣意自由。
现在,她又沉浸在那天幕之上的战况里了。
邓绥很喜欢这个小姑娘,便问:“你看出了些什么?
天幕中,正是战报抵达长安之后的四方云动。
晋阳笃定作答:“皇帝与太子有失,将领却在自救。这是我大唐的不幸,好在,这也是百姓与士卒的幸运。
她看到了李贤犯错之后,战场上依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面对铁勒人把李贤当做人质的行径,高侃毅然做出了舍弃李贤的决定,带领士卒稳守营地,等待救援。
原本只是御前侍卫的阿史那道真,甚至胆敢在孤身出使之时仆固部的首领。
狄仁杰和娄师德在并州坐镇,一面镇住了剩余的东.突厥部众,一面在向长安传递军报之余,将求援的消息发往了安东大都护府。
……
在晋阳眼中出现的画面里,好像所有人都在拼命求生,奋力往前,只有皇帝和太子还停留在原地。
那便没什么了。
她没能活到平安长大的年纪,也理所当然地将成年的李治和幼时一起读书的兄长区分了开来。
既然他无法对抗那道改天换地的洪流,她最多……
最多等那头吵架完了给他分一颗糖呗。
长孙皇后温柔地凝视着她,实不难看到,明达看着那片漠北草原战场上的景象,满脸都写着向往。
那毕竟是她生前从
未见过的地方。
而现在
蛮夷铁勒上一刻还在为俘虏了大唐太子、包围了大唐将领而兴奋得意下一刻便要见证一座崭新的城池在草原之上建立变成监督他们的定边之城。
而在安定公主又被增添一笔的战绩面前已经变成废太子的李贤也已变成了队伍里最微不足道的存在。
“阿娘阿兄的几个儿子取名真奇怪。”见天幕之上的画面暂时告一段落晋阳忍不住回头说道。
“您看叫**的居然是因为谋逆的罪名**对他自然算不上忠心叫李孝的连他的面都见不到多少次那也谈不上孝顺。叫李素节的根本不能摒弃权欲落了个被处死的下场。李弘没有弘毅品性李贤称不上贤能有为……”
晋阳掰着手指努力将李治的几个儿子都算了过去总觉得自己除了李旭轮之外好像还漏掉了人但天幕都没怎么提到对方也不能怪她记不住。
邓绥在旁看着已经要被晋阳的举动给逗笑了。
这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或许还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
从李治一母同胞的妹妹嘴里说出来……
“你这话的声音要是再大一点我看对面有人就要跟你拼命了。”
晋阳语气坦荡:“我年纪是小但算上在地府的时间也不能算是个孩子了。”
她有没有说错话自己清楚。
“反倒是阿兄的两个女儿名字如何姑且不论这封号却是取得恰如其分。”
一个安定四方一个正在为天下太平而努力成长这才是皇室中人该有的样子。
只是她们还有她们的母亲前面还有一个障碍物正在阻碍着她们全力施展拳脚阻碍着她们前进的脚步。
那不是别人正是她李明达的兄长大唐的最后一任皇帝——李治。
这样的障碍物当然不该继续留着的。
她都看出了这个征兆在天幕之下的其他人里看出来的也不在少数。
看起来**和天后一并摆驾洛阳去迎接凯旋的将领还有那位镇国安定公主即将到来的必定会是字面意义上的一家团聚。
但在春日未至的风声中却已经有肃杀之声了。
李世民也顾不上再和李治讨论谁的过错更大也懒得再多给他两个巴掌教育一番而是将视线重新移回到
天幕上。
大唐的江山到底是如何彻底易主的他也必须看个清楚。
然而他很快发觉他可能根本就不该继续看下去
这些人眼看着太子一个又一个被废李治也已彻底压不住武氏的气焰便生出了由自己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们之中的有些人倒不像是李贤一样连战场都没有经历过可若是将他们放在安定公主的对立面上李世民是当真没法违心地承认他们能有这个取胜的本事。
李贤的加入便是让这个计划看起来彻底变成了一出闹剧!
……
“他们可真会选地方啊……”陈硕真嗤笑。“洛阳被天后经营已久对这其中的风吹草动必定看在眼里他们绝不可能有成事的机会。”
偏偏这些人还觉得自己的密谋上位堪称是团结了各方势力只要谋划得当的话必定能够做到一击即中。
觉得在年后安定公主离开洛阳后他们也有了壮大势力的机会。
结果呢?这些人连萧妤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都不知道。
“蠢也是有蠢的好处的……”平阳公主喟叹一声不知道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